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殼資源概念股降溫
2016年 06月 01日 06:45    香港商报
 

    殼資源概念股降溫
    警惕「黑天鵝」挖掘價值標的
    隨著註冊制推出的放緩、戰略新興板的擱置以及中概股的回歸潮再起,A股的殼資源再度成為資本市場炒作的熱點,由於僧多粥少,殼資源在市場上的要價水漲船高,相關概念股也獲得短線爆炒,賺錢效應明顯。但5月初以來,由於受到中概股回歸暫緩傳聞的影響,此前受到各路資金追捧的殼資源概念股遭遇重挫,炒作預期降溫。
    有業內人士稱,此次殼資源概念股下挫是市場的估值回歸,在殼資源供給有限而需求旺盛下,殼資源股仍具有一定價值,市場需理性評估殼資源的價值,遏制殼資源概念過度炒作。經驗表明,符合市值小、股權分散、民營、資產負債率低等要素的上市公司殼資源更受借殼方的青睞,投資者可從中挖掘潜在的投資機會。香港商報記者 張幸
    A股掀起「借殼」熱潮
    在目前的中國證券市場,企業想要上市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IPO申請上市,二是對資本市場上的「殼資源」進行借殼上市,即一家公司通過把資產注入另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
    以IPO上市來看,目前遞交A股公開發行申請排隊的企業有600-700家,按正常發審次序,一家企業想要迅速上市是很困難的,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并且IPO申請門檻高,并非所有企業都能達到上市要求。
    與此同時,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表示「註冊制不可單兵突擊」,市場普遍認為註冊制短期內將不會推出。「十三五」規劃草案中也刪除了「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尤其是證監會做出「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具體問題,還要做深入研究論證」的表態,意味著戰興板推出也幾乎無望。
    借殼規避成本風險
    在這種情况下,借殼上市成為這些企業考慮的首要途徑。接受本報采訪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中國目前還并不是完全的註冊制,上市要經過核准,從開始申報到最后核准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審核過程中若發現企業達不到要求也就會使其無法上市,所以存在有投入了很多時間成本卻無法上市的情况,因此借殼上市不失為一個便捷選擇。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23家上市公司發布借殼上市相關公告,其中萬鴻集團、太陽能、南極電商、聯創電子、深信泰豐、成商集團、世紀游輪、愷英網絡等10家公司公告已被成功借殼,另外大楊創世、中房股份、聯美控股、方圓支承、*ST興業、蘭州黃河、啤酒花、萬里股份和銅峰電子等14隻個股的借殼事項仍在進行中。
    4月24日,在香港上市的恆大地產公告稱,擬以3.79元/股收購嘉凱城約9.52億股股份,合計金額約36.1億元,占總股本52.78%,成為嘉凱城控股股東。業內認為,成功入主嘉凱城后,恆大地產獲得了關鍵的A股上市平台,其回歸A股的步伐或將加快。
    盯上殼資源準備曲線回歸A股的,除了恆大、中國忠旺等在香港上市的企業,還有一大批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包括奇虎360、優酷土豆、博納影業、陌陌、迅雷等。就在今年4月,巨人網絡最終完成了借殼世紀游輪,首旅酒店收購如家,如家完成私有化回歸,泛海控股收購民生信託,成為了當月最大的三起中概股「借殼」案例。
    中概股回歸凸顯「殼」價
    近幾年來掀起的中概股回歸A股熱潮是凸顯殼資源價值的重要方面,中概股回歸主要有在A股借殼上市、併購或新三板上市等方式,而借殼是中概股回歸的首選方式。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今,30多家中概股公司宣布拆除VIE結構,私有化回歸A股上市,其中包括航美傳媒、世紀互聯、優酷土豆、藝龍、愛康國賓、奇虎360、人人公司、博納影業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主要是由於海外監管差异和境內外市場理念不同。
