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仍在走
中國經濟難言企穩
近期,內地樓市依然是外界熱議的重點,雖然在十一前后多個城市出台調控政策,可持續積累的房地產泡沫以及節節上升的債務率也不斷引發一些經濟學家的擔憂和警惕。而中國近期公布的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則全面好於預期,表明中國經濟暫時穩住陣腳,但未來能否持續回暖則有待觀察。受訪專家認為,投資、消費、進出口、工業生產等數據的回暖,特別是房地產投資的回暖,表明前期實施的經濟穩增長政策開始奏效。不過,專家也提醒,房地產的一枝獨秀對經濟的影響并非什麼好事,樓市的非理性繁榮注定不可持續,隱藏的泡沫風險值得警惕。專家對未來中國經濟仍維持L型走勢的判斷,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是未來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手段。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內地經濟整體而言有了企穩的跡象,這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是否將探底回升的討論。在全球需求不振、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否穩住陣腳備受各方關注。今年6月底的英國脫歐公投曾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目前雖已日漸平復,但其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種種不確定性。從短期來看,英國脫歐公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甚微,而中長期的影響則有待觀察。
這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經過前期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支撐,下滑的腳步暫時放緩。從8月份的數據來看,包括投資、消費、進出口、工業產值等數據全面好於預期。總體而言,工業生產有所加快,企業效益繼續改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趨穩,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升,商品房待售面積持續減少;市場銷售穩中有快,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出口增速加快,進口增速由負轉正;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繼續收窄。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據上看,8月份整體的數據比7月份明顯好轉,表明目前中國經濟企穩的跡象逐漸顯現,包括消費、房地產投資、工業產值等數據全面好於預期,經濟下行壓力得到暫時的舒緩。
不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學博士熊衍飛認為,宏觀數據比預期好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已企穩。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宏觀經濟短期「W型」走勢,中長期「L型」走勢的基本判斷不變。他指出,中國經濟前8個月的宏觀經濟數據比預期好的背后推動因素包括房地產回暖、金融托底、政策性資產投放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而考慮到這些推動要素的短期性和周期性,作用時間能否持續仍然存疑。
投資托底 消費拉升
從需求側分析,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的變現向好:一是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降幅收窄,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二是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8.1%,較7月的3.9%反彈回升,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速低位走平為1.6%,基建投資增速因積極財政加碼帶動而回升至16.3%;三是貢獻中國經濟60%以上的消費仍然保留著其地位,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4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6%,增速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從環比看,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83%。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依賴投資拉升GDP是中國長期使用的且被證實是最有效的政策良方,過去的8個月,無論是發改委新批覆的萬億級項目,還是與『一帶一路』、環鄱陽湖經濟生態圈、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自貿試驗區等相關的項目,都是在通過投資穩增長、保增長。」熊衍飛分析道,在出口方面,由於國內勞動力成本增加、稅負紅利反轉、匯率波動、產品附加值偏低等負面因素的疊加,海外訂單逐步流向東南亞國家。而消費方面,國內居民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從2014年的51%上升到2015年的66.4%,2016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將繼續攀升,加上這組數據是在反腐敗和限薪背景下實現的,實屬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頗令外界擔憂的民間投資的斷崖式下滑態勢得到了遏制,8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速達到2.3%。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單單8月份的數據回升并不能說明民間投資下滑的不利因素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各種因素考量,民間投資下滑的態勢短期內恐難扭轉。
瘋狂樓市走勢待觀察
房地產投資方面,在今年一二線城市樓市持續火爆的帶動下,房地產投資增速也相應走高。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387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2.2%;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5.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5.6%;全國商品房銷售額66623億元,同比增長38.7%,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0.1%。
言及中國經濟,房地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始終是繞不過的一道彎,房地產目前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前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源泉。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明言,房地產是很重要的產業,首先是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比較高,而且關聯效應比較大,前端聯繫到像鋼鐵、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后端聯繫到汽車、裝潢甚至家電這些行業。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可謂一枝獨秀,持續瘋狂上漲的樓市也帶動上下游行業的回暖。當下,樓市的非理性繁榮仍然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各地排隊搶房、離婚買房、地王現象頻現成了中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尽管一些重點城市重啟限購限貸等抑制樓市的政策,以及官媒密集發文警惕目前樓市隱藏的泡沫風險,但仍然抑制不住樓市的瘋狂局面。
