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藉香港東風啟雙城藝展 深當代藝術市場潜力無限
2016年 09月 15日 00:00    香港商报
 

    9月16日至19日,深圳文博會頗負盛名的系列展之一「2016藝術深圳」將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隆重舉行,展會側重當代藝術,涵蓋了曾梵志、岳敏君、趙無極等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名家之作,有油畫、水墨、版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個門類作品。并且邀請了數十家藝術機構及獨立策展項目參展,配套舉辦主題研討、藝術論壇、鑒藏講座、VIP預展等活動。屆時,展會將給深港兩地的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帶來一場高品質的文化藝術交流盛宴,本港參展商亦可藉此了解深圳藏家及藝術市場,兩地藝術展覽開啟雙城模式。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藝術新高度文化新市場

    

    「藝術深圳」由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承辦。「藝術深圳」自2013年來已成功舉辦3屆,經過前期的市場摸索和經驗積累,「2016藝術深圳」繼續發力,在參展機構和作品上進一步優化,呈現出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形式。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共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石家莊、港澳台和海外的56家精品畫廊及十餘家專業藝術媒體參展,其中不乏眾多往屆合作機構再度參展,如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千高原藝術空間、藝瑯國際、美術文獻藝術中心、芳草地畫廊、55、藝術倉庫、藝元空間等;亦有首次亮相深圳的品牌畫廊。有14 家參與過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機構積極參展,更有香格納畫廊、常青畫廊、博而勵畫廊、德薩畫廊、空白空間、站台中國等眾多國際知名畫廊參與。這些鮮少在國內藝博會亮相的畫廊,首次集體亮相深圳,使本屆「藝術深圳」的參展陣容整體更趨專業化與國際化。此外,「藝術深圳」立足深圳本土,邀請了橋舍畫廊、e空間、1618藝術空間、海萊畫廊、盒子藝術空間、33空間、竹空間、318藝術空間、美成空間等本土機構攜手亮相,將盡可能全面地展現深圳當代藝術生態的新面貌。據介紹,此次展出的作品較上一屆也更加多元,涵蓋油畫、水墨、版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個門類,不僅形式多樣,在作品的選擇上還充分考慮市場定位,參展作品價位呈現階梯式與多樣化,兼顧了不同藏家群體的需求。相對於國際大型展會,此次展會也不乏名家作品,薈萃了趙無極、曾梵志、岳敏君、何多苓、馬樹青等多位當代藝術領域中知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同時,還將展出畢卡索、夏加爾、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的版畫作品,作品質量位列國內當代藝術市場前茅,品質不凡。深圳文博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景雲表示,此次藝術深圳的口號為「新高度撬動新市場」,新高度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博覽會的品質,給成熟藏家及潜在藏家更好的觀展體驗,新市場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展覽組織與推廣給參展畫廊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專注當代藝術參展商劇增

    

    作為華南地區首個專注於當代藝術的博覽會,「藝術深圳」於2015年成功轉型,摒弃了往屆展會「經典藝術+當代藝術+藝術衍生品」的辦展模式,沒有了傳統的山水人物、瓷器古董,「藝術深圳」致力於打造一場純粹的當代藝術展會。

    「依託於文博會的大平台,過去『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藝術衍生品』的模式并非不適合深圳,相反,我們在傳統模式里有優勢,因為有文博會這個平台一直在做傳統和經典,做得非常不錯,我們是中國最大的俄羅斯藝術推廣平台。」李景雲說。對於為何會放弃傳統模式里的優勢而選擇轉型當代藝術,李景雲表示,以前在上海、北京等地招展的過程中,感覺市場的氛圍和需求都在往當代藝術上轉,在聽取了業內一些專業畫廊的建議后,想在深圳這個新興城市中挖掘當代藝術的市場潜力。目前,廣東省內有4家專業藝術博覽會:藝術廣東國際收藏品及藝術品博覽會、廣州藝博會、深圳藝博會以及「藝術深圳」。轉型之后,「藝術深圳」避免了同質化競爭,成為深圳乃至廣東地區唯一一個專注當代藝術的博覽會。

