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緩慢香港金融科技建設發展
香港金融管理局再發招,早前公布區塊鏈技術研究白皮書,表示將研究在按揭業務、貿易融資業務及電子身份管理的應用,又宣布開放創新實驗室(innovation hub),供銀行及其供應商的跨界別合作使用。有學者認為,香港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落後,但正在慢慢改進。 香港商報記者 劉佳玲
到底是什麼阻礙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從監管原則的角度來分析,香港金管局這樣看待金融科技:「風險為本」(Risk-based Supervision)和「科技中立」(Technology-neutral),監管機構不得不先天下之憂而憂,凡事要先從可能出現的壞處想。這種監管思路令香港在推出「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時,只允許銀行以先導形式、小範圍應用新科技產品和服務。
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受訪時強調,初創企業不受金管局監管,因此無從談起將初創企業納入「監管沙盒」,若初創企業與銀行合作研發金融科技,自然就可使用「監管沙盒」。
新加坡金管局(MAS)提出的「監管沙盒」政策,只要是在沙盒中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允許在事先報備情況下,從事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衝突的業務,並且即使以後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同樣地,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的「監管沙盒」政策亦指出,只要企業符合金融服務範疇等五項標準,可暫時豁免相關法規,以加速新創產品上市時間。
金融科技法制創新不足
早前,金管局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在公開場合表示,經常收到有關香港法例不利於初創企業發展的質詢,但當回應法例究竟有何問題時,對方卻沒有清楚的答案。
香港步步聯貸公司是香港為數不多的與P2P(個人對個人)相類似的貸款平台,專注於物業抵押業務。借款人抵押物業套現後,該平台再將按揭貸款債權售予投資人,從中賺取利潤。公司早前曾向金管局諮詢能否研究區塊鏈技術在按揭業務的應用,收到的答覆是不能。另一方面,中銀香港(2388)則成功於上周推出按揭業務區塊鏈試驗產品。
步步聯貸聯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張鄭芬認為,香港金融科技法制可有所創新。目前香港互聯網金融產品只允許專業投資者的參與,變相將很多中小型投資者「擋在門外」。專業投資者已經是銀行爭相搶奪的搶手貨,而金融科技的本質就是用更低廉的成本,服務更多過往被銀行忽略的大眾投資者。新的金融產品不能服務大眾投資者,初創企業的生存將面臨更多挑戰。
張鄭芬說:「初創企業對金融科技的研發更有動力,因為初創企業效率更高,機會成本更低,而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向互聯網科技轉型的成本較高。」如果初創企業的業務與銀行業務有競爭關係,銀行自然傾向不支持初創企業發展,甚至會出現企業無法開設銀行帳戶的問題。
此外,張鄭芬稱,認同區塊鏈技術仍屬初級應用階段,中小企業在推進金融科技時往往感到更加困難,因為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監管政策亦模棱兩可,導致企業無法釐清什麼科技允許開發,什麼科技不能開發;如果能開發,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港金融科技應着眼國際
對於香港金融科技的監管,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同,確實跟不上。目前香港金融領域的監管分為三個部分:與銀行有關的由金管局監管;與證券投資公司有關的由證監會監管;與保險業相關的即將由保監局全權負責。但金融科技往往涉及多個業務界別,因此會出現監管模糊的問題。他建議,政府應該進行檢討,盡快成立跨界別、跨部門協調的監管架構,允許有市場需求的金融科技發展,例如P2P、眾籌等。
對於未來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麥萃才稱,香港的金融基建已經十分先進,雖然現時發展速度較慢,但安全性相對更高,有時港人難接受某些新產品是因為原先的產品效率更高,未來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應眼於國際市場的應用,而不僅限於香港市場。
初創企業可在深圳孵化
雖然目前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仍然落後,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鳳翔認為,政府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已有所改善,預計香港金融科技發展將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因為銀行比較「循規蹈矩」;二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風險較為可控,因為銀行有很嚴謹的風險管控要求,新產品的面世必將經過重重批准。他又稱,香港在語言、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均有優勢,相信香港金融科技有機會追趕到先進國家的發展水平。
陳鳳翔預計,香港的第一輪金融創新將在銀行實現,但這並不意味中小企業完全沒有機會。目前,粵港澳將打造類似美國矽谷的經濟大灣區,香港和深圳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初創企業可以先在深圳進行孵化,孵化成功後,再來香港進行國際化發展,因為香港不鼓勵「走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