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增速腰斬
破壁壘派督察挽跌勢
國家統計局5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這一現象已引起決策層高度重視。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實現了6.7%的平穩增長,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也都呈現出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然而作為穩投資主力軍的民間投資增速卻罕見地大幅落后於整體投資增速,為了遏制民間投資下滑,日前國務院專門派出督查組,專項督查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况。
有專家表示,目前經濟回暖的支撐力量是擴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這種刺激不可持續,當下中國穩增長的關鍵仍在於投資,而民資占據社會總投資一半以上,是中國經濟實現增長目標的重要力量。但民資進入市場仍面臨諸多壁壘,政府需為民資的利益著想,給民資創業創新提供更大空間,這樣才能吸引民資回流到實體領域。香港商報記者 張幸
民間投資疲態盡顯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要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况開展專項督查,著力擴大民間投資。
國務院專門派出針對民間投資的督查組,這是非常罕見的。有觀點指出,因為民間投資不同於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投資,指令性的行政政策對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效率并不明顯,所以政府一般不會做出這樣的行政指令。因此這一舉動從側面反映了,目前中國民間投資低迷、活力不夠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實現了6.7%的平穩增速,各項數據也呈現出企穩回升的勢頭,其中固定資產投資8584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然而,在總投資回升的情况下,一季度民間投資的增速卻出現明顯下滑,總額53197億元,同比增長僅5.7%,大幅落后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年增速降低了4.4個百分點。
而5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4月份,民間投資增長5.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官員就表示,「由於民間投資總量較大,增速持續回落將會制約投資平穩增長,對此要高度重視」。
民間投資增速大幅落后於整體投資增速,這是近幾年從未出現過的現象。接受本報采訪的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啟兵表示,民資掉鏈并不意外,因為民間投資增速從2012年以來就持續下滑,2013年還能保持20%的增速,高於全社會投資3個百分點左右,到2015年幾近腰斬并且下行速度明顯加快,直至2016年的個位數,民間投資落后於全社會投資是可以預見的。
此外,更令外界擔憂的是,民間投資在全社會固定投資中的比例也出現了近10年來罕見的下滑。從2006年至2015年,民間投資比重一直保持上升態勢,從49.8%上升到64.2%,但2016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降為62%,比去年同期降低3.0個百分點。
相對於國有控股企業投資,民間投資更代表著社會資本的投資活躍度,民間投資增速和占比雙雙回落,顯示出目前民間投資意願的疲弱態勢,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投資增長的后勁,讓穩增長目標更難實現,因此國務院才做出前所未有的政策安排,要求尽快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遏制并扭轉民間投資下滑態勢。
多因素疊加導致低迷
在經濟回暖的形勢下,民間投資卻出現劇烈回落,這背后凸顯的已經不僅僅是宏觀經濟環境的問題,而是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
國家統計局官員稱,受市場需求疲弱、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市場准入限制依然存在的影響,今年初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
有論者指出,今年一季度經濟超預期企穩回升是由於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投放,搭配大規模由國有企業做主導的基建項目,穩住了不斷承壓的實體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速高達23.3%,比上年同期提高8.9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民間資本形成擠出效應。
而民間投資的重點制造業,不但面臨著嚴峻下滑態勢,而且去產能去庫存壓力大,導致可供民間資本投資的價值標的不多。「尽管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明顯好轉,但投資回報率,無論是ROA還是ROE,也就是總資產回報率和净資產回報率,都沒有改善,這是民間投資不積極的關鍵。」朱啟兵說。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民資不僅是投資項目少、回報率低,而且獲取投資的資金都難,在經濟形勢未明朗時期,由於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可能導致的利潤下降、債務違約等,讓民企信用下降,銀行會更傾向於收縮民企信貸或提高民企信貸利率,民企遭遇融資難、融資貴。
民間投資增長勢頭出現一定下滑,固然與整體性的外部經濟形勢有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相關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還并未得到完全落實。
放寬准入 投資「有門」
原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撰文指出,這與民企長期難以進入一些領域,以及一些領域國企獨大有關,可從消費品行業投資增速全面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得到證實。投資增長快於全國平均的消費品部門是典型的民間領域,這一塊的食品、電氣、橡塑、電子、醫藥和紡織6個行業,投資增速16%到11%之間不等,說明民企經營并未惡化,而是缺乏對其他未准入領域的良好預期和投資信心。
「說實話,一些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而是『沒門』!不知道『門』在哪兒!」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直言道,一些地方政府不作為,不重視民企,個別地方群眾甚至編出了順口溜,說地方政府目前對民營企業有「三不」:不聽電話、不接材料、不予辦事。因此需要派出督查組推動相關政策落地,進一步放寬准入,讓民間資本投資「有門」。
激活民資乃穩增長關鍵
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后,中央政府已經明確了會避免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在出口和消費還難以成為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之際,穩增長的關鍵仍然是穩投資。
