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尼泊爾強震周年 中大師生返災區評估
2016年 04月 25日 23:51    香港商报
 

     尼泊爾強震周年 中大師生返災區評估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偉立報道:尼泊爾去年發生強度7.8級地震,10多日後再出現一場7.3級地震。過去一年,災民在撫平創傷的同時,還要面對燃油危機,令重建工作進一步拖慢。香港中文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成立的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日前率領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的學生,在地震發生後一年重臨尼泊爾,了解當地重建進度。

    重建進程緩慢

    研究所項目統籌黃嘉寶再次踏足接近第一次地震震央廓爾喀Finam地區的偏遠村落,一年前,Finam山頭的村落遍布頹垣敗瓦、匆匆搭建的帆布帳幕,及在破爛房屋上用大石塊壓實的鋅片;一年後,帳幕的帆布受不住風吹雨打,已變得破爛,不少舊居變為由泥、竹及鋅片搭成的矮屋。

    黃嘉寶說,原本期望看到山上的居民已經逐漸遷入重建後的房屋,有片瓦為他們遮風擋雨;但眼前卻滿是破爛帆布、頹垣敗瓦依舊。有居民瑟縮在泥屋中,探頭了解是不是有救援組織將會提供協助,眼神充滿期盼。

    居民要走5小時路打水維生

    她續稱,地震對水資源系統造成很大的破壞,以往山上具備充足的水源,提供源源不絕的清水,讓居民飲用、灌溉和餵飼牲畜。可惜一場地震,令水源霎時消失,水龍頭下泛起的是一層又一層的沙粒,當地居民每天需走3至5小時的路,打水維持生活。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