    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對本報表示,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回歸是因為水土不服,在中國股市是嚴進寬管,這與中國股市制度欠缺對投資者的保護有關,但在美國是寬進嚴管,監管部門乃至企業的競爭對手都在盯著企業,中國企業出去后存在適應不了的情况,導致盈利狀况也不樂觀,如優酷土豆、航美傳媒、世紀互聯等的營收增速一直是下滑的。
    而中概股回歸概念熱潮的背后,最主要是境內外兩地市場的巨大估值差异,不管業績如何,選擇私有化的中概股都會被國內資本市場追捧,價值得到重估,形成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
    其中一個最典型的案列就是暴風科技,業績虧損的暴風科技在2015年3月24日私有化回歸成功登陸中國創業板,從7.14元的發行價發力,創下了上市后連續29天漲停的奇跡,股價最高冲到了327元,去年累計漲幅高達1950.88%。
    內外估值巨差助長借殼
    截止5月20日收盤,暴風科技股價收於63.94元,對應總市值達177億元,市盈率在1303.04倍,同一天,中概股迅雷收於5.98美元,對應總市值4.0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6.3億元左右。在A股上市前總體量遠不及迅雷的暴風科技,在A股上市一年后華麗逆襲,已經相當於6個迅雷的市值。
    清科研究顯示,正是A股市場和海外市場的巨大估值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希望通過私有化回歸,助長了借殼上市的熱情,而中概股回歸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創富神話,讓諸多中概股企業「欲罷不能」。而那些被中概股私有化回歸A股過程中相中的那些「殼」資源股,也因為中概股的「加持」而名聲大噪,極受二級市場追捧,從默默無聞到股價大漲,輕松實現烏鸡變鳳凰。
    僧多粥少 殼價水漲船高
    一方面,眾多IPO排隊企業和中概股回歸浪潮對借殼有龐大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殼資源緊俏,深滬交易所共有上市企業2853家,能成為殼公司的上市企業不到100家,僧多粥少似乎在所難免。
    有業內人士稱,由於殼資源的稀缺性,殼費要價也越來越高,在轉讓殼的過程中往往有較高的溢價,而在協議轉讓實際控制權的方案中,「殼費」有相當一部分體現在明面上的股權溢價,即轉讓價格高於市價的部分。
    從上市公司借殼預案或者方案來看,高溢價買「殼」現象屢見不鮮。如深圳惠程,在易主過程中,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將所持有的11.1058%股權轉讓給了中馳極速,轉讓總價為16.5億元,每股轉讓價格約合19.02元,如若按照停牌前8.89元的價格來計算,溢價率高達113.98%。超過一倍的溢價顯然是對「賣殼方」利益的補償。
    殼資源概念跑贏大市
    此外,隨著殼資源的日益緊俏,二級市場上的炒「殼」風再起,從歷史經驗來看,無論借殼是否成功,在二級市場上多數都獲得短線爆炒。Wind資訊數據顯示,具備重組和殼資源概念的個股今年一季度走勢顯著跑贏大盤,據統計,被借殼公司復牌后的股價在短期內急劇上漲,十幾個交易日相對累計超額收益平均達70%以上。
    以棟梁新材(002082)為例,自3月23日復牌以來,截至3月31日,累計漲幅高達64.54%,其中3月23日到29日,連續5個交易日「一字板」漲停,同期滬指漲幅僅為1.5%。同樣受益於借殼上市提振股價的還有艾迪西(002468)和世紀游輪(002558),受申通快遞借殼上市影響,艾迪西自2015年12月14日復牌至2016年1月5日短短13個交易日漲幅高達245.3%,曾經連續13個交易日漲停。被中概股巨人網絡借殼的世紀游輪更是創出連續20個交易日漲停,最高冲上231元創造階段最高漲幅達572.80%的神話。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表示,「殼資源」即為「空殼公司」,多大業績虧損,本身沒有太多價值,但由於擁有上市資格,可以將這種資格轉讓出去,一旦被借殼成功,很有機會出現了鳳凰涅槃式的變化,故非常受資本市場追捧,其股價也是有了相應的上漲。正因為這樣,「殼資源」概念股總在資本市場上有著很強的生命力。
    理性看「殼」
    在殼資源概念股如火中天之際,5月5日關於中概股回歸被暫緩的傳聞在市場上流傳,并對市場造成巨大恐慌情緒,深圳惠程、蘭州黃河、精倫電子等殼公司們應聲下跌,ST概念股同樣冲擊不小。
    5月6日盤后,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對相關傳言回應稱,指市場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注。
