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新界專刊

土瓜坪村村民慨嘆建屋無望
2016年 12月 15日 08:40    香港商报
 

    當年斷水斷農 今規劃保育地
    土瓜坪村村民慨嘆建屋無望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駿報道:「有生之年看不到村中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村屋了」,西貢北土瓜坪村村長鄭國輝表示,客居英國幾十年的父親曾希望於村中村屋安度晚年,然而,父親在90歲高齡時最終客死异鄉。鄭村長於2006年到英國接回其父骨灰之后葬於荒蕪的老村,他憶述,50年代鼎盛時,百年老村有村民過百人,無奈60年代末,當局建水庫截流村邊山溪河水集於水庫,令農田斷水無法耕種,加上城市工業興盛,村民外出謀生,他的母親帶着他和兩個小妺投靠在英國謀生的父親,老屋失修倒塌,荒村被政府規劃,雖有V-Zone(鄉村用途區)但村民申請建屋則遙遙無期。
    西貢北的土瓜坪村位於高塘口,鄰近西貢黃石碼頭,該村前面泥灣生長着大量紅樹林,故政府城規會將包括土瓜坪村的區域約9.77公頃面積規劃為V-Zone、農業、綠化、自然及海岸保育或保護區。土瓜坪村村長鄭國輝表示,該村人文歷史亦應是鄉郊規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土瓜坪建村至今超過200年,所知鄭氏源於河南省滎陽,孫裔分支遷徙至廣東原寶安縣泥圍(深圳境內),之后,土瓜坪的鄭氏太公遷移至土瓜坪開荒耕種,太公育有6個仔,在他們成家立業后,太公返回泥圍,從此失去音訊,鄭氏6個仔后代繁衍人口眾多,房屋及田地不能養活子孫,除了第五房子留在土瓜坪村外,其餘長房、次房及三四房兄弟遷至屋頭村,六房亦遷居赤徑村。長輩講,當年親兄弟都分開居住,其因在海盜劫村時,若一家被搶掠,另一家兄弟仍可有接濟之糧,受難兄弟不會捱餓。
    無法耕種舉家被迫赴英謀生
    鄭國輝1954年在村中出生,父親是海員,很早往英國謀生,后在當地開薯條店,母親則留在鄉下種田為生,當年政府興建了船灣淡水湖,之后,60年代因政府建造萬宜水庫,水庫周邊鄉村的山溪、河水被引導至集水區以保障水庫儲水量,但土瓜坪村同周邊鄉村一樣,沒有山溪、河水種農作物,加上城市工業興盛,村民繼續留在村中只能吃樹根了!1969年,只有15歲的鄭國輝以及兩個妹妹跟隨母親舉家到英國投靠父親。他稱,當年,村民大都如此或到市區打工,只剩下長者在村中居住,而在10年前后,村中長者相繼去世,行動不便長者則遷往市區居住,所以,家鄉漸漸荒廢,只有每逢農历傳統節日、祭祖或假期村民都會回村。
    亡父對無法建屋感遺憾
    鄭國輝表示,他在英國的日子亦非世人想像的好過。早年的英國很冷,全年只能一個多禮拜能見到陽光,他父親經營的薯條店買不起削薯機,故他和家人以手工批薯仔,所以,他和英國大多數鄉僑一樣都有風濕和濕疹症而醫不好,在國外謀生鄉僑有苦自知。2002年,已是48歲的他由英國回到香港,之后,再陪暫住香港的父親到英國醫病,2006年,年已90高齡的父親在英國病逝。鄭國輝表示,父親生前曾對他講,看來有生之年是看不見村中建一間屬於自己的村屋安度晚年了,那年,他到英國接回其父骨灰葬於荒蕪的土瓜坪。
    村中農務景况只留下回憶
    其侄子鄭源有表示,他是「世」字輩的,與叔父輩的鄭國輝只相差兩歲。他是1956年於村中出生,記事的時候起,知道村民種稻米、番薯、花生、蔬菜及芝麻。聽長輩講,以前土瓜坪村所種稻米、番薯和甘蔗與鄰近村比較最好,村民收入部分靠稻米所得,另一項收入靠種植甘蔗,每年將收割甘蔗放在大石磨,用牛拉石磨榨出蔗汁之后,將蔗汁制成蔗糖,送到集市去賣。他表示,小時候有幫手干農活,讀小學時到高塘村誘善學校上課,60年代末,當局建水庫,無水源務農不能謀生,他在20歲時離村到市區打工居住,假日回村探父母,父親行動不便,全家都搬到西貢住,老屋失修破舊,其他村民亦相繼背井離鄉,而他又到英國謀生,5年前才回流香港,雖住市區,仍然想享受鄉村寧靜生活。
    一排排坍塌老屋倍荒涼
    鄭源有帶記者參觀村貌時表示,他孩童時候喜歡用芝麻樹枝紮作各種玩具,或用竹制造風箏。記者沿路看見一排排坍塌老屋,人去樓空但仍然有儲水土陶罐,坍塌牛舍圍牆旁的載牛尿用的石制池子,這些在城中不可多見之物,見證當年村民的鄉村生活。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