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載風雨同心路 兩地千里幫扶情
深畢共圓中國夢
青山百里長,碧水繞村流。織金洞福地,花海任君游。地處內地西南烏蒙山腹地的畢節市,曾經是貴州省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亦是內地最貧困地區之一。1988年6月,畢節成為內地唯一一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1996年,深圳對口幫扶畢節試驗區,兩座跨越千里的城市至此命運相連,一路風雨同心,合力攻堅扶貧。20年間,無數人傾情奉獻,砥礪前行,終令畢節改天換地,實現中國夢。8月底,本報記者跟隨深圳港澳記協組織的采訪團,赴畢節試驗區采訪5日,親眼目睹了這塊土地的神奇變化,見證了兩地合力書寫「畢節實踐」的豐碩成果。香港商報記者徐豔瓊
鄉村美如畫農家喜開顏
8月的海子村正是果蔬飄香的季節,山上果林豐茂,湖水清澈如鏡,一條曲折的木頭棧道蜿蜒其上。走進畢節市黔西縣林泉鎮海子村,只見一幢幢青瓦白牆的貴州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褚黃色的雕花木窗透著古樸的味道,木柵欄包圍著由美人蕉與花草小樹掩映的院落。村里不時見到飛檐尖頂的竹亭、色彩鮮豔的壁畫牆,真是別具風情。村民楊慶蘭今年72歲,她家的新居寬敞明亮,牆上挂著許多照片,有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員、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到她家參觀的照片,有她2009年去香港游玩的留影,還有今年1月去海南旅游時照的三代同堂10多口人的全家福。楊慶蘭告訴記者,幾年前村里還是泥土地,晴天一腳土,雨天一腳泥,家家戶戶的土房子破舊肮髒。這幾年,村里修了新路,添了產業,還給每家出資一萬多元翻新民宅,整個村子變得像風景區一樣美。
「我的4個兒女都在城里工作,以前總叫我們老倆口搬去城里住,現在村里搞得這樣漂亮,他們反倒經常回來過周末,就像是度假一樣。」說起現在的生活,老人臉上樂開了花:「真是做夢都想不到有生之年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我感覺這日子比蜜還甜,每天心里都開開心心的。」楊慶蘭家的大門上貼著一副紅彤彤的對聯,上聯「大愛江山春正好」,下聯「小康日月夢真甜」,橫批「政通人和」。這正是楊慶蘭老人家眼下的心理寫照。海子村的變遷是時下貴州正在大力推進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工程的一個生動縮影。所謂「四在農家」,就是指「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作為創建新農村的美好願景,貴州省自2013年11月開始在全省力推這項活動,令無數鄉村舊貌換新顏。據海子村黨委副書記謝偉介紹,海子村藉助深圳的幫扶款以及國家多項扶助措施,整合資金人民幣6000餘萬元,修渠建路、改造民居,建設生態公園,并大力發展旅游休镕觀光農業,令昔日貧困破爛的山村變成鄉村生態旅游基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從2010年的3300元提高到去年的8006元。
20年幫扶效應顯
畢節脫困大提速
畢節曾是貴州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也是內地最貧困地區之一。「畢節高山大梁子,洋芋苦蕎過日子,想吃一頓白米飯,要等婆娘坐月子」,就是當年民眾困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引發巨變的是1996年國家提出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決策,深圳由此而開始對口幫扶畢節,2013年更調整為「一對一」對口幫扶畢節。20年間,深圳累計向畢節捐助各類資金5.44億元,在畢節投資項目74個,投資總額達369.14億元。在幫扶畢節的過程中,深圳始終注重持續「輸血」和科學「造血」并重,經過無數努力,終於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成功書寫「畢節實踐」,實現中國夢。
20年來,深圳支持畢節410多個貧困村的整村脫貧推進、修建及改造3000多公里的鄉(村、組)公路和入戶便道、14條162公里的鄉鎮輸電線路、18個鄉(鎮)的通信設施,人居環境和農村面貌都大大改善,惠及20多萬貧困民眾。此外,深圳還支持新建擴建104所醫院(衛生所),解決了30萬民眾的就醫難;支持151所中小學校新建或改擴建工程,使5萬多名貧困學生受益;向畢節29家地方企業發放貼息貸款5365萬元,扶持產業項目34個;舉辦各類培訓班121期,培訓干部5328人次;「黔深雨露直通車」項目近3年共接收1875名畢節農村貧困學生到深圳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兩地一心,合力攻堅,令畢節脫貧步伐大大提速。「十二五」期間,畢節GDP從600.85億元增加到1440.1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354元增至6976元,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91.44萬人。
新興「桃花源」和諧文明村
黔西縣的烏騾壩更是「全民奔小康」的示範村。2008年10月,烏騾壩被納入深圳市對口幫扶對象,首批獲得幫扶資金226.3萬和財政扶貧資金220.16萬元。自此,烏騾壩一路高歌,截至201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9160元,全村282戶1236人全部達到小康生活。在前往烏騾壩的路上,記者看到路邊的宣傳標語格外醒目:「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這是『四在農家』的升級版。」
烏騾壩是一個充滿布依風情的美麗村落,周邊山巒疊翠、綠水長流,灰檐藍牆的布依寨門上刻著一副對聯:「小橋流水布依寨,桃花園里新農村」,寨門邊立著「深圳幫扶項目」的大塊石碑。烏騾壩黨支部書記潘波感叹:「烏騾壩的今天真得感謝深圳的對口幫扶啊!」記者參觀烏騾壩,感覺如在畫中游:古樸浪漫的水車廣場、幽雅別致的文化長廊,還有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站……令記者大感驚訝的是,村里設有太陽能路燈、分類垃圾箱,村民還開起了電商店,利用互聯網將烏騾壩的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潘波告訴記者,烏騾壩利用幫扶資金先修路,再建民居,短短兩三年就從一個國家一級貧困村變成了「明星村」,每年都有20多萬游客到此旅游,吸引著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
