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攻堅克難爬坡過坎
麗江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有3000萬的海內外游客涌入。然而正如硬幣的兩面,旅游的光亮并不是麗江的所有,麗江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的轉型陞級、扶貧攻堅、新興產業重構,面臨著「三去一降一補」的諸多困惑。尤其是在目前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下,麗江也在攻堅克難,爬坡過坎。香港商報記者張興明、李留媛、熊文爽實習生余彤
1
旅游:多措并舉推進產業發展
麗江旅游自20世紀90年代起步以來,立足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確立和實施旅游先導戰略,逐步走上了一條以旅游業為主導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路子。經過20多年的培育發展,麗江旅游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旅游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品牌效應不斷擴大,旅游業成為了麗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產業、第一大戰略支柱產業。根據統計,麗江游客接待量從1995年的84.5萬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3056萬人次,增長了35.2倍;旅游業總收入從1995年的3.3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5年的483.48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45.5倍。今年1-5月麗江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169.69萬人次,同比增長11.78%,其中海外游客48.7萬人次,同比增長5.58%,國內游客1120.98萬人次,同比增長12.06%。旅游業總收入194.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4%。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1487.06萬美元,同比增長7.08%,國內旅游收入181.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5%。然而,在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面對人口置換明顯、古城遺產原真性逐漸喪失、商業氛圍加重、古城文化極端商品化等問題,如何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麗江旅游必須跨過的一道坎。為此,麗江市提出,通過全面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深入打造獨特新穎、差异性的國際旅游品牌,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和個性化的有機統一,提升旅游業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加快向國際精品旅游勝地邁進。
「全世界比這里熱鬧的地方也不多」,聲名在外的麗江也讓麗江的管理者如履薄冰。麗江市委書記羅杰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我們家就這麼大,怎樣招待好這麼多來自全世界的客人,如何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走好旅游轉型升級之路,麗江正在艱苦探索。」羅杰表示,麗江旅游要堅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路線,積極打造「旅游文化名市」。不斷進行旅游產品供給側結構改革,讓游客變「觀光行」為「體驗行」、「休镕度假行」,滿足新的消費需求點。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將成為未來五年麗江市旅游業發展的重點工作。據了解,麗江市將依託旅游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市、縣(區)配套銜接的旅游規劃體系建設,加快「一體兩翼」的開發力度,做強古城和玉龍雪山景區,做大老君山和程海,做精瀘沽湖,做特鄉村旅游,做實全域旅游,按照「一體兩翼,一江一路」的旅游發展空間結構,不斷提升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玉龍新縣城、拉市海高原濕地等「一體」自然及人文景觀建設水平;以保護促開發,加大滬沽湖景區、老君山國家公園、石鼓紅色旅游小鎮、永勝程海為重點的「兩翼」旅游開發,全面帶動寧蒗縣、玉龍縣、永勝縣的旅游發展;以科學規劃為先導,全力推進虎跳峽、三股水、巨甸旅游經濟帶為重點的金沙江風光旅游和華麗高速公路沿線休镕旅游的「一江一路」旅游開發。麗江還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智慧旅游建設項目,推出「玩轉麗江」手機電子商務平台,雲旅游結算平台,成為游客了解麗江、游玩麗江的又一重要窗口;積極探索建立旅游市場准入、監管、評價和退出,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麗江市旅行社管理辦法》、《麗江市旅游購物店管理辦法》;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旅游市場監管綜合調度指揮部及指揮中心和第一個旅游公安支隊;進一步簡政放權,將全市1-3星級酒店、特色民居客棧評定權下放至縣區旅游局。放開旅行社初審權、旅游購物店審批權,麗江市的旅行社數量從2015年初的29家增加到目前的109家。