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油组减产难改过剩格局
2016年 12月 12日 02:10    香港商报
 

    油组减产难改过剩格局

    經過數個月來的反覆表態和幾番斡旋,幾經波折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協議終於有了眉目,OPEC的代表們在11月的最後一天達成了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減產協議,各方同意將日產量減少120萬桶,至3250萬桶,減產幅度相當於全球產量的1%左右。受此影響,國際原油價格連日來持續猛漲,後續能否持續則有待觀察。受訪專家認為,歐佩克能達成減產協議並不意外,此前連續兩年的低迷油價令這些產油國苦不堪言,基於此,齊心協力致力於穩定原油價格是他們的利益所在,但減產協議能否真正到底仍然存疑。此外,油價的回升將加快頁岩油開採的進度,一加一減此消彼長,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面恐難改變。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為保油價各方認同減產

    此次是OPEC自2008年以來首次達成的旨在提振油價和平衡供需格局的減產協議,將於2017年1月開始執行,為期6個月。據OPEC提供的信息,沙特阿拉伯承擔了主要的減產任務,每日減產原油48.6萬桶。此前堅持不減產的伊拉克也同意每日減產原油21萬桶。應伊朗此前要求,伊朗原油日產量限額被放寬至379.7桶,並未做出實質性減產。 另外,非歐佩克產油國也與歐佩克達成諒解,決定每日減產原油60萬桶,其中俄羅斯承諾每日減產原油30萬桶, 這是OPEC與俄羅斯在15年達成的首個合作共識,而另一個非OPEC產油國阿塞拜疆也表態願意進行減產會談。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減產協議能夠達成並沒有讓人覺得是意外,各產油國此前就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說明這些國家對於目前的油價難以承受,因為石油產業是他們的命脈。因此,不論是從自身的資源利用還是自身的財政狀況來說,試圖控制或者提振油價是他們的共同利益所在,達成減產協議實屬正常。

  協議達成後,OPEC又邀請了14個非OPEC產油國參加12月10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減產磋商會議,希望全球更大範圍內聯合減產。受邀的非OPEC產油國包括墨西哥、阿曼、哈薩克斯坦、巴林、哥倫比亞、剛果、埃及、俄羅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玻利維亞、文萊與烏茲別克斯坦,總計佔到全球原油總產量的五分之一。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Barkindo)12月5日表示:OPEC決議顯示出了穩定市場的承諾,價格下跌是原油市場近年的主旋律,OPEC減產協議旨在促進油市恢復穩定,主要目標是抑制供應過剩,恢復油市平衡。歐佩克將尋求與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對話。

     能否落實協議仍存疑

    雖然減產協議已經達成,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質疑該協議能否真正落實到地,畢竟這只是一份口頭協議,不排除各成員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暗自各打「小算盤」,OPEC此前曾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減產,但都因成員國為自身利益不肯妥協而無果而終。另一個問題在於,成員國仍未就產量測算方式達成統一,如果數據來源不統一,各成員國就有利益動機在減產協議達成前誇大產量,而在得到配額後故意低估產量。

  「協議恐怕很難落實到位,基於經驗來說,過去長期以來,OPEC實行限產保價政策,達成一個又一個的限產協議,但在具體實行過程中,某些國家不能真正遵守協議,契約精神很不夠,過去經常會出現一些成員國違背協議私自增產的情況,這是歷史上一直存在的。」董秀成說,OPEC本身是個鬆散的國際組織,並不是鐵板一塊,國與國之間存在諸多的矛盾,包括地緣政治、信仰等方面。因此,從組織成員之間的矛盾來說,很難做到彼此坦誠相待、肝膽相照,從政治上很難做到協調一致,何況在事關國家利益方面,彼此之間互相攻擊、不遵守協議也是可以預見的。總體而言,這次達成的減產協議的執行力令人質疑。

  中石化高級工程師錢伯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減產協議的達成有助於提振原油市場,使產油國增加收入以緩解財政狀況惡化的局面。他指出,此次協議是經過成員國多次的探討和研究,各方相互磨合才達成的,主要與產油國難以承受低油價帶來的痛苦有關,但協議也只是口頭的承諾,並不是一個協定,協議的執行存在一些不可測的因素。

  至於如何落實協議,OPEC表示,將成立由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委內瑞拉以及兩個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部長級監督委員會,對減產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頁岩油增產削減產功效

   此次凍產協議的期限為半年,自2017年1月1日正式開始生效,如果後期效果良好,OPEC將會繼續展期。在原油市場上,達成減產協議的消息公布後,國際油價應聲上漲,全球基準油價布倫特油價與美國基準油價西得克薩斯州中質油價格11月30日大幅上漲,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50.47美元,盤中漲幅達到10%;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暴漲超過9%,達到每桶49.44美元。並且在協議過後的幾天,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布倫特原油曾於12月5日突破55美元關口,為2015年7月以來首次。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OPEC減產有助於市場供需重新調整,但僅能在短期內起到提振油價的作用,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低迷的國際原油市場。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原油需求增長緩慢;另一方面,OPEC減產反而會助推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加大投資,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歐佩克減產帶來的市場反應。

  據悉,北美頁岩油鑽井目前的生產成本甚至已低於50美元/桶,當國際油價出現上漲勢頭時,其產量回升將很快。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Hughes)12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鑽井數增加3座至477座,為1月份以來新高,在過去27周內,美國石油活躍鑽井數已經累計增加了161座。同時在過去27周內有24周錄得增加,將近期升勢延續至第7個月。此外,美國石油和天然氣活躍鑽井總數增加4座至597座。