    「藝術深圳」的轉型得到了市場的關注及肯定,國內外各大畫廊紛紛加入展會,參展商數從去年33家增長到今年的56家,「藝術深圳」在力呈深圳當代藝術市場的新傾向。作為深圳的本土畫廊,第一次參展的海萊畫廊創辦人董煒告訴記者,海萊此次將會展出5件作品,雖然海萊本身的定位是當代藝術,但與時下對當代的定義往往體現在看不懂、另類與古怪的風格不同,這次展出的作品是比較單純、經典,又富有深刻內涵的作品。

    「『2016藝術深圳』是深圳藝術界的盛會,作為深圳本土的畫廊,我們需要通過參展表示支持的態度,也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將深圳藝術與公眾關聯。」董煒說,這次的展會也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業內比較認可的學術畫廊機構,我們畫廊在參展的同時也希望與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

    

    概念有爭議前景更廣闊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人們已經具備相當的消費實力,良好的文化修養、對家庭氛圍的美好希望等因素也都促使他們開始關注藝術消費,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事實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據全球知名藝術信息網站Artprice發布《2016年上半年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的拍賣行售出超過25.2萬件藝術作品,成交額達到65.3億美元,而中國藝術品市場增長18%,獲得超過23億美元的總成交額成績,占全球藝術拍賣的35%。長期以來,中國藝術市場的中心偏重於古董字畫,當代藝術作為新興事物,自上世紀80年代起步,發展迄今不過30餘年。對於這種相對獨特的藝術形式,當代藝術常遭非議,相關定義也一直頗有爭論。董煒表示,當代藝術一直是大家熱論的話題。首先當代藝術本身并不是時間的概念,當代不指當下,從目前約定成俗的解釋上來看,當代藝術還是指思想性以及表達方式區別於以往的實踐派、傳統的表達形式。「海萊畫廊在2000年就成立了,在當時我們并沒自稱是當代藝術,而稱為當下藝術。從2004年、2005年開始當代藝術越來越多被外界開始使用,例如在拍賣會上會說這是場當代藝術的專場,而2006年紐約的蘇富比拍賣會讓當代藝術這一名詞更為廣泛的傳播。」她說。當代藝術一直被認為是西方舶來品,深受西方觀念、社會、文化的語境影響,具有先進的思想性與批判的現實屬性。但董煒認為,當代藝術并不能完全算是舶來品。目前中西的大分類主要是凸顯西洋畫派跟中國傳統畫派之間的區別,但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現代主義是沿襲了西方美術史的基礎、認知理念,從印象派發展到了現代主義,而現在大家又將現代主義稱為當代藝術。

    「從人群數量以及交易額的角度來看,在中國肯定是古董以及傳統字畫占主體,當代藝術還是比較小的板塊。但從實際的情形來看,年輕群體對新事物往往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情感表達,當代藝術也有更突出的時代特徵,并且當代藝術是國際的共同語言,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董煒說,由於文化的區別,西方藝術界往往無法很好地欣賞中國國畫,但假如用油畫等當代藝術來表達的話,中國的藝術創作就能更好地與世界交流。

    

