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南海僵局宜解不宜結
2016年 07月 12日 00:00    香港商报
 

    南海僵局宜解不宜結

    「攻城」「伐兵」抑或「攻心」「伐勢」?

    

    被中國斥責為「一張廢紙」的南海仲裁結果,預定12日就公布結果。從目前國際媒體透露的情况看,仲裁結果可能不利於中國,但也不會一面倒傾向於菲律賓。筆者認為,仲裁結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方面已經表態,如果結果有利於菲律賓,則仍然會以開放態度展開雙邊談判,以避免戰爭發生。由此可見,高度緊張的南海局勢,仍是一個活結,而非死結。從全局看,菲律賓雖是仲裁案的主角,但絕非南海局勢的主角,非直接相關方的日本,也會比菲律賓的實質影響更大。南海局勢,真正的實質主角、決定性力量還是中美。從更宏大的時空格局和長遠利益計算,避免冲突升級,避免任何中美之間立即可能發生的冷戰和熱戰,更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此刻的力量對比,更有利於美國,而時間的天平則不斷向中國這邊傾斜。「冤家宜解不宜結」,「爭千秋者,不爭一日」,都是中國的古老智慧。偉大,很多時候是熬出來的。香港商報記者龍鎮洋

    

    1

    贏家就是少犯錯誤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蘇格拉底則說,無知是人類的本質。人類,固然有賢愚之別,但在千變萬化的世界和無盡的時間面前,任何人的智慧和謀略都是無能為力的。歷史的教訓,可以一段段分析,但歷史大勢的走向,卻從來無人可以把握。盛極而衰之國,以弱勝強之戰,在人類已知的幾千年歷史上,不知凡幾。這是人類的無奈,但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如同無法擺脫的西西弗斯命運。

    中國崛起的奇跡

    國家或者政治實體之間的爭斗和博弈,是人類歷史的主脈,更是中國歷史的主脈,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強項。也正因此,中國內地著名政論家吳稼祥,才在他的「新天下」全球分析框架中,提出世界版的「三國演義」,并且信心滿滿地認為,現在是「中國重攀登世界之巔」的歷史機遇。放在20年前,也許沒有人會相信吳稼祥的這個判斷,甚至會認為這不過是中國民族主義重复的夢囈。因為,自1840年以來,直至改革開放的1980年代之前,整個國家不僅被排除在主流世界之外,而且在整個世界經濟中的分量和影響力,甚至不如一個彈丸之地的香港和台灣。在1980年代,當鄧小平提出讓廣東用二三十年時間的發展超越亞洲四小龍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人會相信這是一個嚴肅的預見。

    但是,眾多不曾被認真對待的宏大預見,卻在如帽子戲法一樣,成為時間贈送給中國的奇跡禮物。誰曾預料,一個廣東的經濟實力,就超越了一個曾經與美國爭霸全球的俄羅斯。

    廣東經濟超越俄羅斯,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有中國奇跡中最奇跡的一個,其所昭示的極度豐富的歷史內涵,甚至超越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這個事實。以中國面積之廣、人口之眾、歷史文明之博大精深,經濟實力超越一個省級規模的日本,乃屬於常理。但一個中國的一個省,經濟總量超越一個曾經可以與美國爭霸的世界超級大國,箇中內涵就非一般常理了。吳稼祥把香港和澳門的回歸,視為500年來中西方力量對比的界碑和分水嶺,是中國重新攀登世界之巔的開始。這個判斷,當然反映了吳稼祥宏大的視野和深厚的觀察力。但筆者以為,吳稼祥這一判斷的不足在於,把歷史的足跡看得過於線性和單向度了。吳稼祥或者有為中國政府和人民加油鼓勁的用意,但真實的世界歷史進程,從來就不會配合人類的直線思維想像。