    市場普遍認為,證監會的表態是將遏制中概股回歸過程中的殼資源炒作,由此,重組和殼概念股炒作大幅降溫,殼資源概念股及ST板塊連續殺跌甚至封死跌停板,如正虹科技、鳳竹紡織、上海三毛、通達動力在證監會表態后的3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達19.84%、19.95%、20.65%、20.24%。
    過度炒作風險初現
    桂浩明表示,這一段時間來,這些殼資源概念股的確是漲得有點過,一些公司并沒有實質性的資產重組安排,僅僅是因為股本不太大、業績比較平庸,就被歸結為「殼資源」概念股而受到大肆炒作。這樣的行情,難免帶有無厘頭的色彩,是十分極端的投機行為,面對這種非理性的炒作,管理層發出某種警示,應該說也是對投資者的必要保護。
    「市場對殼概念股的過度炒作風險最后都會轉移到投資者身上,因為殼企業實質上沒有什麼實體產業支撐,都是靠重組預期,一旦重組達不到預期,相關殼公司會迅速被市場拋弃,投資者也將付出巨大代價。」余豐慧說。
    但這是否意味著殼資源不再有價值呢?有分析認為,參考2015年新股發行的節奏,存量IPO的消化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對殼的需求環境依然不變,并且在證監會對中概股私有化的研究政策出台之前,殼資源也會一直處於待價而沽的狀態。
    趙錫軍表示,殼資源的價值還是要依據供求關系來決定,即便是實現註冊制以后,企業上市提速,減少了審核環節,但如果企業借殼的成本依然低於註冊上市成本,那麼殼資源就仍具價值,相關的「概念股」也有一定的活躍機會。
    桂浩明指出,管理層反對的是無厘頭炒作,至於那些能用好殼資源,切實推進資產重組的行為,始終都受到支持和鼓勵。殼資源被有效利用,無論是對資本市場,還是對實體經濟都是有好處的。
    掘金五類「殼」
    那麼哪些殼資源更具有投資價值呢?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根據對過去兩年(2014年-2015年)借殼案例的梳理,以往成功被借殼的上市公司都符合市值小、股權分散、資產負債率低等要素。國金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借殼案例共81起,從市值角度來看,67%的殼公司市值小於35億,僅有33%的公司市值大於35億。因此,殼資源的市值普遍偏小,實際來看,小市值公司因其對應的收購成本較低,且殼資源的價值主要在於其上市資質,因而,小市值的殼資源更受青睞。二是殼資源業績較差,連續兩年净資產收益率ROE小於5%,扣非和攤薄后每股收益EPS小於0.1元,由於殼資源盈利能力較弱,因而其賣殼的意願要更強。三是殼資源股權較為分散,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小於40%,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小於50%,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四是負債比例較低,近兩年借殼案例中,76.5%的殼資源資產負債率低於70%,從買殼方的角度出發,其更傾向於選擇負債率較低的殼資源,從而降低其償債成本。此外,在殼公司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民營上市公司在全部A股中占比65%左右,但在被借殼案例中占比達到77%。
    殼資源集中傳統周期性行業
    「一般而言,民營上市公司賣殼較為常見,也比較容易操作,但國有上市公司較少賣殼,更多是通過集團資產注入的方式保殼,這主要是由公司屬性決定的,國有上市公司一般受到地方政府和集團保護,還要考慮職工安置等問題,借殼難度較大。」光大證券分析師趙揚分析說。
    目前來看,除了借殼高發地ST板塊外,殼資源主要集中於紡織服裝、礦業、化工、商業零售、造紙等傳統周期性行業中,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尤其是部分民營企業在轉型期面臨業績和估值「雙殺」,往往會選擇賣殼徹底套現或出讓控制權。
    根據上述五大標準篩選,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認為,成為殼資源潜力較大的公司有*ST蒙發(000611)、國風塑業(000859)、威爾泰(002085)、精藝股份(002295)、永安藥業(002365)、青龍管業(002457)、海源機械(002529)、金花股份(600083)、精倫電子(600355)、香梨股份(600506)、莫高股份(600543)等。
    此外,南紡股份(600250)、聖萊達(002473)、武昌魚(600275)等有過重組失敗經歷的殼資源也值得重點關注,機構人士表示,這部分上市公司再次被借殼的概率更高。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