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關家明:香港經濟警鐘敲響
2016年 05月 17日 08:30    香港商报
 

    關家明:香港經濟警鐘敲響
    下行周期剛開始
    香港經濟警鐘已經敲響:樓價下跌、內地訪港旅客下跌、零售寒冬,加上失業率回升,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明,經歷10年增長后香港經濟漸見飽和,當前正值下行周期的開始,「若預期只消一至兩年時間即可重拾增長,未免太過樂觀。」香港商報記者 譚之穎 鄺偉軒
    「當前香港經濟正值轉角、由上行轉至下行的階段。」關家明如是說。他強調,奢望香港經濟短期內翻身,未免過於樂觀:「不希望這是一次漫長的下行周期,以及要經歷深度調整,但若想用一年半載的時間走出低谷,在一般經濟周期是難以預見的。」
    自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了兩個明顯的經濟周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后,香港經濟亦步入「蕭條年代」。樓價由1997年10月,跌至03年「沙士」期間才見底。及后香港經濟明顯復蘇,直至2015年才再度見頂。對比回歸過后因樓市泡沫爆破造成的「深度調整」,2016年的滑落,又會否重蹈18年前的覆轍?
    可幸的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后,港人或許已變得精明。關家明稱,與1997年不同,香港當下未有經歷金融風暴,加上現時整體經濟體系槓桿并非處於極高水平,加上現時政府的槓桿比率,亦遠較回歸初期穩健,故相信香港的經濟基調將較1997年為好,樓市亦不會重演1997年后暴跌60%的情景。
    供給側不足GDP難升
    「香港經濟放慢是自然現象。」關家明直言,香港當前經濟的供給側相當不足,人才不夠,土地也不夠;但2007年到現在,本港經濟發展雖然有快有慢,惟一直保持增長,反映本港經濟仍然穩健。
    「不過,經過10年的經濟上升期現已開始飽和。」關家明警告說。香港去年的外貿數字出現負增長,旅客的人數亦創近年新低,他坦言,今明兩年香港的經濟增長仍困難重重,外貿和旅游業的負增長會是拖累香港增長的原因。此外,政府投資的大型基建項目數目雖然增加,但撥款往往未能通過,而導致大型基建項目的投資難以對香港經濟增長作出貢獻。除了零售舖租租金仍有下跌空間,樓市跌市也未停過,就有如時光倒流至97年經濟剛開始倒退的時期,大家都常誤以為樓市和經濟已回落到低點。但關家明強調,香港現時才剛踏入經濟下行周期,而樓價跌勢僅歷一年半載,現時作出「the worst is over」(最差的時刻已過)的結論可謂言之尚早。「現時全球大環境都在下行,以為香港可以獨善其身、經濟增長可以回升的想法,未免太過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香港經濟增長率為2.2%。關家明說:「香港的經濟容易受外地影響,尤其國內經濟放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穩定,對香港本身的內部消費有影響。」他續稱,內地經濟放緩下對零售店舖將首當其冲,預料店舖租金仍未見底。他又表示,香港的出口數字能維持零增長而沒有倒退,主要依靠出口貨量增加而不是靠價格增加,而香港服務業亦面臨類似的壓力,所以香港的經濟要達到IMF預期的2.2%目標,實在不容易。
    內需仍足撐起港經濟
    去年起內地訪港自由行旅客只能「一周一行」,使香港零售業受到重創,只能倚靠內部需求支撐局面。關家明認為,現時香港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由內需驅動,「兩個主要的產業,即房地產和零售,同樣有內需和外需。外需就是旅客消費對零售的支持和對房地產的投資。雖然現時內部消費對兩個產業的經濟貢獻減少,但相信足以讓經濟增長維持一段時間。」
    但關家明又表示,現時小部分行業的工作職位供過於求,料會刺激資方加薪吸人才投身行業。隨着工資增加和財富累積,相信整體內需仍足夠支撐本港經濟。
    香港需及早發展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Fintech)席卷全球,在香港卻仍處萌芽階段,遠遠未成氣候。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稱,短期而言,縱然金融科技未必能為香港帶來突破性發展,惟本港必須盡力開拓,「做蒙唔保證一定有,但唔做就咩都無。」關家明強調,香港不僅需要金融科技實現創新,更應追上其他國家在金融科技的進度,推廣金融科技能為香港增加出口及外貿的優勢。惟他強調,即使當刻投入金融科技,短期未必可為本港經濟帶來重大貢獻。
    金融科技有利有弊
    金融科技被金融才俊熱捧,關家明強調必須注視當中利弊,「比特幣(Bitcoin)雖然被視為新興交易媒介,用家可藉此減少中介成本。但須注意,部分用家或利用比特幣從事賭博活動或隱藏槓桿,故金融科技的利用,對社會有利亦有弊。」不過,即使金融科技對社會的效用短期內無法體現,他認為仍要盡力投入,「做蒙唔保證一定有,但唔做就咩都無。」至於「萬眾期待」的深港通,關家明認為,深港證券市場連接應為香港帶來正面作用,既可減少兩地市場的隔膜,亦可擴大兩地資產市場的規模。他解釋,深港通的開通能有助內地金融體系走向全球化,兩地市場隔膜的減少能擴大雙方資產市場的規模。
