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中美國2.0曙光初現
2016年 03月 29日 00:00    香港商报
 

    Chinamerica,中美國,作為一個曾經的新聞熱詞,在過去七八年中,似乎已經完全被人們遺忘。然而,近年中美日漸緊張的關系,卻越發成為新聞的熱點和國際關系的焦點。不過,就在各方輿論對中美關系越來越悲觀的時候,中美關系似乎又在波詭雲譎中悄悄迎來意外的轉機。就連對中國前景抱持最悲觀態度的沈大偉(DavidShambaugh)也不得不承認,中美關系即使是維持糟糕的「婚姻」,但仍然比「離婚」要更符合所有相關各方的利益。因此,在習近平主席即將赴美國參加全球核安全峰會和中國即將參加美國組織的環太平洋海軍演習前夕,思考、探索和展望2.0版本的「中美國」,未必不是可行且可喜的努力。香港商報記者龍鎮洋

    

    秘而不宣的大國默契

    尽管中美軍方近期在南中國海的頻頻較勁吸引了所有關注中美關系的目光,但實際上,南海較勁并非中美關系的風向標,更不是關鍵的重點。在波詭雲譎的南海局勢中,中美兩國在重大利益問題仍然維持著難得的高度默契,這種默契的合作甚至具有相當的突破性,視為「中美國」2.0版本的第一縷曙光,亦不為過。

    第一起默契,是發生在今年3月2日的對朝鮮制裁問題上。由於中國的支持和贊成,20年來對朝鮮最嚴厲的制裁決議,得以在聯合國安理會一致贊成通過。而且中國方面對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而反覆進行的核試和各種導彈發射,也給予了迄今最為嚴厲的譴責和警告,態度之鮮明可謂前所未有。尽管中國方面依然視朝鮮為傳統盟友,對朝鮮的利益給予充分照顧,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和平穩定仍然努力尋求和平解決之道,但是中國對聯合國制裁決議的支持,明確而清晰地表達了中國處理中朝關系和朝鮮半島局勢的原則和立場。這一行動,不僅是中國處理對朝關系的歷史性突破,也是中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履行大國責任的最新例證,獲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一致贊揚。而作為外交上的「投桃報李」,美國原本打算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也適時地被擱置了。尽管韓國和日本對此部署計劃的流產頗有微詞,但仍然無法改變中美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美元「主動」轉弱

    第二起默契,是美元的突然轉弱和人民幣匯率的突然反攻。3月中旬,美聯儲突然發表減少今年加息次數的鴿派聲明,隨后美元兩度重挫,3月16日-17日分別跌去1.1%,兩日跌去逾1.9%,創2009年以來最大兩日跌幅。目前美元指數徘徊在95附近,跌到一年前的水平。而人民幣,則與其他貨幣一起展開了一小段的強勢反攻,將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空頭勢力徹底擊潰。匯率市場這場突如其來的轉折,完全出乎市場的意料,因此歐美市場人士紛紛傳言,中美之間必定就此達成默契,并且G20財長在上海達成了秘密協議。不管這種傳言是否真實,美元的主動轉弱,對於面臨空前匯率貶值和資本外流雙重壓力的中國而言,都是一次及時而強有力的救援。當然,這種默契的安排,首先也符合美國和絕大部分國家的利益,提前預防了全球金融風險的加劇。

    第三起默契,是2016年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和全球核安全峰會。在南海較勁不斷升溫的背景下,本來有相關方面已經呼吁不要讓中國參加2016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但美國仍然對中國發出誠意邀請,而中國也酣然接受邀請。中美雙方都展現大國氣度,不為枝節所困。另一方面,習近平主席也決定本月底赴美參加第四屆全球核安全峰會并與奧巴馬舉行會談。但同為全球核大國的俄羅斯,普京卻拒絕了奧巴馬的邀請,缺席了這次全球核安全峰會。兩相比較,中美關系如何,便可一目了然。

