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構建開放世界經濟 中國主導G20全球治理體系
2016年 09月 02日 00:17    香港商报
 

    構建開放世界經濟 中國主導G20全球治理體系

    9月4日至5日,G20第十一次領導人峰會將在杭州舉行,屆時全球最重要的20個大國領導人及部分特邀的重要經濟體領導人將年度聚首,討論全球經濟治理的重大議題。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之際,外界對首次擔任主席國的中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多有期待,中國也可以在這個多邊透明的合作平台展示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藥方」,為加強國際改革創新合作,協調貿易投資規則制定,開拓全球經濟發展新局面。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打造新里程碑

    G20又稱20國集團,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成立於1999年,成員由原八國集團、新興經濟體中亞洲的中國、印度、韓國、印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東的沙特、土耳其,非洲的南非以及作為整體的歐盟和歐洲央行組成。

    G20創立之初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反映出肩負國際金融協調重任的IMF等機制在應對危機時的遲滯與不足,加強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的對話,在國家之間建立起更有效的國際金融政策協調機制成為普遍共識,因此更富公平、包容和代表性,成員分步覆蓋世界各大洲,既有發達經濟體,也有代表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G20應運而生。

    即將舉行的G20杭州峰會,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遇。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舉辦G20峰會中國可以代表發展中國家發聲。

    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充分利用主席國的身份,積極開拓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參與G20峰會的機制與方式,東盟主席國老撾、非盟主席國乍得、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哈薩克斯坦和埃及兩個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大國受邀出席杭州峰會,使之成為歷次G20峰會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更富包容性。屆時,G20杭州峰會將見證南南合作機制和南北合作機制的首次融合。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永成認為,杭州峰會努力創新發展中國家參與G20峰會的機制安排,是避免G20成為封閉性、寡頭化的大經濟體俱樂部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G20成為包容聯動發展多邊平台的最新成果。

    此外,本次峰會的討論議題和可能達成的成果也為外界矚目和期待。據悉,G20杭州峰會預期會達成主要成果近30項,有望成為歷屆中成果最豐富的峰會。並且在中國的推動下,G20杭州峰會還將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並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強調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杭州峰會將G20的發展使命放到最突出位置,聚焦發展,特色明顯,有望成為G20發展史上新的重要里程碑。

    困境下各國需形成新共識

    杭州G20峰會值得期待的背後,是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今年數月來,世界各大機構紛紛調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普遍認為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將在2.9%以下。這將是繼2015年全球增長2.4%之後,全球連續第二年增速低於3%。

    全球經濟至今仍在艱難復蘇的泥潭之中,貿易投資疲軟,全球的企業利潤下降,大宗商品低迷,各國央行開啟的寬鬆貨幣刺激不見成效,加上英國脫歐、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盪、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等問題,讓全球環境比金融危機時更加複雜。

    國際社會亟需尋求強有力的政策共識,推進全球經濟持續增長。G20作為佔世界經濟總量80%、世界生產總值85%、世界人口總量2/3的最大經濟體,其合作方向和經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世界經濟的「晴」和「雨」。

    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復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6.7%。

    在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眼中,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的「動力源」和「穩定錨」。從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來看,仍然是穩中有進,各項主要指標符合預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經濟增長品質不斷提高,特別是就業保持基本穩定。

    接受本報採訪的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徐明棋認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經濟發展面臨挑戰、各國政策協調性差的背景下,中國舉辦的G20峰會被賦予更豐富的意義和更重要的責任,國際社會希望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發展大國能提供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利用好自己經濟增長的動力,在應對全球經濟發展疲軟、促進結構性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為此,中國提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大會主題,這8個字為推動實現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指明了道路。

    「事實上,此次G20峰會的主題,與『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不謀而合。『十三五』規劃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這些新發展理念正在成為全球共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說。

    創全球治理新體系

    目前全球迫切需要構建新的國際秩序來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G20作為全球經濟合作的平台,也必須要從應對危機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

    徐明棋稱,過往的很多規則都是由發達國家決定,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新的力量變化,類似G7、G8等發達國家主導的平台對國際經濟的治理已日漸無能為力,現在需要發達國家與發展國家共同努力,為更多的國家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而杭州G20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成為了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

    「中國一方面可以主動跟更多的國家進行協調,提出中國對全球治理的理念從而形成共識,中國還可以通過自身的經濟發展經驗,讓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看到改革能帶來的好處,並用改革開放的成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例如公共產品、基礎設施方面力所能及的幫助。」徐明棋說。

