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大師生重慶農村建現代竹橋
2016年 08月 04日 01:56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教授領導的「一專一村」團隊,以可持續發展理念及現代力學知識,優化中國傳統竹橋的設計及施工方案,在今年7月於重慶渝北區小五村建成中國第一座農村現代竹橋「一心橋」,解決當地貧困村民的過河困難。團隊成員充分利用南方豐富的毛竹資源及其特點,優化傳統民間竹橋設計,短短兩個月便完成施工,為將來竹橋建設工業化起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為貧困農村建安全便橋

    中國西南的貧困農村多位處山區,普遍存在交通不便、發展落後、資源匱乏等問題,很多基本生活的需要都得不到關注。吳恩融教授與建築學系的萬麗博士因而於2014年推行「一專一村」農村可持續發展支援計劃,希望高等院校能夠以專業知識,因地制宜,解決當地生活難題。去年6月,「一專一村」團隊開始為小五村籌建「一心橋」,是計劃首個建橋項目。當地村民原本只靠一塊低矮的石板過河,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曾有一位老村民在通石板橋時,被水沖走而亡。

    拱式竹廊橋可30人同時通行

    項目負責人、中大建築學系博士研究生邵長專結合了竹橋的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以務實及科學的方法設計了「一心橋」,此橋為拱式竹廊橋,跨度13.5米,橋寬2.9米,可供30人同時通行,佇立在綠樹掩映中,與當地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一心橋」不但使當地村民能安全便利地渡河,亦可成為村民乘涼休憩之處。一位89歲的村民說,活了一輩子,沒想到隨處可見的竹子能修建這麼實用的橋。

    重慶交通大學為「一心橋」項目提供實驗場所並派學生參與,並邀請了哥倫比亞建築師Xavier Pino、Eduardo Salas Delgado和浙江、安徽等地的中國傳統竹工匠師親赴重慶,為項目提供技術細節上的專業意見,結構研究亦得到清華大學陳肇元院士的指導和建議,讓項目成員得以在設計和修建過程中一邊學習、一邊調整竹橋各種構件的設計。

    經防蟲防腐壽命長至15年

    「一心橋」主體結構使用原竹材修建,橋面亦鋪裝竹排面板,只使用少量鋼材如螺栓、角鋼連接。中國南方毛竹資源豐富,可以就地取材,竹的生長周期只需3至5年,相比常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環保,污染少,造價較低。原竹材經高溫蒸氣藥水浸泡後,可以防霉防蟲防腐,且大幅延長使用壽命至15年。

    完成第一座「一心橋」後,第二座「一心橋」的籌備工作隨即展開。吳恩融教授表示:「『一專一村』計劃期望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改善竹材加工處理及成型的技術,設計一套各地農村皆宜的竹橋方式,惠及更多內地農村村民。我們亦會於內地建立培訓基地,培養人才之餘亦方便生產施工。」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