  董秀成認為,在過去沒有非常規油氣的時候,歐佩克如果真正嚴格遵守協議,對於市場供求關係可能會產生一些重要影響,但如今整個世界的油氣形勢已經發生變化。他指出,美國的頁岩油革命以後,這種非常規油氣發展得非常迅速,但受制於成本和價格,當油價上漲時,頁岩油的開採動力自然而然就會加強。因此,此次減產協議助推油價上漲,將不可避免會帶動頁岩油產量的回升。

    難改供需失衡格局

    除了油價回暖帶動頁岩油開採回升外,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明確表示會放寬對美國石油開採的限制。雖然美國很多地區都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頁岩油,但目前僅有少部分地區被允許進行開採。如果更多的美國頁岩油進入市場,這將對供需關係產生新的衝擊。

  董秀成認為,對全球原油供求格局而言,美國頁岩油產量的上升將不利於原油市場的平衡,就算歐佩克減產協議最終執行到位,但原油產量一個增強一個減弱,此消彼長,實際上改變不了原油供應過剩的格局。「無論達成協議與否,目前世界的石油市場供求格局沒有改變,供大於求仍是常態。目前的油價不會是一個常態價格,只不過由於短期內市場看漲情緒濃烈,油價在市場表現強勁,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油價很難維持在較高位置,仍會持續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實施減產前,一些國家的產量仍在增加,出口亦保持在高位,可能會限制油價的上行空間。俄羅斯能源部數據顯示,俄羅斯原油產量升至1121萬桶/日,創下近30年高位,比8月產量高了約50萬桶/日。該國能源部副部長Kirill Molodtsov表示,配合OPEC的減產行動將基於11月產量水平。業內人士指出,儘管俄羅斯同意在2017年上半年減產30萬桶/日,但要以11月產量作為基數,這意味著即便減產過後,該國產量也仍將高於2016年上半年產量過剩高峰時期的水平。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表示,全球,尤其是美國,原油庫存目前處於極高的水準,市場在過去兩年供應過剩情況嚴重。儘管OPEC協議是非常重要,將導致明年全球庫存溫和減少,但很可能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原油庫存才回到較正常的水平。

     油價波動對中國不利

    據中國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10月原油產量環比下滑2.7%,至1605萬噸(約379.5萬桶/日),同比下降11.3%,降幅比9月份擴大1.5個百分點。為2009年5月來最低水平。主要受國際油價持續低位窄幅震盪影響,原油生產企業計劃性減產情況依然明顯,中國1-10月份原油產量累計1.67億噸,同比下降6.7%。同時,10月中國煉廠的原油加工量為1113萬桶/日。國際能源署(IEA)上周表示,預計中國2016年原油產量將下降30萬桶/日,至每日400萬桶/日下方。同時,IEA還預計中國2017年原油產量將進一步下降19萬桶/日。

  原油進口方面,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879萬噸,合計681萬桶/日,較9月808萬桶/日下降近16%。1-10月中國原油累計進口量為3.12億噸,累計同比增長13.6%。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煉油贏利大幅增強同時國內原油產量穩步下降,未來數月中國原油進口量或將增加。

  「油價走勢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因為中國是一個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如果很高,進口成本會增加,對於整個國家的外匯流出會增大。同時,原油價格跟其他行業密切相關,基於價格的傳導效應,高油價會導致整個經濟的運行成本上升,不利於整體經濟的發展。」董秀成說,油價過低也並非好事,會對中國整個的油氣產業發生極其負面的影響,目前中國「三桶油」已經面臨相當大的困境,經營狀況在惡化,利潤空間被擠壓,而整體的油氣產業發展不足,不利於未來國家的油氣安全。

  董秀成指出,另一個影響是,如果油價長期過低的話,對於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的調整也是不利的,即如果油價過低,其他替代能源或者非化石能源發展也會受到制約。因此,對中國來說,油價過高過低都不利,一個比較合理的既不影響整個國家經濟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同時也不引起經濟發展負面影響的油價是中國希望看到的。

    油價回升或助全球經濟回暖

  多數分析師基於減產協議的達成以及即將到來的OPEC與非OPEC國家的磋商,對原油價格繼續走高持樂觀的態度,他們預計在2017年上半年,油價或會維持在60-70美元之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各項經濟數據持續走強,美聯儲在12月份加息被外界認為是板上釘釘的事件。因此,短期內而言,美元的持續走強將對原油走勢構成利空,

  董秀成認為,美聯儲12月加息後,美元將會更加堅挺,美元往往與油價形成一種逆向關係,美元越強,油價會被拉低,美元加息導致人們預期美元進一步驅強,也會拉底國際原油價格。

  對全球經濟而言,傳統經濟學認為,油價上漲不利於全球經濟增長,因為這會侵蝕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尤其是對全球大型經濟體而言。但更廣泛而言,高油價將有助因持續兩年的油價暴跌而受到打擊的諸多經濟體的經濟回暖,俄羅斯、沙特、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財政支出有望加大,畢竟政府支出是推動其中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球經濟形勢整體都不樂觀,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從目前的油價來看,對整個世界經濟形勢的復蘇是相對有利的,因為原油的大宗商品屬性的高低會對其他產業產生有利或不利影響。」董秀成說,如果未來油價繼續上漲或達到一個合理的空間,對全球經濟的回暖無疑是有正面作用,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