    重構中美國是世界需要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近代歷史上,英國和德國之間、日本和美國之間的戰爭,都可以歸類為修昔底德陷阱。對此,中國原國務委員戴秉國表示,中美大動干戈是「傻瓜才做的事情」,中美兩國有信心攜手跨過「修昔底德陷阱」。他在19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表示,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應該「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戴秉國當天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提出三項注意要點:其一,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是指中美關系能發展多好就發展多好,「下要保底」是指兩國一定不能有冲突對抗,一定不能冷戰、不能熱戰。其二,兩國高層應該保持經常性、及時性的戰略溝通和對話,避免誤解誤判。戴秉國稱,「美國不要把中國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中國的挑戰,也要始終清醒地看到中國現在是并長期是發展中國家」。其三,一些企圖推翻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共識的極少數人應該改變立場,「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沒有先例可循,一部分人懷疑是可以理解的。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對美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一些采取懷疑觀點的人應該轉而支持美國政府沿著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道路走下去,「不要等到失去中國的時候才后悔莫及」。

    中美仍需加強對話

    美國外交元老基辛格也出席了這次論壇,尽管他承認中美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曾經的德國和英國關系,但卻又指出中美關系與曾經的德英關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中國并沒有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野心,而且軍事技術發展到今天,也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和整個人類社會,都無法承受這種災難性后果。基辛格認為,目前世界所面臨的情况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世界很多不同力量是相互交織的,在不同地區有各自的問題,也是相互交織的,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每個地方都有建立地區秩序的問題,中美兩國之間在秩序的建立上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雙方需要開展對話來積極進行溝通,采取行動之前先把話說清楚,先通過對話來加強這種相互了解。基辛格認為,目前中美兩國在解決短期問題上做得不錯,兩國領導人就一些長期問題也有共識。現在要做的就是,在短期的這種策略層面或者戰術層面的問題和長期的戰略目標中間的這塊空白找到一些合作領域,進一步推動中美關系發展。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夠找到機遇來填補短期和長期問題中間的這些空白,中美兩國都面臨著一系列全面問題,兩國也有堅定的決心要解決這些問題。戴秉國和基辛格雖然都是退休官員,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卻是非常高端的中國官方背景的論壇,因此通過他們來為中美關系吹吹暖風,未必不是最合適的鋪墊。

    南海風波定亞太開太平

    南海問題,是目前亞太地區的焦點,也是世界局勢的熱點,更是中美關系的一個摩擦點。中國的島礁建設和軍事化在繼續,美國和盟友的對應舉措也有序地在升級,對峙雙方估計還會繼續打出自己手中的牌,直至相關各方覺得坐下來談判才是最好的出路。根據著名國際關系理論家肯尼思華爾茲(Kenneth N. Waltz)的理論,國際關系是一種無政府狀態下的關系,這種無政府狀態是糾紛、冲突和戰爭的根源。因此,如果要結束某一區域問題的無政府狀態下的糾紛和冲突,只有兩種出路,一種就是戰爭,一種就是談判。具體到南海問題,相關各方雖然都有明確的利益訴求,但是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任何一方有訴諸戰爭的打算和決心。至少從中國和美國雙方政府的表態和行動看,這兩個最關鍵的行為主體并沒有就此開戰的意願。既然可以去掉戰爭的選項,那麼南海問題的未來出路只有一條,就是談判。至於談判的過程,肯定是漫長、复雜和曲折的。至於談判最后的結果,肯定是相關各方,特別是中美雙方肯定都覺得可以接受為止。因此,一個條約化、清晰化、確定化、有可預見性的南海利益分配機制和行為規範,不僅可以平息南海風波,為亞太開太平,而且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也必然會因此而跨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未來的2.0版中美國的建設,也可以此為第一塊重要的奠基石。無法「離婚」的中美兩國,何樂而不為呢?或許在習近平主席本月底赴美國的行程之后,南海問題的解決和中美關系的修復,就會有好消息傳來亦未可知。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