為全面推進旅游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麗江還通過旅游+新型城鎮化,促進特色旅游城鎮發展,發揮旅游對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通過旅游+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旅游、休镕農業、特色農莊等現代農業新形態發展;通過旅游+互聯網,強化旅游產品的創意創造,逐步走「菜單化」服務、「點菜式」旅游的路子,最終實現「我的旅游我做主」;通過旅游+創意,構建創新孵化平台,探索發展以文化、藝術為主的麗江創意、創新、創造產業,逐步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文化創意、產業聯動,提升休镕、康體、餐飲、購物、住宿等旅游要素開發水平;通過推進旅游+生態化,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推進旅游生態化,使旅游發展從「圍景建區、設門收票」向「區景一體、產業一體」轉變,促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產業鏈條全域化,旅游產業全域輻射帶動。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麗江將投入近2000億元,建設300多個旅游項目,把麗江打造成大香格里拉的區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再通過3至5年的努力,最終把麗江打造成國際精品旅游勝地。
2
補短板爬坡上坎
近十年來,麗江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61.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90億元,年均增長11.9%;財政總收入從2005年的6.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67.4億元,年均增長9.9%。2005到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從23.2:28.1:48.7調整為15.4:39.9:44.7,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對此,羅杰表示,這些年麗江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麗江的發展正處於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仍然面臨諸如交通瓶頸制約、工業支撐力不強、財政壓力增大等困難和問題。未來五年,麗江將趕轉并舉,千方百計穩增長、促跨越,以旅游、清潔能源等產業為重點,補齊短板,爭取發展速度、質量都有較大的提高。相關人士指出,麗江發展的短板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產業培育不大不強,貧困發生率不小,貧困程度深以及統籌城鄉、保障民生方面。羅杰認為,短板正好是發展的空間。針對麗江目前存在的問題,麗江市將加快「五網建設」,爭取國家、省級支持,自身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把基礎打牢,謀劃一批路網建設,將華坪-麗江高速、麗江-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和鐵路、寧蒗-永勝高速、永勝-賓川高速融入十三五規劃;水網方面沿金沙江流域積極謀劃;信息網將依託運營公司,打造全光網市,移動網絡覆蓋率100%。能源網建設爭取六級電站建成投產,清潔能源(水、電)年發電量600億度左右。此外,2015年麗江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62萬人次,邁入大中型機場行列。今年上半年,麗江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20萬人次,同比增長28%,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600萬人次。麗江機場已進行三次改造,目前4E級改造開始進行,并謀劃在玉龍縣、華坪縣、寧蒗縣、永勝縣建設通用機場。針對產業方面存在的問題,麗江市將抓好文化旅游產業、高原特色農業、生物醫藥大健康及清潔載能四大產業的發展,爭取實現「跨越發展往前趕、團結進步創一流、生態文明爭排頭、開放輻射當窗口」的奮斗目標。文化產業方面,近年來,麗江依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圍繞建設世界文化名市、打造「麗江文化硅谷」的目標,堅持「以自然為本,以特色為根,以文化為魂,以市場為導向」的方針,通過改革發展,全市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產業規模總量持續增長,并形成了文化演藝、文化旅游和文化傳承等三大特色文化產業名片。2015年,麗江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6.8億元,增長10.5%,占GDP的比重達5.8%。羅杰表示,麗江經過多年的摸索,目前正在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并逐漸探索出一條以文化旅游業為優勢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今年2月,麗江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創建名錄,在向全域旅游轉變方面,麗江先后推出了《納西古樂》、《麗水金沙》、《印象麗江》、《麗江千古情》、《雲南的響聲》及《宋城千古情》六台大型演出。除了文化產業風生水起外,麗江市清潔能源產業也漸入佳境。過去五年時間里,麗江市強力推進清潔能源產業、清潔載能產業兩個百億元工程建設,金安橋、阿海、魯地拉、龍開口、梨園、觀音岩6級電站建成投產,建成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4個。發展壯大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2戶,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6家,建設工業園區8個。全部工業增加值從33.1億元增加到65.9億元,年均增長16.6%。今年4月麗江市政府與雲南華電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發展清潔載能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把麗江培育成為雲南省清潔載能產業基地為目標,通過吸引載能產業落地麗江,消納金沙江中游水電富餘電能,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壯大企業實力,進而加快金沙江中游流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多方共贏。據了解,麗江市政府還將努力爭取與其他有關方面簽訂多方合作協議,推動清潔載能產業發展邁出更快步伐。雲南省副省長董華7月到麗江華坪縣調研時提出,麗江發展清潔載能產業,具有其他州市不具備的獨特優勢,這包括:境內6級水電站提供了非常雄厚的電力支撐;地方區位得天獨厚;目前正在進行電力體制改革;方便快捷的物流等。因此,在麗江市發展清潔載能產業,既可消納富餘電力,也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有益探索。要敢於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往前走,努力打造示範。
