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經濟動能不足是「滯脹」土壤
2016年 12月 09日 00:29    香港商报
 

    經濟動能不足是「滯脹」土壤

    中國離通脹或許還有一段距離,但中國經濟發展動能仍然不足卻是現實存在的問題。財經評論人余豐慧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滯脹」風險其實很大。現在中國經濟的各項數據似乎正在企穩,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經濟動力實際仍然不足。就近日發布的官方PMI數據來說,總體數據顯得比較不錯,為51.7%,較上月上升0.5%,創兩年來新高,連續四個月保持增長。但是細看PMI數據,大型企業上升較快,為53.4%;中型企業則剛剛超過臨界點,為50.1%;小微企業的PMI則僅為47.4%,并且較上個月低0.9%,不僅持續萎縮,降幅還在增大。再看出口指標,新出口訂單指數50.3%,較上月上升1.1%,躍上臨界點;不過細分來看,大型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6%,中型和小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僅為48.4%和43.6%。這說明中國經濟表面似乎企穩,PMI、出口、和工業企業利潤都出現了一定回升,但這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在政府主導下所產生的復蘇,而經濟的內生動力不足。目前,民間資本投資的積極性不大,且下滑嚴重;中小微企業嚴重不景氣,政府主導的和國有企業主導的經濟增長沒有持續性。另外,財新PMI回落至50.9,與官方背離,一定程度說明了民營企業的窘境。

    原材料價格上漲增通脹風險

    從「滯脹」的含義上來說,是指經濟停滯不前而通貨膨脹。余豐慧認為,中國經濟動力不足,且大幅度通脹即將到來。再從PMI指數看,中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目前已達到68.3%,達到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比上月上升5.7%,比臨界點高出18.3%,并且,無論大中小型企業,購進價格指數都在60%以上,大型企業則接近70%,這說明企業生產成本十分高昂,再加上勞動力價格的負擔和企業需要獲得的利潤,產品的出廠價格應會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這一點將在以后幾個月體現出來。目前中國消費品主要的基礎仍然是制造業,制造業的高昂成本最終會傳導至整個消費領域。如今元旦與春節將近,需求比較旺盛,預計通脹風險將很快顯現。

    另外,余豐慧還表示,美國新當選的總統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從美國新政府的經濟內閣對中美關系的表態來看,他們認定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且對中國的產品一定會增加關稅。這對本已艱難的中國出口行業無疑又是一大打擊,使中國無法從美國經濟復蘇中得到好處。這也是中國經濟未來所需要面對的不確定因素。

    有機構分析指出,在特朗普財政刺激政策預期推動下,11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走高,而中國PPI可能在時隔5年之后首次超越CPI,或使得市場的再通脹預期在短期內進一步發酵,應警惕滯脹風險。今年以來煤炭行業的大力度限產,以及近幾個月政府出於減輕環境污染等考慮而對鋼鐵、醫藥等行業的限產,都使得供給曲線左移,客觀上造成了產出放緩而物價走高的滯脹局面。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邓煜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