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邵平:新常態踏春而來
2016年 06月 02日 07:04    香港商报
 

    邵平:新常態踏春而來
    內銀步入智慧經營時代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內地銀行業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返。銀行業如何在著手自我轉型的同時,為整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日前,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左圖)在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座發表《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之路》的演講,揭開了新常態下銀行業突破瓶頸、創新發展的破解之道。
    從環球財經大勢到中國經濟現狀,從國有銀行剝離呆賬到黃金十年結束,從熱賣的電影票房到銀行供給側改革,從風險爆煲的P2P到改變金融生態的物聯網,邵平在宏大敘事與微觀剖析中自如切換,數據信手拈來,鮮活案例迭出,展現了一位資深銀行家的智慧和魄力。而他的「逆周期經營靠智慧」和「跳出銀行辦銀行」思路,予人諸多啟迪。有人說,內地銀行業正身處低迷之冬,邵平卻說,銀行業正迎來希望之春。
    從迷惘到分化,新常態下的內地銀行業必將有一場重新洗牌,而轉型和創新,將令中國產生很多有特色的銀行,誕生很多精彩的故事。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銀行業步入新常態
    不知從何時起,到北大匯豐聽金融前沿講座,已成為深圳金融界的一道人文風景。5月25日晚,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在金融前沿講座上發表《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之路》的演講,便吸引了現場近千名觀眾全程駐足三句鐘。邵平行長的演講先以世界宏觀大勢和中國經濟新常態作鋪墊,再切入中國銀行業新常態這一主題。他在對中國經濟未來表示樂觀的同時,亦指出了內地銀行業整體面臨的巨大挑戰。他表示,進入新常態以后,銀行業整體經營情况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結束了靠信貸同質化發展、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后,整個銀行業的增長從2003年至2013年复合增長率18%,降到2015年的15%。
    放貸難 利潤降 不良升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脫媒現象非常嚴重,對銀行的冲擊很大,整個銀行的盈利能力下了很大的台階。當年「黃金十年」的時候,中國商業銀行年复合增長率是49%,2014年7.7%,2015年1.8%,呈現斷崖式下滑。今年一季度季報出來以后,銀行業利潤仍然都是個位數,四大國有銀行還有利潤在1%以內的。邵平指,規模增速下移以后,利率市場化令到利差收窄。連續降息以后,幾乎國內大多數銀行的净息差、净利差都收窄,作為衡量銀行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的關鍵指標,净息差和净利差的大幅收縮,意味著銀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戰。
    逆周期經營靠智慧
    邵平表示,商業銀行智慧經營的時代剛剛開始。「過去是跟隨,同質化經營,順周期經營靠運行,逆周期經營靠智慧。經濟下行的時候搞好經營,就要更多依靠智慧。未來3年到5年,是商業銀行經營開始分化期,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從金融結構來看,非息收入占比不斷提升,2014年到了24.2%,2015年是26.1%。零售業務16家上市銀行2008年17.6%,2015年提升到30.9%。零售的發展是最重要的指標,好多銀行這兩項指標占了近一半以上,達到40%至50%的零售占比,甚至更多。邵平亦指,進入新常態以后,各家銀行進行了轉型和創新,商業模式、服務產品,各種發展方式的創新,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比如招商銀行的零售、興業銀行的同業、民生銀行的小微、平安銀行的綜合金融都很有特色,差异化特點慢慢顯現出來。他認為,隨著時間推移,更多銀行間的差异化會表現出來,更好的創新點也會出來。
    弱周期經營 谷中間業務
    正如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座主持人巴曙松所言,從商業銀行的經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經濟跳動的脈搏。作為內地少數很早就深刻認識到銀行業面臨的轉型和挑戰,并且自上而下推動變革創新的銀行,平安銀行從2012年到2015年,營業收入、非息收入、準備前利潤等指標3年間翻了一番以上,相當於3年再造一個平安銀行。2012年9月邵平上任伊始,「接手的是一個基礎很差的銀行」。彼時,平安和深發展剛剛整合。「個別分行的壞賬率超過10%,鋼貿貸款就有200多億,包袱很重。」如何帶領平安轉型,成為擺在邵平面前的首要任務。他大力推進改革,做弱周期行業,并對組織架構、經營結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他堅持「跳出銀行辦銀行」,不用傳統銀行的思路,跟上時代的變化,走專業化、集約化、綜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這四大特色,打造「精品金融、智慧金融、生態金融」。經過3年整合,2015年平安是內地惟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銀行。鋼貿不良降至20億左右。中間業務收入由2012年的16%變成2015年的33%,占了股份制銀行的第一梯隊。預計未來兩三年會超過40%。
    坦言面對平安不良質疑
    2015年平安不良率為1.45%,低於同業水平。但外界亦質疑,平安核銷前的不良貸款率高於同業水平,同時關注類貸款和預期類貸款也是高於同業,是否說明平安暴露風險遠遠高於賬面的風險水平?
