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劉雲輝:開公司為做世界最好
2016年 06月 03日 08:47    香港商报
 

  世界首例「視覺導航機器人」技術

  劉雲輝:開公司為做世界最好

  【香港商報網訊】隨著香港創科局成立,本港不知不覺間掀起一陣「再工業化」浪潮。在智能化、高附加值的「再工業化」計劃裏,機器人的研發及投產是其重要一部分。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科研成果來自於該校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雲輝與他的學生共同研發的「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劉雲輝團隊並成功將此項技術應用於工業叉車生產,成立初創企業,目前獲內地創投基金注資約1500萬元。香港商報記者 王理琪

  「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歷時5年研製,誕生於香港中文大學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雲輝及其幾個學生的手中,其運作原理以工作相機為主要感測器,透過捕獲及分析機器人運動過程中的視覺特徵,對機器人進行自主定位、運動控制及障礙物躲避等。通過視覺做準確跟蹤,這項技術在世界上亦屬首次出現。

  智能叉車市場前景廣闊

  作為大學教授及研究人員,劉雲輝的科研工作到這裏其實可以告一段落,這項成果已經足夠其為學院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然而,劉雲輝和他的學生們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們於去年3月,透過政府創新科技署設立的創投基金,成立初創企業,將此成果率先應用於工業叉車上,至今年一年時間,收穫成果頗豐。

  劉雲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機器人叉車現已在一家佛山日用品工廠正式應用,首批訂購2臺,因試用良好,目前獲得大批量加單。「廠房希望我們能在年底交出20臺來,此外還有一家製藥廠也提出了一個不小的數量要求,我們現在的人手還真有點跟不上這個速度。」劉雲輝笑著說。

  據劉雲輝指,去年全球的人力叉車的數量超過950萬臺,叉車駕駛員的數量超過1200萬人,以一個10萬平方呎倉庫為例,一般需要50人操作搬運叉車,這樣,不僅工資與管理成本高企,工作效率亦無法提高。而智能機器人叉車系統不僅解放了大批勞動力,還可以在現有的環境中高效率運行,這無論是對工業生產自動化水準的增強,還是對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皆是有所助益的。

  獲眾多投資基金瘋搶

  正因為技術的領先,市場的廣闊,劉雲輝團隊的初創企業成立不久,便獲眾多風投基金的青睞,而成功為其注資1500萬元的這家上海風投基金實在屬於幸運兒。

  「去年11月、12月的時候,想要投資我們的基金很多,香港有,內地有,韓國也有,但上海這家是上午來廠房看完,下午便決定了,我們肯定要挑快的,我們也有很多其他事要做。」劉雲輝說。

  此番場景同眾多「搵錢難」的初創企業不同,正常情況是企業找錢,而劉雲輝團隊的公司則是錢去找他們。

  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現在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均為風投基金的寵兒,更何況劉雲輝團隊在公司成立之前,更有歷時5年的辛苦研究。

  談及未來,劉雲輝直言,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在此行業內做到世界最好,並將此項技術應用到更多工業生產中,包括老人輪椅、公園電瓶車、機場接駁車等。「所以我也常常和團隊的學生說,最初賺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術一定要搞上去,你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對產業有用,所以我們並不著急。」

 

  冀香港與深圳形成優勢互補

  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劉雲輝還談及香港的科創環境,他表示,香港科創,勝在具備較多高端人才。他指,香港大學裏皆為世界各地來的優秀人才,有很多好創意在他們之間產生,但將這些創意或是科研成果產業化,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拿自身舉例,他指研究與做生意畢竟不同,做企業要考慮商業模式、融資談判、營銷手法等等問題,許多學院派人士不懂這些。他直指,機器人公司成立後,經營方面都是團隊中的學生在搞,自己本職仍是大學教授。

  他並表示,高校中其實很多教授、學生皆有意願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產業化,但若將想法付諸行動,實在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給予更多的支持及指導。

  他亦對比香港與深圳創業環境,指香港高端人才多,但地價貴、創業氛圍淡靜;相比之下,深圳雖然高端人才較少,但能夠找到許多中端人才,創業氛圍亦十分濃厚。他建議,港人若要興科創之事,不妨利用深圳良好的環境與大量的技術人員,在將知識產權留於香港的前提下,可多與深圳人才進行良好溝通,形成優勢互補。

  王理琪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陈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