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資展新能源技術外交
2016年 10月 24日 04:39    香港商报
 

 

  中資展新能源技術外交

  隨着各國危機意識提高,各地政府都期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減排護地球,令新能源產業緩慢崛起。「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戰略、供給側改革等,都將為內地新能源技術企業帶來龐大機遇。通過推進出口新能源裝備,中國不僅可擺脫世界工廠的刻板印象, 更可繼「高鐵外交」後,打造「新能源外交」的另一場盛宴。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金融海嘯不僅巔覆全球金融及銀行業,傳統使用能源的方式,亦因為這場「黑天鵝」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分析認為,低利率為光伏發電帶來低成本的擴張機會,面對國際油價見底回升,新能源項目估值可望因而獲得提升。另一方面,受今年初油價急跌拖累,部分能源企業陷入流動性危機,同時卻為中資企業帶來輸出新能源技術的機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王金照早前表示,實現能源「走出去」是化解內地產能過剩的根本方法,從政策角度來看,要對「一帶一路」能源投資有明確規劃,合理地區分商業性投資活動與國家戰略性投資之間的界線,金融機構要通過股權及投資產品方式支持內地能源企業「走出去」。

  內地風電技術大突破

  踏入21世紀,內地大量資本投放新能源領域,造就內地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技術直迫世界級水平。以風電行業為例,2000年以後,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及經貿委大力支持下,內地的風電葉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引來具實力國企及央企大力投放資金,造就了風電行業實現大躍進。

  雖然風電行業與整體經濟一樣,呈現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至2020年中國風電葉片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稱,未來5年內地風電市場有望從過往無序發展,逐步過渡至適度的宏觀調控和有序的發展狀態。分析認為,內地通過對外輸出新能源技術,除產能過剩問題外,內地新能源產業朝向市場化的步伐,亦可望得以加快。

  內地「摩拳擦掌」對外輸出新能源技術之際,國際上又有多少買家?市場分析稱,未來10年,亞洲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由目前的5.7%,提升至8.15%。當前亞洲大多數國家鼓勵通過利用新能源發電,取代傳統燃煤發電,料未來可再生能源將愈發重要。

  印度對發電技術需求殷切

  以印度為例,當地的水力發電潛在佔全球第5位。印度政府除了加強對新能源政策的支持,包括放寬部分環境標準,印度未來10年的預估電力消費,將較現時增長逾倍,若根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印度至少仍需投資1350億美元,方可滿足當地居民基本用電需求。中國若要布局海外新能源產業,可謂生得逢時。

  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統計,2014年中國企業於印度的新簽合同金額約15.67億美元,其中電力工程領域的新簽合同金額約5.59億美元,涉及簽約的內地企業包括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總公司、中國技術進口總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工程公司等。雖然數字未有清晰說明涉及新能源項目的金額,但反映印度對中國能源企業進軍當地相當感興趣,同時對中資企業的技術水平相當有信心。

  東南亞光伏裝機容量每年增50%

  鄰近的東南亞國家亦擁有市場潛力,供內地光伏產業輸出技術。據IMS Research報告顯示,未來5年東南亞光伏裝機容量,每年將以50%的平均速度增長,預示東南亞地區將成未來光伏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分析認為,泰國及印尼將成為東南亞光伏市場的生力軍,成為僅次中國、日本、印度及澳洲的全球主要光伏消費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東南亞與中國有較大能源互補性,電力合作可利用內地在技術、工程、資金及人員方面的優勢,促進東南亞國家電源開發、電網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日後中國可藉輸出新能源技術,可與東南亞建立區域間下電力貿易平台。分析料,及至2020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電力交換總規模將達5000萬千瓦。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