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戴二彪:中日友好成日本經濟再興關鍵
2016年 08月 31日 08:05    香港商报
 

    戴二彪:中日友好成日本經濟再興關鍵
    G20須關注經濟發展質量
    中國杭州即將舉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之際,日本亞洲成長研究所研究部長、主席研究員、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戴二彪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目前各國的經濟政策大多仍然把重點放在增長速度,以及如何操作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惟這些政策的副作用已日益顯現,因此,G20峰會應更多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包括環境問題、能源結構問題以及收入分配問題(地區間、階層間收入差距問題)。G20回應本國正在改變中的社會需求,便能夠促進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新產業的成長與發展。香港商報記者 莊海源
    戴二彪特別談到中日經貿關系的重要性。中國和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是和世界經濟有密切聯繫的兩大開放經濟體,任何經濟、社會、政治變動,都會給亞太和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兩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進出口、金融和科研三方面。
    中日經貿輻射亞太及世界經濟
    首先,中國是世界進出口總額最大的國家(出口第一,進口第二),日本是世界進出口總額第四大的國家。兩國的出口產品影響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進口為世界提供廣闊的市場、刺激各國從資源產業到高科技產業、高端產品的發展。特別是成長中的中國,不僅是世界最大的工廠,還很快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東亞、東南亞和大洋洲大多國家(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已經從過去的美日轉為中國。在世界各國普遍產能過剩的情况下,能提供市場(包括商品市場和高等教育、旅游、醫療、金融、法律等服務市場)的國家,其全球政治經濟影響能力將日益上升。
    其次,以工業為中心的中日兩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雖然不及美英這樣的金融資本主義國家,但兩國通過出口或對外投資的成長,多年來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外匯儲備國,已擁有干預外匯市場、進而影響世界金融市場整體的實力,但還不具備正確判斷和控制影響結果的能力。
    再者,日本的科技研發實力僅次於美國,擁有的科技特許數目以及2000年以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均為世界第二,有很強的求真務實、以服務社會為榮的環境,但是人口開始減少,在富裕環境下長大的年輕人不願就讀將來工作環境相對艱苦的理工科。中國則擁有世界最膨大的理工科高等教育體系和最多的理工科畢業人才。
    戴二彪說:「特別是中國,大批年輕人有比歐美日年輕人更強更渴求創業的精神,如果能建立一個公平競爭、崇尚求真務實、以服務社會為榮的社會環境,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科技產業會有飛躍的發展,從而對世界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領導性的貢獻。」
    日經濟再興關鍵在中日友好
    事實上,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對日本來說,多年前中國已經成為最大貿易夥伴。特別是2007年后中國(包括香港)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國。對中國來說,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國,而且2011年前日本長期為最大進口國(商品供應國)。但2012年后,中日外交關系出現長時間緊張局面。
    2015年,日本下跌為中國第4進口國,市場占有率降至6%,低於韓、美、台。日本對華直接投資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在華部分日企撤離中國、遷往越南等東南亞諸國。同時,中國對日出口增長也明顯減速。這一動向背后,有中國勞動成本上升等正常的經濟因素的影響,也有兩國政治關系顯著降溫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對日本來說,不和諧的中日關系導致日本在中國市場漸漸失去份額,代價甚大。戴二彪說,沒有良好的中日關系以及在貿易、觀光、移民、投資等領域新的協作,日本經濟再興目標(年增長率2%以上)很難實現。
    應求同存异 優勢互補
    中日兩國是可以優勢互補,日本在環境、能源以及老齡化等問題的對策上,已積累許多成功經驗和教訓。中國則有巨大的改善空間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場,在研發和技術協力、勞務協作等方面,兩國有許多合作和雙贏機會。戴二彪認為,要推進兩國協力,首先必須在一些影響兩國關系的有爭議問題上求同存异,以包容的胸懷,促進相互理解、信任和地區和平。
    戴二彪建議,中日兩國應建立并維護定期對話制度,增進相互信任與安全感。在環保、節能、防災、反恐和人口老齡化等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進行重點推進合作。其次,鼓勵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包括留學研修、文化交流、觀光等。再者,創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中日企業雙向投資,如阿里巴巴和日本Softbank就是近年達致雙贏的成功案例。最后,對中日敏感問題,兩國媒體需要保有良知,對敏感問題應客觀分析,以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