而穩投資的核心是激發民間投資。有關部門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民營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重超過60%,民營經濟對GDP貢獻超過60%,稅收比重超過50%,新增就業比重超過90%。從這個意義上看,培育和提升民間投資意願變得至關重要。
「我們常說,就業穩,經濟就穩、社會就穩。」李克強說,民間投資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方面重要支撐力量。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民間資本能在穩增長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李克強也再三表示要讓企業成為投資的主角,給非公有制經濟企業一個大顯身手的舞台。
「以國家為主導的投資會影響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導致有些投資變成了無效益投資,地方政府可能在投資中追求形象工程,導致了重复建設和盲目建設。若企業能成為投資主體,那麼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就能得以發揮,投資的有效性也會大大增強。」姚景源說。
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了動力斷檔,就是因為過多依靠政府投資,而民間資本沒有完全激活。民間投資既是今后數年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同時也是舊體制退出、新體制形成的一個指示器,如果能在關鍵節點打開民資投資空間,讓民資能進入更多的投資領域,那將會為中國經濟奠定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
如果民間投資的活力在短時間內未能得到明顯恢復,單憑只占全社會投資總盤子1/3的國有投資、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超量投放貨幣,經濟回暖的態勢不會持續太久,并且在中央已經明確不會在重走4萬億的老路,今年一季度如此大力度的財政和信貸刺激也是不可持續的。
這也就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針對民間投資安排督查組,發力刺激民間投資的根本原因。
政策遇冷 雙軌難題
為引入社會資本,盤活存量民資,自2005年以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包括民間投資「新36條」以及各部門出台實施的42項實施細則等,許多一度不對民間資本開放的重要基礎建設領域也逐漸向民間資本打開大門,允許民間資本投資。
特別是在2014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基礎設施領域放開民間資本的進入,首批推出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同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并具體細化到7個重點領域,項目總數達300項。
為拓寬社會資本參與的渠道,《意見》提出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在那之后,圍繞PPP的政策文件接連出台,試圖為民資進入掃清政策障礙。
尽管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空間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但政策的實際效果并不好,民企的呼應卻并未如預料那般熱烈。
朱啟兵表示,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不同,民資追求收益,如果無法盈利,項目再好民資肯定也不願意參與。目前PPP上的基建項目周期都比較長,民資一方面在資金規模和實力上有一定約束,另一方面民資擔心自身的投資利益是否能得到保障,周期長必然帶來現金流是否能持續回收的擔憂。去年曾經有消息稱PPP想要進行立法來建立保障措施,可到目前還是沒有動靜。
林江認為,民間資金的融通機制不好,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效率不高,使得企業無法通過市場跟民間資本進行融資,民資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情况導致出現了雙軌的情况,一方面是民資充裕民資氾濫,另一方面是需要融資的企業找不到資金。這樣的結構性問題解決起來并不容易,需要更多時間。
更糟的是,由於民間資本進入市場仍然面臨諸多壁壘,加上傳統產業利潤過低,民間資本開始逃離實體經濟,涌向房地產、股市等一些高利潤高風險行業。
「實體經濟回報較差,產業空心化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點,我們要改變經濟脫實向虛的局面,讓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上升,民間資本才會有意願去進入實體經濟。否則資本從實體經濟溢出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朱啟兵說。
激活民資需為民着想
為了推動民間投資相關政策落地,將於5月下旬開展的民間投資專項督查將重點包含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政策、加強和改善政府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大力推進PPP模式等八方面情况。
李克強強調,要針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適時優化調整民間資本投資政策: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同時優化服務;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各項政策對國企和民企要「一視同仁」;積極引導城市資本投資農業。
發改委也於5月4日發文指出,下一步將推動出台「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加強投融資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并且通過完善價格政策等,構建合理有效的PPP項目投資回報機制,吸引民間投資參與。
朱啟兵認為,要促進民間投資的回升,關鍵還是在於改善民間投資的回報,同時要讓制度跟上措施。一方面,通過減稅降費等手段,降低民間投資成本;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使民間投資獲得更多盈利機會,開發壟斷領域讓民資進入,假如一直都停留在基建方面,哪怕進駐督查組也無法解決投資預期方面的問題。
林江則表示,要通過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金融資本市場的開放,提供多渠道的融資。二是政府要更多替民間資金著想,逐利的民間資金對公益性的項目建設不感興趣是很正常的。
「現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辦法把項目通過金融創新、投資融資渠道的創新方式打包起來吸引更多的民資參與。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可能需要保險公司的介入來提供保險擔保,假如達不到預期的盈利目標就由保險公司進行一定賠償,讓民資放心投資。」林江說,更重要一點是地方政府的規劃問題,要先給出項目周期規劃,讓民資有心理預期,政府現在缺乏這樣的規劃意識。
此外,要真正對社會資本開放市場,實質上需要對市場體系進行改革,對國企壟斷和政府干預進行改革,約束政府權力,避免行政力量對微觀經濟的干擾。可以相信,只要社會資本的權益能夠得到保障,投資項目也足夠吸引人,「穩民資」就不會再成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