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王珈莉報道:近年食品及日用品的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檢測方法的準確性成為把關的重要環節,惟現行的化學測試方法對未知樣品的毒性檢測只有約20%的準確率,容易出現「漏網之魚」。香港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中銀」)憑藉其全球獨家首創的「轉基因鯖鯖魚」及「斑馬魚」胚胎毒理測試技術,經驗證能同時測試逾1000種有害物質,全面革新現行化學檢測,為全球帶來革命性及更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案,提高全球食用品安全檢測基準。
胚胎毒理測試篩千種有害物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表示,傳統的化學測試每次只能檢測5至10種有害物質,而水中銀的胚胎毒理測試技術應用範圍廣泛,能同時檢測出超過1000種有害物質;技術與傳統的化學檢測相輔相成,整套檢測體系更全面、快捷及加倍嚴謹。
他介紹,「轉基因鯖鯖魚胚胎」可用來檢測日常消費品的生產原材料,包括食物、藥品、塑膠製品與化妝護膚品,及監測各種水質環境,可以一次性篩選超過1000種慢性毒素。他說,水中銀獨家擁有應用「轉基因鯖鯖魚」卵黃幼魚檢測雌激素技術,當這些卵黃幼魚接觸雌激素時,會發出不同強度的綠色螢光,檢測人員從而可量化雌激素含量,整個檢測時間只需24小時,而一個測試需使用約24條小魚,以每次測試做3輪計算,即每次約需100多條魚。
世界領先商業科研機構採用
另一項技術則透過「斑馬魚胚胎」作急性毒理測試,可以應用於食品、藥物開發、污水監測等領域,能有效檢測產品的急性毒性、致毒目標器官與致毒機制。「斑馬魚」可以模擬人類藥物新陳代謝的活動,在含有害有毒物質的樣品中,胚胎在48至72小時內會出現發育異常,使團隊不僅可以預測樣品對魚類的毒性,也可以預測樣品對於人類的影響。「斑馬魚胚胎」測試亦已通過實驗證實,成功篩選過千種有害化學物質,能夠全面、有效地反映食品及產品對生物體的作用。
水中銀的技術已獲歐洲、中國內地、香港等地之政府相關部門、學術研究單位、跨國化妝品集團及食品集團等認可與採用。該項技術體系亦已成功應用於食用油、飲用水、肉類製品、乳製品、化妝護膚品等多個領域,獲得多個世界領先的商業與科研機構採用。合作夥伴現有約20間,當中包括香港、中國內地及海外公司。
助海天堂驗龜苓膏龜板成分
杜偉樑說,希望透過水中銀的生物檢測技術為全球食用品安全把關,繼而實踐「優質產品,美好世界」的願景。他強調:「我娴所做的唔單止係一個生意,而係一個如何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及推動行業做更安全的產品的生意。」他指,對企業而言,他們透過全面質量管理,可以提升產品安全與品質,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可以獲取更充分的信息以選擇優質的產品。
水中銀於2011年成功晉身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生物科技創業培育計劃」,於計劃期間在香港創造許多跨產業檢測成功案例。部分案例包括在2013年,開始幫助全球跨國食品,化妝品集團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從原材料的選購,到各個生產過程,半成品,成品測試,全面提升產品質量;2013年,協助海天堂驗證其販售的龜苓膏含有龜板成分,成功找回消費者信心。
有幸獲美商中經合集團注資
水中銀亦受到非營利組織的信任,在2014年與世界綠色組織(WGO)合作,以全球首創的鯊魚品種鑑定技術,檢驗魚翅的來源與真偽,辨識魚翅是否為瀕臨品種或受國際公約保護,目前水中銀已經可以辨識出10個品種的鯊魚,超越《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所規範的8個品種。
水中銀營運至今雖已收支平衡並有盈餘,但在成立初期難免會經歷低潮期。他憶述,公司首3年不獲任何一間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公司願意注資,「當時蝕到趴鹩度」。幸運地在2014年獲全球領先的創業投資機構美商中經合集團注資,迎來公司最大的「轉身位」,其創辦人及董事長劉宇環更親自出任水中銀主席,大力推動大中華區以至全球政府及業界應用水中銀的科技,公司其後的發展亦猶如火箭般飛躍。
履行社會責任為屋邨驗食水
「如果無科技園的支持,我娴絕對開唔到檔,多謝科技園睇到公司的價值」,杜偉樑形容生物科技是香港的「西伯利亞」,既偏門又少人投身,特別是他們以生物科技技術進行檢測,在港根本沒有同行。生物科技回本期長,平均需5至8年才會出現收支平衡,加上投資金額龐大,起動金額最少4至5千萬元,其後仍須繼續籌錢,若缺乏科技園的協助,絕對不能成立公司。他續指,科技園提供了辦公室、實驗室,而且各項設備完善,對剛開始發展生物科技是一大幫助。
他說:「我哋有賺錢能力,同時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以去年本港多個屋苑出現「鉛水風波」為例,水中銀當時履行其社會責任,利用生物測試技術,向全港公共屋朥提供食水檢測服務。水中銀通過以身作則,推動各界在改進食水安全事情上多盡一分力量,多負一分責任。未來,水中銀期望能與政府單位、企業及民間組織攜手合作,協助提升產品品質,共同為消費者的安全與權益保駕護航,認為此舉可創造一個政府、企業、消費者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