熊衍飛認為,房地產投資拉動的經濟回暖持續時間通常為一年,因此,目前通過居民加杠杆維持房地產業繁榮的態勢不可持續。他指出,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繁榮自然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進而造成中國經濟繁榮的表象,但目前樓市這種非理性的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住房需求中的剛需有別於投資需求,當剛需得到滿足后,投資需求勢必助長經濟泡沫。
積極財政政策是主調
關於推動本輪樓市非理性上漲的因素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外界似乎很難闡明樓市這一輪瘋狂上漲背后的邏輯,但寬松的貨幣和金融政策被普遍認為是樓市的主要推手。在貨幣持續寬松和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低下的背景下,大量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向房地產市場,金融脫實向虛的現象非常明顯。數據顯示,8月新增金融機構貸款季節性回升至9487億,環比多增近5000億,同比多增1391億,其中居民中長貸新增5286億,延續7月份新增信貸資金集中流向房地產的態勢。另據人行數據,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已經放量2.89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個人住房貸款的規模。
在貨幣操作層面,人行近期連續通過各種短期的公開市場操作手段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包括重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來保持貨幣市場的適度寬松。熊衍飛認為,貨幣政策將在流動性陷阱、金融空轉的背景下保持適度寬松,但這種適度寬松可理解為組合價格型工具對中國經濟進行時點性刺激。他指出,在中國經濟未觸底、進入一段中期水平線走勢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始終是穩增長、保增長的不二選擇。
在目前「流動性陷阱」愈發明顯和民間投資急劇下滑的背景下,隨著貨幣政策邊際效應越來越小,積極的財政政策被寄予厚望,上半年主要集中體現在政府層面投資比例的快速走高。不過,隨著財政收支壓力不斷加大(8月政府收入降、支出高增),以及地方債發行已經接近年內上限,積極的財政政策也面臨嚴峻考驗。在此背景下,目前備受各方推崇的PPP項目的落地或能起到一個有效的補充和緩解作用。數據顯示,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向社會公開推介傳統基礎設施PPP項目1233個,總投資約2.14萬億元,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個領域。
人民幣匯率短期趨穩
自2014年底以來,人行總共已實施了6次降準和6次降息,人行上一次降準至今已有半年多,上一次降息則發生在去年的8月25日。分析人士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考量,人行年內再次降準降息的概率已經很小,一方面在於釋放再多的流動性也很難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另一方面忌憚於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加碼寬松變得謹慎。
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貶值近9%。近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的波動幅度非常大,人民幣中間價也一度越過6.7關口。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8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NEER)環比下跌0.74%,連續第九個月下跌。指數報117.07,為2014年9月以來最低。當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環比下跌0.74%,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報120.85,為2014年9月以來最低。
美聯儲發布9月FOMC會議聲明,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25%-0.5%不變,人民幣匯率近日則有所反彈。中國高層一直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重申了這一點,他在9月19日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稱,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經濟發展擁有巨大回旋餘地,呈現穩定向好態勢。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黃益平近期接受外媒專訪時稱,即便人民幣相對美元疲軟,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仍然可以保持穩定,而且中國政府既有意願也有能力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黃益平認為,未來人民幣的匯率還會有所波動,但面臨持續貶值壓力的風險并不大。人民幣貶值預期部分由於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展望相對悲觀,對企業高杠杆率和銀行壞賬率的擔憂,資本外流給人民幣匯率造成的壓力,以及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的影響。然而,即便人民幣相對美元疲軟,同時也有可能對歐元、日元走強,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仍然可以保持穩定。
維持經濟L型判斷
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19日公布的數據,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95億美元,環比下降70%;特別是直接反映市場情緒的代客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顯示了企業和個人購匯比例下降,為人民幣匯率緩解了下行壓力。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分析說,8月份,企業和個人涉外收付款逆差環比下降75%。其中外匯收付差額由7月份逆差13億美元轉為順差197億美元;人民幣收付逆差環比下降10%,這些都說明8月份中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得到緩解。
不過,澳新銀行駐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則指出,從過去幾個月的結售匯持續逆差而外匯儲備規模基本持穩的情况看,資金正在更多以人民幣的方式外流中國,而非美元作為跨境貨幣,這已經形成一種新的常態。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分析,連平認為,8月份經濟平穩有改善,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實現6.7%問題不大,甚至還有可能略有回升。他指出,年內中國經濟進一步回暖的可能性比繼續探底的可能性大得多,總體將保持平穩或小幅度的回暖,但大幅度回暖的可能性很小,未來主要還是靠基建等投資方面發揮作用。他亦表示,在目前貨幣政策框架內,即使貨幣政策不再寬松,今年經濟實現6.5%左右增速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貨幣政策進一步松動的必要性就更小了。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點評8月經濟數據時稱,工業生產、固投、地產投資、消費均上升,民間投資企穩,維持經濟L型判斷;需求比官方宏觀數據好,受益於房地產火爆和PPP發力;供給收縮超預期,CPI下行打開貨幣政策空間,然而美聯儲加息預期、四季度通脹反彈以及抑制資產泡沫等因素制約貨幣政策再寬松。短期貨幣中性,未來主要以財政為主,發力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