村民潘安雄原本在外承包工程,2012年回家開起了農家樂,幾年下來賺了上百萬元,蓋了一座烏騾山莊。現在村里已發展農家樂20多家,每家生意都不錯。目前,烏騾壩全民都辦了社保和醫保,村里還成立了文藝隊,管理上也與現代都市社區接軌:村里專門制定了符合法律法規、符合實際的村規民約,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實施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民代表議事會等規章制度,村務公開率達100%,重大村務決策村民代表議事會成員參與率達90%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98%。「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處處洋溢著安居樂業、文明和諧、富裕幸福的景象。以前是『提起烏騾壩,有女都不嫁』,現在卻是『青山綠水布依寨,幸福和諧文明村』。」潘波自豪地說。
企業組團遷徙催谷產業「造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深圳幫扶畢節,不僅僅是「輸血」,同時還大力培養「造血」機能,厚植其長效發展的內在動力。在畢節金海湖新區,記者見到了一批入駐畢節深圳智慧產業園的深圳企業。諾亞實業主要生產智能家電、移動智能終端等。企業負責人彭洪友告訴記者:諾亞的研發和銷售在深圳,因為考慮到畢節的人工較深圳便宜三四成,開發區又在租金、水電、運輸等方面都給予了較大的優惠,所以公司決定將生產基地遷至畢節,現時每天可生產3萬個VR眼鏡,絕大部分出口美國。這個產業園是深圳幫助畢節實現產業脫貧的重大舉措,被當地政府譽為「畢節試驗區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現市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項目」。
去年11月,由深圳電子信息產業聯盟整合深港等地33家企業的制造基地整體遷移至此,組建了深圳智慧產業園,總投資達40億元。深圳智慧產業園的建設不僅帶動了畢節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發展,而且大大改善了當地就業,令無數家庭團圓美滿得享天倫,老人不再「空巢」,兒童亦得到父母關愛照料。阿紅是另一家企業寶鈞實業皮具有限公司的員工。她是七星關區八寨坪人,每月收入有兩千多元。她表示,在外省打工雖然掙得多點,但吃得差、住得差,又遠離父母和小孩,每年再回家兩次,一年的收入也就所剩無幾了。「但是在家門口打工就不一樣了,吃住在家里,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多好!」寶鈞實業目前有60多個員工,生產的皮具主要出口歐美,去年出口額為100多萬美元。
公司計劃今年將工人規模擴大一倍,并投資1.5億元在附近建廠房,以便將珠三角的工廠總部遷到畢節,屆時員工將增加到700人左右。據畢節金海湖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彭玉祥介紹,深圳智慧產業園目前的產品終端客戶以華為、中興、松下等海內外知名企業為主。產業園共分三期投資:一期投資3.5億元人民幣,今年就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稅收24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餘個。二、三期投資預計在2017年底前完成,屆時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稅收40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15000個。
大力興教育才提升智力支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也是導致畢節多年來貧困的一大瓶頸。深圳幫扶不只是注重改善當地居民收入與產業發展的情况,同時也在教育與培訓上發力,增強畢節長遠發展的人才支撐力。在金海湖新區職教城,記者參觀了由深圳三年出資1500萬部分援建的畢節工業學校新校區,只見一棟棟紅白相映的新教學樓在8月的陽光中顯得格外醒目,象徵著畢節充滿勃勃生機的城市前景。職教城宣教處的張處長告訴記者,畢節工業學校是一個國家級的重點職業學校,新校區一期建成后可以招5000人,目前已招了800人。
三棟深圳援建的教學樓主要用於汽車維修、電子電路等技術培訓。目前的畢業生供不應求,還有很多深企來招工,學生上班后可以拿到3000至6000元不等的月薪。在電子電路實訓基地,來自當地農村的馮宇正在認真地接受印制電路技術的學習。他告訴記者,家里很窮,下面還有弟妹在上學,而這里不收學費,每月只交200多元的食宿費,幾年出來就可以找個好工作,幫家里改善經濟條件了。
張處長表示,多年來,深圳在資金、智力以及就業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畢節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許多貧困學生通過掌握一技之長,真正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深圳不僅通過「智力幫扶」為畢節人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它的現代理念也影響了很多到此發展過的畢節人,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在畢節現代農業服務基地,負責運營「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品牌的陳放說:他在深圳華強北這個全國最大的電子交易市場工作多年,所以回家后選擇在電子商務方面創業。「烏蒙山寶畢節珍好」系列目前已涵蓋了近百個農特產品,在深圳市政府的幫助下,已成功入駐深圳的大型超市,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全國人大代表、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的苗家姑娘蔡群也曾經在深圳打過5年工,不僅攢下一筆創業錢,而且開了眼界、長了知識。職明勤奮的她憑藉在蠟染刺繡方面的精湛手藝,在「多彩貴州」大賽中多次斬獲大獎,最終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蠟染刺繡工藝廠,產品遠銷本港和海外,并帶動織金縣苗族村寨家家戶戶都制作蠟染,年均創收200餘萬元,讓許多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