    少犯錯誤是上上策

    從縱向的歷史看,中國今天的綜合發展狀况,確實如張五常所說的,正處於五千年最好的時期。從橫向看,中國今天的發展勢頭確實是無可阻擋的,完全具備重新攀登世界之巔的所有條件。張五常在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經濟奇跡,用了一個很簡單的分析框架中國肯定做對了什麼。借用這個分析框架來看整個中國的崛起,那麼中國國力的整體崛起和復興,肯定也是做對了什麼。對於這個什麼,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筆者認為,答案就是四個字:少犯錯誤。展開一點講,就是兩點,第一,就是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第二,就是政治上,特別是外交,盡量少犯錯誤。用中國官方的意識形態話語說,就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后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十六字方針」(冷靜觀察,沉著應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大道至簡。為政不在多言,更不在多動。與所有的大國相比,筆者以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極少犯重大錯誤。相對而言,美國、歐盟和俄羅斯都在過去30餘年,不斷犯錯誤,不斷以新的錯誤來彌補舊的錯誤。爭千秋者,不爭一日。謀全局者,不困於一隅。大國博弈,是以百年為單位的長程賽跑,很多時候比拼的,并不是一時的速度,更非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誰少犯錯誤,誰最后倒下。廣東能夠超越整個俄羅斯,非廣東人比俄羅斯人更加聰明,而是因為中國比俄羅斯少犯錯誤的結果。對於目前的南海緊張局勢,中國也當有千秋視野和全局胸懷。

    

    2

    機遇不斷垂青中國

    

    對於中國,不管喜歡或者不喜歡,不管是唱衰還是唱多,但有一個事實是不能否認的在過去30多年,好運和機遇一直垂青中國。今天正面臨越來越多質疑和反對聲音的全球化,是人類歷史迄今為止最大的全球性歷史事件,也是中國取得經濟奇跡和全面崛起的主要歷史背景和機遇。從國別而言,中國無疑是全球化最大的贏家,也是全球化最主要的主角和變量。這是結果,是所有人不曾預料的。

    動盪格局危中有機

    英國脫歐如今已經是事實,不管特朗普是否可能當選美國總統,整個歐美世界的反全球化傾向都會越來越明顯,并且非常可能成為歐美政治未來的核心主題。根據紐約時報專欄作家EDUARDO PORTER的觀點,「發達國家中產階級的收入增長停滯不前,而最富有的1%的人,收入卻大幅提升。與此同時,中國、印度和亞洲其他國家億萬工薪階層的收入也急劇增長。根據米拉諾維奇的算法,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相當於美國收入中位數的56%,到2008年,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了71%。」這一數據變化的背景,是歐美發達國家反全球化情緒出現的最主要原因。不過,全球化作為人類發展的必然階段,當然不會因為美國和歐洲的反對而完全終止。但作為上一輪全球化的最大輸家,至少廣大中產是輸家,歐美國必然會對未來的全球化運動和自由貿易作出一定程度的負反應、收縮性制約。這個應該不會有太大懸念。幸運的是,對於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的中國來說,無論是英國脫歐,還是未來的美國總統否決跨太平洋貿易協定(TPP),都不是什麼壞事情,可能反而是中國「重構世界格局」「攀登世界之巔」的天賜良機。英國脫歐,短期內可能會打亂中國之前對歐盟的經濟布局,但是長遠而言,一個分裂的歐盟,是中國求之不得的戰略機遇。很多敏銳的觀察人士,已經作出大致的判斷,認為中國是英國脫歐的最大贏家。這種判斷,應該不難理解。英國脫歐,不是歐盟分裂的終結,而是歐盟終結的開始。接下來歐洲各國的右翼政治勢力和民族主義勢力,都會像英國的脫歐派一樣崛起,他們都是反對歐盟一體化的政治力量。英國脫歐,不僅加大了歐盟分裂的風險、增加了歐盟一體化的困難,更增加美歐戰略同盟的困難和變數,對整個歐美政治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會產生一系列無法預料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一個經濟和政治上完全一體化的歐盟,在大國博弈中,自然會具有更多的談判籌碼和博弈空間。但面對一個小國林立的歐洲,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中國的規模優勢在博弈過程中就可以最大化發揮。中國人熟悉的綜合外交,非常適合向一個小國林立的歐洲舒展。