    深圳為當代藝術注入活力    

    在中國的藝術市場,北京、上海、香港被公認為是三大藝術中心,而深圳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藝術生態正在逐漸形成。近年來,深圳各種形態的藝術區發展迅速,既有關山月美術館、羅湖美術館、大芬美術館、中國版畫博物館等展覽館,又有華僑城創意產業園、招商文化創意園等藝術園區,天米藝術空間、盒子藝術、1618藝術、橋舍畫廊等藝術空間,還有留仙洞藝術區、鰲湖藝術村、觀瀾版畫村、大芬油畫村等民間藝術聚集地。從藝術家、美術館、畫廊到拍賣行、藏家數量的劇增,讓深圳藝術市場呈現出井噴的發展態勢,也為深圳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壤。事實上,深圳的當代藝術發聲大大早於人們的認知,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當代藝術剛剛在國外獲得認可的時候,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就作為最早引入當代藝術的官方美術館,開始了對當代藝術的展示、收藏和研究。此外,全國最大的當代藝術館深圳當代藝術館在今年年底將開幕,屆時必定會進一步推動深圳市民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和了解,為市場培養出濃厚的當代藝術氛圍。2015年,董煒把海萊畫廊從上海搬到了深圳,對於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市場,她有著比較深的了解。董煒指出,上海包括大買家、藝術愛好者、青少年在內的群體對西洋藝術的整體關注度比較高,早在2000年北京當代藝術市場還沒成熟時,上海的畫廊就非常普遍了。目前上海出現了一大批的民營美術館,這些非官方的藝術館加上藝博會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上海當代藝術的熱度,確立了其在國內難以取代的地位。北京則是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突然出現了一批非常活躍的拍賣公司,拉動了其當代藝術市場的活力,至今在拍賣領域北京依然是當代藝術領域的中心。

    「而深圳是當代藝術中非常年輕的板塊,選擇在深圳開畫廊也是經過了多年的積澱,樂觀來看深圳有很強的購買力,加上與香港有更多交流能更快接受新鮮的藝術理念,必然有其獨特的優勢。」董煒說。李景雲表示,深圳有非常多的成功企業家和專業的投資人士,具備藝術品市場繁榮的前提條件,在瑞士、香港、台灣、北京、上海都能看到深圳藏家的身影,在深圳設立一個專業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讓藏家們可以關注到深圳的市場,并能讓深圳的藏家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藝術品。

    

    深港雙城展會模式可期    

    深圳與香港僅一河之隔,兩地在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上都密不可分,藝術的發展也是如此,香港是亞洲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深圳當代藝術的興起,深受香港影響,特別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落戶香港之后,帶動了更多國內外的畫廊和藏家來深圳考察藝術市場并購買當代藝術作品。然而,相較香港火熱的藝術市場,深圳的藝術氛圍還是顯得沉寂許多,沒有形成可觀的規模和產業鏈,國際化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語。「深圳并不缺乏購買力,但從我們畫廊在深圳的觀察來說,深圳的當代藝術市場反饋不夠樂觀,我們身邊很多有實力的朋友對藝術的價值觀并沒有很好的認定,寧願花十幾倍的價格去買玉石,也不願意收藏當代藝術作品,甚至對畫品的需求是通過仿制品來滿足的,不會考慮尊重版權和藝術家的創作。」董煒說,在北京、上海、香港能買畫欣賞畫已經成為一種大眾認知的生活品位,現在深圳當代藝術市場的問題,不是當代藝術品的品質問題,而是藝術氛圍和藝術觀念的問題。香港藝術市場的成功取決於完善的畫廊體系、規範的拍賣流程以及濃厚的民間收藏氛圍,并有國際性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有蘇富比、佳士得春秋拍、保利香港春拍等這些豐富的與國際接軌的藝術活動。對此李景雲表示,香港是一個免稅自由港,有藝術品進出口免稅政策,相比中國大陸繁重的關稅,香港藝術品的買賣更加便利,這是香港藝術產業發展的很大優勢。而深圳有前海、蛇口自貿區,完全可以作為藝術品免稅的試點,以此來促進深圳當代藝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北京天竺保稅區已對藝術品實行免稅,上海自貿區的藝術島對購買境外藝術品亦暫不繳稅,未來深圳的保稅區、自貿區是否有類似政策推出值得期待。為了更好的藉助深圳的地理優勢,促進深港兩地藝術市場的融合發展,「藝術深圳」在展會時間上做了調整,與3月份舉行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區別開來,進行差异化和互補形的定位。

    「我們想形成『3月看巴塞爾,9月看藝術深圳』的雙城展會模式,借香港藝術市場的底蘊和國際藏家網絡,把深圳本地基數這麼大的市場和藏家挖掘出來,形成一個深港當代藝術中心。」李景雲說。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