    對此邵平未有回避,他坦承平安和深發展整合時是一個基礎很差的銀行,在現階段經濟下行的時候,平安更不能獨善其身。但打包核銷后平安的壞賬率是低的,就證明平安的盈利能力很強,可以把不良處理掉。平安的信貸成本較高,解決壞賬要撥備,錢從何來?平安净息差、净利差持續改善,盈利主要來自中間業務的收入和負債成本的降低。
    「平安新的經營結構是弱周期的,是大消費類的,集中在國家新興戰略行業,這塊風險是完全可控的。我們既保持了穩健經營,又保持了效益的快速增長,還不斷增強了風險抵御能力,快速消化了壞賬。」
    金融創新要理性
    在邵平看來,近兩年科技發展日新月异,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等新金融發展最快,科技創新帶來了便利,帶來了效益,帶來了創新的速度,但是管不好也帶來巨大的風險。他認為,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的本質沒有改變,互聯網只是一個技術的平台,應用的工具。所以在這個發展期間,如果對根本的問題認識不清,就會帶來巨大的風險,P2P就是一例。
    「在P2P問題上,我感覺到我們走了彎路。由於缺乏合理和適當的監管和引導,導致P2P的野蠻生長和類似『龐氏騙局』的現象,老百姓的財富大面積地被掠奪,損失的都是那些跳廣場舞的大叔大媽,這些人都是弱勢群體。如果老百姓的財富不能得到安全的保護,讓那些所謂搞『創新』的人剝奪了,這是很嚴肅的事情。」
    互聯網金融須風控
    邵平認為,金融創新要麼完全放開,要麼一管就管死,都不可取。不能把銀行的通道都關掉,否則正規做事的也很難做。創新要理性,不要被一些東西忽悠,不要放任,不要對這個問題的本質沒看清楚就去做。他表示,互聯網并不能顛覆金融,但它在服務方式上是一定能顛覆的,如支付環節,過去我們要到銀行轉賬,現在通過手機操作很簡單。還有卡片的代替等,這完全可以用互聯網代替。但是融資、風險控制,這是金融的事情,金融就要搞風險控制。
    「什麼叫風險?不可預期的損失才是風險,可預期的就不是風險。可預期要有數據和模型,我們現在搞一些互聯網的東西,數據不是客觀的,不能準確地預期我們的風險,如有一些網上的銀行是拿社交數據做模型的,一些80后、90后天天上網,你就認為80后、90后是黃金客戶,這樣的數據是不客觀的,無法防範風險,因此無法從商業銀行拿到業務。他指,做金融首先要有牌照,實行專營,因為風險很大。金融的本質是跨期價值的交換、信用交易和成本的降低。互聯網金融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東西,支付清算的便利化等,這些對銀行的冲擊確實很大。對互聯網金融新的認識是,新技術革命會帶來傳統服務的便利化,但也要認識到其中的風險。
    物聯網改變金融生態
    談到科技驅動金融變革,邵平特別指,物聯網的出現對金融業態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物聯網用傳感器,把數據的采集變得更客觀,使金融業態產生革命性的變革,會帶來很多新的東西。    他以長三角地區鋼貿業信貸風險暴露為例,說明該地區鋼貿商利用大宗商品交易質押環節的漏洞做了抵押,銀行沒法客觀評估而出現風險。他坦承剛上任時,平安銀行有200億鋼貿信貸的風險,現在已基本收回。他帶著問題找答案,由此發現物聯網對金融生態帶來的巨大意義。
    「倉儲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改造,可以把大宗商品、動產變為不動產的屬性。變成不動產以后,就可以抵押擔保,融資就便利,風險也可控。這個再延伸開來,大宗商品的生產流通,全物聯網化以后,就會變成標準倉單,標準倉單就有金融屬性,也可以資產證券化,使大宗商品融資成本大幅降低,這就符合科技帶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定位,物聯網就可以做到這一步。」
    據邵平介紹,2015年6月29日,平安在上海發布物聯網第一支產品,就是汽車抵押貸款。「為防止車主購車后賴賬跑掉,所有貸款的汽車都放了一個傳感器,一旦拿下來就會報警,這個質押物一下就變得很安全,所以平安做汽車貸款風險很低,收益很高,現在做到全中國汽車貸款第一大。」
