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內企走出去「大旗手」
2016年 05月 09日 23:15    香港商报
 

中資銀行駐港分行

內企走出去「大旗手」

內地企業的「走出去」,將繼續是「十三五」的主旋律之一。中資銀行駐港分支機構,不僅為構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作出重大貢獻,更可發揮近水樓台的優勢,協助內地企業成功「走出去」出一分力。可以預見,在內地企業蜂擁「走出去」的浪潮中,中資銀行的駐港分行,絕對可擔當重要角色。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至目前為止,內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工商銀行(1398)、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939)以及農業銀行(1288),先后在港設立分支機構,分別是工銀亞洲、中銀香港(2388)、建銀國際及農銀國際。有關分支機構除了從事人民幣清算業務,部分更擔當投融資服務的提供者,為內地企業發債及融資,尋找資金。

內地企業「走出去」可引發多大商機?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內地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達到1180.2億元的新高,同比增長14.7%,緊隨美國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縱然內地對外投資近年創出驕人成果,但企業投資的成功比率,卻遠低於歐洲、美國及日本。

提升海外投資成功率

據《中國銀行業》雜誌引述波士頓諮詢公司報告估計,2008年至2015年期間,內地企業對外投資的成功比率只有約三分之二,遠低於美國及西歐的85%。有分析認為情况與中資銀行的海外業務仍未完全成熟有關,更反映內地金融機構如何給予企業恰當、便利以及快捷的政策支持,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

那麼,中資銀行駐港的分支機構,在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可擔當什麼角色?雖然中資銀行建構海外融資渠道仍處起步階段,但香港支行不論業務規模、存款量,及投融資的處理規模三方面,皆已相當成熟,可與香港本地及國際金融機構分庭抗禮。相比於向中資銀行海外分支機構融資,中資企業實可利用內地金融機構的駐港機構,完成融資工作。

事實上,中資企業有關開拓海外併購的融資活動,離不開法人債券貸款、投資保險、全球授信、離岸金融、股權貸款、基金融資、以及中介機構擔保等服務。香港屬開放型經濟體系,在人脈、法規及制度三方面,都較內地略勝一籌,由中資銀行駐港機構在香港進行有關金融業務,憑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較易取得成功經驗。

香港經驗助內企

另一方面,中資銀行駐港機構在港開拓「一帶一路」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投融資業務,可憑藉其在香港的經驗,反饋在內地的債券融資業務,提升該等領域的水平。

內地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向來欠缺清晰定位,加上內地商業銀行推出的相對复雜結構性產品,仍然不成熟,包括項目融資、海外供應鏈融資、外匯風險管理、以及衍生產品等,若借鏡香港的成功經驗,對內地開拓相關產品,將起正面作用。

總體來說,中資銀行可利用香港作為離岸中心的極有利位置,通過擴大產品組合,為內地企業的海外項目融資提供全方位服務,達到為中企「保駕護航」的效果。此外,中資銀行亦可憑藉在內地的知名度及規模效應,加上在香港「既深且廣」的業務,為內地企業外闖擔當先導者角色,協助開拓海外版圖。

兩地同心 香港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

「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帶來巨大發展潜力,大量基建項目需要融資,中資銀行肯定會擔當重要角色。香港正積極為加入亞投行以及未來參與「一帶一路」融資作好酒備,冀望成為「一帶一路」其中一個主要融資中心,為中資銀行在港機構帶來全新發展機遇。分析稱,「一帶一路」已吸引大量私募及主權基金注意,中資銀行若加強在港分支機構的業務,積極配合「一帶一路」,可望獲得大量來自私募基金的資金。

為承接「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年2月公布《財政預算案》時說,已要求金管局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nfrastructureFinancingFacilitationOffice,IFFO)。成立IFFO的目的,旨在匯聚投資者、銀行和金融業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建項目投資。

互享信息經驗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上月在《匯思》指出,IF-FO得到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亞洲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的支持;希望透過連繫資金提供者(私募基金、主權基金以及銀行等)、項目發展者(有能力開發和營運大型基建的企業),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換信息及分享經驗。