    事實上,中國已在有意識地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如「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通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全球公共品供給,將發展成果惠及全球的同時,打造經濟發展「命運共同體」,為構建「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方案。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孫興傑對本報表示,中國想推動新的全球化與新的經濟合作框架,G20作為一個公開透明的多邊場合,是中國理念很好的展示平台,能讓中國展示自己推動全球經濟發展,願意與世界國通發展的誠意,這不僅僅是口號,也會付諸行動。但是,目前的G20在落實協議和倡議的能力和機制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校正世界經濟發展不均衡方面的作用也還有待加強。

    孫興傑認為,G20的治理能力是有限的,其中的成員國如沙特其發展能力以及發展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且其面臨積極行動的一個困境,就是想發展,但缺乏共同的理念以及經濟模式。所以G20更大意義上是理念的傳播,而不是進行經濟治理。如央行的財長會議最主要是打破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界限,提供了新興經濟體展現自己意見的平台。

    改革創新引領世界發展

    全球經濟處在一個轉型過程中,包括G20成員在內的世界各國都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源。在本次的杭州G20會議,中國把自己的創新戰略引入世界經濟發展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部主任賈晉京認為,對世界經濟來說,杭州峰會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節點,中國首次把「創新」提到峰會主題當中,把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作為峰會核心任務。這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

    中國早在2012年的共產黨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就確定了創新的策略,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名列全球第25位,首次以中等收入國家身份躋身由發達國家組成的第一集團。此次G20峰會的舉辦地杭州也正是一座創新活力之城,當地智能製造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是中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縮影。

    「G20成員要形成共識,加強協調合作,推動聯合創新,尤其是在最關鍵的科技創新領域。中國目前正在推動與歐盟、美國在能源科技、環境科技上的合作,但這種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各國的充分認識,必須通過G20這個平台增強各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政策的統一性,同時落實G20杭州峰會有關科技創新的成果。」 徐明棋說。

    此外,改革本身就是一種創新。中國正在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動能。

    孫興傑表示,G20對目前全球經濟局勢的最大貢獻就在於,世界各國領袖能不能藉助這個平台討論一些有關經濟發展的真問題,有關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

    目前各國都在不斷進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在貨幣上拼命放水,沒有切到實處的結構性改革,中國已經了解一味地依靠貨幣政策會產生問題,所以中國並沒有過分運用量化寬鬆的政策,而是提出了結構性改革,使經濟增長有更好的基礎。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認為,相較以往峰會,杭州峰會將促成二十國集團進一步推動改革,把一些改革的理想和方案具體化,成為實實在在推動發展經濟的動力。

    優化全球貿易投資規則

    在世界經濟萎靡不振之時,投資和貿易這兩大引擎的轉動顯得更為重要,但是目前國際投資規模仍低於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平,投資政策碎片化態勢嚴重,聯合國貿發會議6月預測,今年全球投資增速將下降10%—15%。

    全球貿易增長放緩更加嚴重,據全球貿易預警組織最新報告,自去年1月以來,全球貿易增長已經完全消失了,而商品貿易量停滯不前。貿易摩擦與貿易壁壘也在增多,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包括一些G20成員在內的發達國家尤為嚴重,從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二十國集團經濟體共採取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月均近21項,出台貿易限制措施的速度達到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

    孫興傑認為,新一輪的自由貿易投資需要中國去支撐,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如果中國不去規範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政策制定,那別人更不會去做。中國在WTO中很難發聲,這次的G20中國是貿易和投資規則改進的直接利益相關方,有望推進形成一個機制化的框架。

    作為G20主席國的中國在今年年初啟動了全新的貿易投資工作組機制,7月在上海舉行的G20貿易部長會議通過了《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是世界首份關於投資政策制訂的多邊綱領性文件,確立了全球投資規則的總體框架。

    加強全球貿易與投資合作也是杭州G20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其中包括「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促進全球投資政策合作與協調」、「促進包容協調的全球價值鏈」四方面具體議題。

    徐明棋表示,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目前發達國家在貿易方面強調的是公平對等,想搞21世紀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規則,但這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可以充當溝通兩個陣營的協調者,平衡兩方面對貿易新規則的需求,改進機制去體現投資規則自由化的包容性,這將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復蘇。

    近年G20峰會主要成果

    2010年首爾峰會(第五次峰會)

    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

    並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

    2011年戛納峰會(第六次峰會)

    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會(第七次峰會)

    峰會承諾致力於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

    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夥計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

    峰會還在加強國家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

    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第八次峰會)

    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采取貿易保護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

    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籲有關國家負責人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

    2014年布里斯班峰會(第九次峰會)

    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球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

    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增長在目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