    在他看來,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金融上,可以模糊金融和非金融的邊界,可以降低金融的門檻,催生很多新經濟業態,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在科技驅動金融鏈方面,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結合,在金融上肯定有一些革命性的變革,但是它的應用也需要一個過程。在現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要加強區塊鏈,分散式計算和去中心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所以,隨著未來互聯網入口的碎片化,一些互聯網的平台可能幾年后不存在了。平安銀行里有一個非常強的團隊來做區塊鏈,最近平安集團作為中國第一家加入全球的區塊鏈組織。
    供給側改革銀行須與時俱進
    銀行業在新常態下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是一個新的課題,邵平認為,銀行業供給側改革迎來新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
    新機遇就是中央「一帶一路」經濟、京津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一體化三大戰略。還有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等新技術也帶來了機遇。銀行業面臨新的挑戰是,新經濟下規模受限,以及客戶需求日益多元化、專業化。在新常態下,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與銀行產品和服務方面不足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通過理念、戰略、產品、服務、組織體制和增強創新能力。
    金融助力「一帶一路」
    邵平透露,今年3月底,他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捷克訪問,發現捷克總統、總理對「一帶一路」比他們還重視,捷克要把布拉格作為歐洲的橋頭堡,做中東歐地區的區域金融中心,區域貿易中心、區域物流中心,定位非常清晰,主動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這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考慮得非常細緻,但捷克在對接上還是遠遠不夠,中國的金融創新、貿易便利有很多的瓶頸和局限。
    他舉例說,深圳一家企業到非洲最窮的國家埃塞俄比亞做初級智能手機,市場非常好。他們去年出廠4100萬台,在非洲全部賣掉,非常了不起。但由於兩國在匯率上無法結算,匯率一波動,這個企業就垮掉了。因為埃塞俄比亞的貨幣兌美元大幅貶值,沒有錢換美元買中國零件,人民幣沒法跟他直接兌換,這就把一個企業憋死了。所以「一帶一路」一定要有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不到位會帶來大量的問題。這方面中國的商業銀行,包括人民銀行大有可為,只有打通這個通道,「一帶一路」才能走出去。
    穩健創新 脫虛向實
    邵平表示,供給側改革有四個角度;一是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二是優化金融服務供給,三是提升銀行整體質效,四是接軌國際轉型升級。
    他指出,在銀行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和理念應該是演進的,首先是轉變經營理念,現在金融機構招人不要招傳統銀行的人,而是要招有新思維新觀念的人,有多樣化專業和實踐背景的人,老一套觀念是不行的。第二是構建戰略新興組織。
    另外,銀行當中有一個永遠的詞汇「穩健」,除了穩健,還得創新,不創新是不行的。中國的銀行業在轉型當中,一定要記住穩健和創新,才能基業長青。再者,一定要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任何一個銀行不能老玩虛的,但沒有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這也是空中樓閣,一定要服務實體經濟。另外還有關於效率、精益管理等。
    邵平簡介
    平安銀行行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亞洲董事會董事,《財富》2016「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