陳德霖又稱,縱然項目投資年期較長,但由於可產生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和回報,近年已有主權基金、保險基金及機構投資者,對基建投資產生興趣。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由2010年至2020年期間,單是亞洲新興國家的基建發展需要,便高達8萬億美元(約62萬億港元)。

不少亞洲新興國家位處「一帶一路」的重要位置。對基建有龐大需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若可承擔當中部分項目融資,已可吸引大量資金流入香港。中資銀行機構若可善用IFFO的人際網絡,不僅可從中獲得大量投融資業務的機會,更可藉此結合內地企業和國際級金融機構,為內地企業併購海外資產,或尋找海外合作夥伴出一分力。

國際合作 中國進出口銀行進駐香港

隨中資企業「走出去」帶動香港投融資需求,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年4月在香港成立代表處,務求在「一帶一路」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幫助內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以及提供財務支持。

推動國際合作

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香港的代表處,是該行的第四家代表處,主力負責香港、東南亞及南亞地區業務。為何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港設立分支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在成立典禮上指出,亞洲國家是該行重點發展地區,在香港設立代表處后,將在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地區貿易發展、以及拓展市場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該行又稱,成立香港代表處后,將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平台優勢,聯絡及服務該行在香港、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業務。

中聯辦副主任仇鴻強調,中資銀行乃香港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香港經濟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中資銀行在港營業,有助中國實施人民幣國際化;進出口銀行在港成立代表處,可為國家實享新一輪開放戰略,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中心的地位作出貢獻。

一帶一路相關貸款逾5200億

落戶香港之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為國家發展「一帶一路」及內地企業「走出去」作大量工作。截至2015年底,該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貸款金額,多達5200億元人民幣,分布於49個國家,并包含公路、鐵路、港口、電力、以及電訊等行業。

今年4月7日,中國進出口銀行與斯里蘭卡駐華使館人員,就建設來往馬特勒至漢班托塔的執閉式高速公路,簽署融資協議;又於去年12月底,與巴基斯坦財經部,就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簽署貸款協議,帶動內地設備、技術和服務輸出海外。

融資平台 國家電網融資凸顯香港地位

對海外投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之際,中資企業向中資銀行駐港分支機構的服務需求亦隨之遞增。國家電網近年屢次成功在港融資的案例,說明了若中資銀行駐港分支機構,加大與內地企業「走出去」相關的投融資業務,不僅可從中獲得極大商機,同時對在內地的母行業務,也有開拓作用。

成立於2002年的國家電網,近年積極配合國家「走出去」的方向。自2009年正式接管菲律賓國家輸電公司開始,國家電網穩步擴大對外投資規模,屢次策劃巨額併購。正因如此,為了加強資金融通,助推國際化業務的快速發展,國家電網提出了構建國際投融資平台,啟動境外債券的發行工作。

降低融資成本

中資企業來港融資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可享受比內地為低的融資成本。2010年,國家電網收購巴西7家輸電特許公司全部股權時,在香港、巴西及內地之間,選取香港完成大規模融資,此舉不僅可從中享受較內地市場低約150個基點的綜合成本,其更可因此及時獲取了過橋貸款,確保併購項目可順利如期交割。

正因為香港可為中資企業提供高效率的融資服務,國家電網於2012年成立駐港辦事處后,立即深入了解香港的資本市場運作,并密集調研多家銀行,完成國際融資專題報告,明確提出了在境外發行債券。於2013年及2014年,國家電網旗下「國家電網投資公司」,分別成功發行總值20億美元及35億美元的境外債券。

對中資企業而言,香港作為中國的「南大門」,不僅可發揮傳統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可憑藉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投融資方面,協助中資企業進軍海外。由此可見,中資銀行若可加大在港的業務,除了有利其分散在內地的風險,更可利用其「近水樓台」的優勢,為內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擔當「先導者」角色。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陈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