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新界專刊

梁日信堅持種長者米
2016年 07月 14日 08:01    香港商报
 

    大部分農舍地被收回感唏噓
    梁日信堅持種長者米
    「父母離不開子女,農夫離不開土地」,在新田小磡村租地務農逾半世紀的信芯園園主梁日信,前年底被業主通知要收回農舍大部分土地,多月來與對方周旋,希望可再訂新租約,惟無結果,上月更收到通知只可留到6月29日。他說,在這段面臨「迫遷」的日子,原打算放弃種植了3年的「敬老」稻米,但不死心下,又種了,還是台東名種「池上米」,近來不少大學生知道他被迫遷一事,更紛紛來做義工,幫忙除草、執拾,給他打了一支強心針。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梁日信在小磡村的農地,是向新田文氏4、5個業主租回來,其中除耕地外,建有萬多尺農舍,是他居住及擺放生產工具的地方。但其中一個業主文氏祖堂2014年底發律師信給他,稱要收地,「租蒙好多年,80年代已開始租,但附近地方近年變得好快,愈嚟愈多水貨倉,佢哋收嚟做什麼,若做水貨倉,不如繼續耕種,將這片土地用嚟教育下一代。」他曾經申請法援,但因沒領綜援被拒。上月22日,執達吏來到農舍,通知他只可留到上月29日。
    舍不得多年來建立的農舍
    他與太太近日都忙於執拾,將要留低的一些物件移往未被收回的小部分農舍,但辛苦搭建的居所,士多房、有蓋空地都要被拆,「最不舍得有蓋空地,大約8年前,全家兄弟姊妹,仲有媽媽,係長枱食飯,之后媽媽走了,之后都無甘整齊坐埋一齊食飯。」
    在等待最后遷離的日子,梁日信不消極,仍努力農事,不時在水深近半尺的稻米田除草。種花的他,2013年下半年,趁農田休耕時,首次嘗試種稻米,結果種出近千公斤油粘米,并將大部分米贈送予獨居長者,讓他們重溫港產大米的風味。去年因想到即將失去農舍,沒有地方進行曬穀、碾米等工序,宣布敬老大米今年將會停產。
    覺種稻意義大6月初再插秧
    但他始終不死心,務農經濟效益不大,但教育意義重大的想法常在腦內盤旋,碰巧有台東種米的朋友來港,送他一些池上米種,他又拿來種了。5月尾開始播種,6月初插秧,現在已長到一尺,生長約90日到成熟期,大約8月尾可收割,到時可讓大人小孩一嘗農夫生活。由於今年天氣不好,料收成不佳,4畝地預計有300至400斤。
    大學生義工樂此不疲相助
    6月初插秧時有7、8名義工幫忙,大家花了兩天時間完成。近日梁日信又多了些大學生生力軍。他們都是得知梁要遷走一事前來幫忙。其中就讀浸會大學的二年級生雨及釗,來農田已有兩三次,到稻田除草樂此不疲。雨說,很喜歡這里,很優美、清靜,若變了水貨倉,會「好核突」;釗認為這些地方是屬於香港人的,應服務他們為先,不贊成變為水貨倉。她們都說會繼續關注事件,帶多些朋友來。
    梁日信說,這些細路的說話真夠刺激,是他的強心針,更令他相信土地是屬於大家的,「有人說我是傻瓜,但原來好多人都系傻瓜呢!」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