3
高原特色農業有聲有色
借勢旅游及文化產業知名度發展起來的麗江高原特色農業,近兩年風生水起,成為麗江產業發展新的旗艦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麗江市處三江併流核心區,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复雜多樣,境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生物資源富足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華坪芒果、瑪卡、藥材、土豆、高原米、油橄欖等都是麗江生態特色農產品。此外,麗江還是雲南白藥的重要藥材基地,擁有滇重樓等多種名貴藥材。據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麗江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28.6億元,同比增長7%;農業增加值13.8億元,同比增長6.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78元,同比增長15.6%。日前在麗江市玉龍縣舉行的高原特色農業展示(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和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區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500人參加。目前玉龍縣無公害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共有200畝,種植了268個蔬菜品種,單玉米就種了1776個品種。今后玉龍縣將依託該基地不斷發展高原特色蔬菜產業,在未來5年內,預計將蔬菜基地擴大到2萬畝。麗江拉市海花花色玫瑰莊園在2015年實現總收入3500萬元,其中玫瑰產品收入3000萬元;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萬元,同時帶動基地所在的均良下村5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今年5月以來,拉市花花色玫瑰種植基地日接待游客屢創新高,每天游客不下千人,成為農旅結合的一個新興特色景點。而永勝縣的片角卜甲村軟籽石榴,自2008年打入泰國、越南市場以來,產品熱銷,每公斤40元供不應求。2014年,卜甲村石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有10戶。2015年,卜甲村有石榴基地3163畝,挂果2146畝,實現產值1973萬元。2016年,片角鎮實現軟籽石榴移栽3000畝,全鎮石榴種植面積將達到6000畝。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要求,麗江將做特做精農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雲南省率先建設農旅結合123融合發展的示範區,建設中國主要的微藻生產產業基地,力爭五年時間內全市糧食總產穩定在50萬噸以上,農業總產值達到175億元,綜合產值達到500億元(含加工產值325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元。形成中藥材、生態林果、畜牧水產主導產業,新增銷售收入上億元的龍頭企業15家和2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雲南省著名商標。建成產業結構合理、產業布局優化、地域特色鮮明、科技支撐有力、產業配套完整、產品供給有效,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都顯著提高的現代高原特色農業體系。
記者手記
麗江的柔性與溫暖
在過往相當長的一段日子里,麗江是追求浪漫的學生黨們和追尋偶爾心靈靜謐的忙碌白領們的嚮往之地。不管是出於它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還是濃重的商業化氛圍,麗江都被賦予了別樣的神秘和吸引力。自上世紀90年代初實施旅游先導戰略以來,麗江從一個地震過后的西南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繁榮和諧的文化旅游名城。然而隨著麗江旅游的大熱,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面對「過度商業化」、「傳統文化流失」、「酒拖遍地」、「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這座小城開始背上了不少指責。走在麗江古城的石板路上,周圍的叫賣身此起彼伏,鮮花餅、手鼓、銀器、玉石、披肩、中草藥、飲食店,各式各樣來自省內、省外乃至异域的特色商品,占據大小舖面。雖然這里確實商業氣氛濃厚,可這與麗江本身的傳統文化似乎又緊密相關。再說喧鬧的酒吧一條街麗江豔遇文化,雖說這是對納西族傳統殉情文化的一種誤解,然而到這里來的人,大多冲著它的名聲和情懷來的,要的不過是一種放松,一種體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麗江的發展也是如此,文化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不能成為人們指責它的原因,相反這應該是它發展的動力。作為一個重要的輻射窗口,麗江更多體現的是一個平台的作用,在這里,游客與商人,外來人和本地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都得到體現。古城小巷里的各家茶吧咖啡吧,都可以見到游客懸挂的「布農鈴」,大多寫上的都是對這座小鎮的熱愛、對自己所愛之人的祝福和祈禱,還有在這座小城心靈休憩后的人生感悟。這座盛名的小城給我們的,更多的是一種柔性,一種溫暖。只是如何尋找商業化與文化的平衡點,處理好文化與旅游的關系,麗江還走在積極探索和努力的路上。李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