    深港通作用正面
    關家明強調,深港通的開通將不會是簡單的市場整合問題,而是涉及政策和時間的掌握技巧、能否符合當時宏觀經濟環境,以及開通后營運情况等等。他說:「長遠而言,『深港通』對香港有正面影響,但按技術層面分析,『深港通』開通是否立刻利好香港經濟,則難以定奪。」
    輸出公共服務添經濟動力
    「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的「紅利」看似走到盡頭之際,哪些未被發掘的領域,可帶動經濟再次騰飛?關家明認為,在金融、房地產、旅游業以外,發展教育、廢物處理和醫療等公營服務,既可服務港人之餘,更可輸出海外,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過去十年,鐘表珠寶店舖「成行成市」,零售業不知不覺已成為港人的「命根」。關家明卻指,零售業其實不具效率:「零售行業需要大量人才,其勞動密集的性質,反映了生產力確實相當低。」
    教育、環保和醫療等領域則被視為「低效率、低收益但高成本」。關家明認為,相對發達國家,香港在上述領域的確欠缺競爭力,但與內地及周邊國家相比仍略勝一籌,加上周邊地區對高檔醫療的需求殷切,對該等國家而言,香港的醫療服務可算極具吸引力。
    轉攻廢物處理
    關家明續指,香港的醫療服務既面對海外龐大需求,港人在醫療服務需求至今仍未得以滿足,故香港絕對可考慮大力發展醫療產業,并將之輸出。除了對外輸出醫療服務,他又表示,本港亦可考慮轉攻廢物處理:「從日本及北歐國家的經驗來看,香港不僅可於境內發展廢物處理產業,更可將相關服務輸出,協助他國處理廢物問題。」
    面對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除了不斷講求創新,關家明認為,香港亦可從他國「偷師」后再予以應用:「不一定單純講求原創,周邊
    地區的經驗其實可以『抄』、可以『學』,再應用於香港,而這亦反映了香港作為開放性的經濟體系,是相當重要。」
    誰都不想香港被邊緣化
    面對香港「被邊緣化」之說充斥的今天,關家明認為,香港要保持競爭力,非單純憑藉人力物力投入即可判斷,反而維持香港經濟體系的彈性、具開放性和國際化程度共三大特性,才是維持競爭力的法寶。
    競爭力取決於彈性與開放程度
    訪問期間,關家明多次以「彈性」及「具開放性」兩個詞語,解答香港「被邊緣化」的問題。關家明說,一般經濟體系「被邊緣化」不外乎兩大原因:一是欠缺周邊的競爭;二是在發展過程中當放弃或錯失部分優勢或價值后,競爭力隨之失去。
    經濟高度開放一直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關家明稱,香港沒有關稅、各行各業及資金可自由進出,加上信息可自由傳遞,上述因素絕對是香港作為絕對自由經濟體系的基石。
    關家明認為,香港對企業以至行業的規範一向寬松,加上較少引入行業保護條款,一定程度保持了香港的競爭力;過往歐洲及美國經驗顯示,若一個行業「被保護」的話,不消5年至10年,即會淪落至相當淒慘的地步。
    要維持競爭力,關家明表示,保持競爭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從制造、服務以至金融業都要面對競爭問題,須知道有競爭才有進步,若追求沒有競爭的行業是不切實際……要強迫自己與人競爭,香港才可從中找到自身長處。」
    本港能承受資金外流冲擊
    港元兌美元匯價年初險些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市場隨即掀起一輪走資恐慌。問及資金從香港流出,會否是經濟衰退的觸發點,關家明強調,香港金融市場極具彈性,即使再次發生大規模走資,仍可承受資金外流帶來的冲擊。
    港銀行體系結餘不合理
    「(香港) 銀行體系結餘跌至接近零,才算重返合理水平。」關家明說,當前銀行體系結餘「極不合理」,只有重返低位,才算體現常態。出現上述現象或許意味資金大幅流出,但他認為,香港作為中介地,資金理應在此流轉,「若(資金)完全無入無出就有大問題了!」
    正常經濟體的一般資金流轉,理應不會對經濟構成重大影響。關家明說:「歷史經驗顯示,資金流向并非單純反映經濟周期,若資金單向大幅流出,或代表社會及政治制度出現動蕩。」他預計,香港制度全面,出現上述情况的機會不大。
    在人民幣貶值浪潮下,不僅引發大量資金從內地經香港流出海外,同時導致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減少。關家明稱,內地去年走資情况看似相當嚴重,但相對全球金融總量而言,有關金額的比率相當細小,情况反映了香港市場具有相當高流動性,完全能夠駕馭全球資金進出。
    在金融體系具有高流動性的背景下,關家明稱,雖然香港或再面對更大規模走資,但香港金融市場彈性相當高,故相信仍可承受因而帶來的冲擊。
    關家明言論概要
    ★經過10年的經濟上升周期后,香港經濟已見飽和
    ★內部需求仍可持續一段時間,但香港經濟增長要達到IMF設下2.2%的目標殊不容易
    ★現時才剛踏入經濟下行周期,而樓價跌勢僅歷一年半載,現時下「the worst is over」(最差的時刻已過)的定論就言之尚早
    ★深港通開通能減少兩地市場的隔膜,亦可擴大雙方資產市場的規模
    ★香港的優勢在於經濟保持自由和開放,亦要正面接受競爭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