    中國崛起不用顧忌別人情感

    作為相同的文明和制度背景,歐盟所面臨的困境,其實也是美國困境的側影。如果按照弗蘭西山福山在《美國政治制度的衰變》的觀點,美國所面臨的問題甚至比歐盟的問題更嚴重。借用王光紹的國家能力分析框架看,美國和歐洲的民主政治,其實已經在年復一年的選舉中讓歐美社會陷入自由化、福利化和無效率化,美歐國家的國家能力衰變和政治無能化,似乎已經是選票民主政治命定的趨勢和詛咒。表面看,美國的軍事能力,在當今世界當然是天下無敵的狀態。但是如果深入美國社會觀察,看看美國目前的總統競選亂局和不斷升級的內部矛盾,我們不難相信,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焦慮,真不是假裝的而是真實的。也難怪奧巴馬和希拉莉私下聊天的時候,希拉莉會焦慮地跟奧巴馬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在未來生活在中國人主導的世界。」這是一個美國政客很個人化的情感表達。但歷史的運行,從來不照顧任何人的感情。廣東人說,風水輪流轉。美國人正在悖離的《聖經》也說:在前的將要在后,在后的將要在前。大國興衰,一直是人類歷史的常態。

    

    3

    等待有時是最上策

    

    中國人常說,中華民族是和平的民族,中華文明是和平的文明。但事實求是地說,崇尚自由的英格魯薩克森民族,也并非好戰的民族,更不是愛好鐵血政治和極權政治的民族。否則,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和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就不會成為全球現代政治文明中的政治聖人。

    美日插手攪局

    在近代世界的殖民歷史上,確實沒有中國人的侵略身影,反而是中國成了世界近代殖民主義的受害者,甚至成了受自己文明影響的日本的受害者。不過,對於戰爭、戰略和國家博弈的權謀經驗,中國卻是有全球國家中最深厚傳統的國家。對於戰爭和國家博弈的謀略和智慧,中國人的哲學性認識水平,如果不算世界第一,至少也是居於世界一流之列。中國人知道戰爭的危害,所以有主張和平的「非戰」、「非攻」的墨子思想。而專門談論戰爭的《孫子兵法》,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認識到「不戰」才是「最好的戰爭」。就算無法實現「善之善者」,退而求其次的話,也是「伐謀」「伐勢」「攻心」,到了真的要兵戎相見的「伐兵」階段,其實已經注定雙方都是輸家了,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

    筆者看來,就目前的南海局勢而言,中國在綜合實力對比上,明顯處於劣勢、處於守勢。反倒是美國的戰爭能力和優勢,中國至少目前難言保勝不敗,除非美國和日本不插手。但美國和日本在亞太和全球的強大存在,正如菲律賓是中國的鄰居一樣,都是無法搬走的事實。這是思考和判斷南海局勢必須承認的基礎事實。

    中美陷僵局不利華

    國際政治,一定程度上當然是講法、講理的,但本質上終歸是講力的,幾乎所有的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家都承認這點。在南海仲裁問題上,中國的外交努力還是有成果的,至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等66個國家已經表態,反對以仲裁的方式解決問題。但這種外交表態,并不足以完全否定仲裁的政治影響力,也不足以讓仲裁撤銷。當然,這種「攻心」「伐謀」的宣傳戰,還是外交斗爭的必要,有所作為也是應當的。

    但在不利於中國的仲裁結果出來之后,中國到底應該如何采取反應對策甚至反制措施,這才是目前最關鍵的問題。這麼重大的問題,筆者估計中央政府肯定已經有了完備的預備方案,估計也不會太久也會成為現實。

    從現實利益出發,筆者最不希望見到的結果是中美之間的關系因此陷入完全的僵局,更不希望由此引發熱戰或者冷戰。因為,此時的中美關系破裂和僵化,或者中美陷入熱戰或者冷戰,對於正在崛起最后階段的中國都是最不利的。但世界格局的變化和中美力量的消長變化,對中國是有利的。現在是焦慮的美國,仍然占據著實力的主導權,而時間的天平,卻已經悄悄向中國傾斜。

    此時「伐兵」,中國幾乎沒有勝算。但冷靜的等待,未必不會在未來為中國贏得南海的主導權。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