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央明確明年經濟發展基調
2016年 12月 21日 00:35    香港商报
 

     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

    中央明確明年 經濟發展基調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4日-16日在北京召開,中央經濟會議通常被認為是2017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如何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是本次會議的主題和重點。會議指出,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明確明年工作的四個重點是: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國企、財稅、金融、資本市場改革,對外擴大開放領域、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改革、防風險」,成為此次會議釋放出的重要信號。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1

    穩中求進防控風險

    中國經濟經歷了充滿挑戰的一年,政策支持和結構調整讓前三季度的GDP保持在6.7%,總體運行態勢符合預期,并且近期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如PPI、PMI、工業企業利潤都出現緩中趨穩的態勢,進出口顯著回暖,消費拉動作用增強,投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對於今年的經濟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概括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品質和效益提高。

    同時會議提出,中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并明確指出問題所在: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基於對目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判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對本報表示,總基調穩重求進依然不變,但今年的「穩」其含義有所不同,一是宏觀政策要穩,要有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穩健的匯率;二是企業家信心要穩;三是風險要穩,強調如何控制風險。去年我們更強調的穩是指穩增長,現在更多強調的是穩政策穩信心。今年的「進」也與去年有所不同,一是強調在供給品質上的「進」;二是強調破除壟斷上的「進」;三是鼓勵創新的「進」。雖然「穩」和「進」的具體體現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還是維持了一貫的大方向。實現穩中求進離不開政策手段,宏觀調控中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就是基本的支撐。會議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與往年表述不同的是,財政政策強調「有效」,貨幣政策強調「中性」。

    對此,郭萬達認為,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即有更強的針對性,針對問題去制定措施,特別是更支持供給側改革。貨幣政策的中性就是延用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不擴大貨幣的供應量,也不緊縮,維持流動性的穩定,但會對貨幣的供應方式進行調整,加大貨幣傳導方式的變化。此外,會議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也是明年經濟經濟工作的主題。從年中政治局會議首提「抑制資產泡沫」開始,防範金融風險就成了中央最重視的事。從去年到今年,樓市、股市、債市、商品期貨輪番暴漲,又大起大落,背后杠杠高而不透明,金融風險冒頭,貨幣政策維持「中性」,也意味著會更關注金融風險。

    2

    深化供給側改革振興實體

    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在后續對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和政策實施做了全面部署,配合「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如今,改革進行已有一年之久。接受本報采訪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鋼鐵和煤炭在去產能方面表現還是比較不錯,提前完成任務,房地產方面有去庫存的表現但并不是特別明顯。去杠杆在推進的過程中,債轉股等一系列創新的舉措已經推出,但并沒有大面積地落地,估計要到2017年才能見效。降成本方面也有不少的成效,政府行政成本有所下降。利率水平相比前幾年也明顯下降,讓企業獲得了不少實惠,工業企業的利潤也有所回升,這跟成本下降有很大關系。郭萬達認為,今年在去產能、去庫存方面有所進展,但在總體上看問題還是比較突出,存在處置力度不夠、配套方面的措施不足和政策一刀切的情况。

    首提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是供給側改革的深化年,要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去產能工作,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補短板方面,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同時結構性改革增加了三方面內容: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是中央首次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前談的是農業發展方式。

    「農業供給側改革有兩方面的背景,一是中國糧食有存儲方面的問題,所以要改革糧食的收儲制度。二是面對中國的土地情况,特別提出三權分治,產權的問題也涉及到房地產市場、農民工進城保障,農業的供給側涉及到糧食的供給、土地的供給以及農民工將來的保障,是更加廣義的問題,不單單只是農業方面的問題。」郭萬達說。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資本「脫實向虛」令實體經濟發展面臨更多挑戰。會議提出,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郭萬達認為,提出振興實體經濟是會議的一個亮點,近年來,需求疲軟、成本增高導致實體經濟利潤低,市場壟斷導致中小企業難以發展,針對會議提出的發揮「工匠精神」、改造傳統產業、產業公平競爭三方面,預計明年會有不少政策出台,也是為了確保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

    3

    建立多元化房地產政策

    明年的樓市走向引人關注,由於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在去庫存任務下,2016年的上半年迎來了房地產政策最為寬松的時期,一系列樓市刺激政策輪番出台,房地產全面復蘇。但由於全國都下同一盤棋的地產政策,原本庫存壓力就不大的部分一、二線城市如北上廣深、廈門、南京、蘇州等房價輪番暴動,出現非理性暴漲。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一線城市住宅房價累計上漲12.79%,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7.6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累計上漲5.33%。而最該去庫存的三、四線城市表現不盡如人意,與火爆的一、二線城市形成鮮明對比。在房地產市場活躍和寬松信貸的配合下,居民部門加杠杆的熱情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居民按揭貸款即房貸增加3.63萬億元,占全部新增信貸的比重46%,意味著釋放的流動性有一半都流向了一、二線樓市。在「一刀切」的政策下,外界普遍認為,一、二線房地產高收益的吸引過多的信貸資金,擠占了其他行業的信貸資源,使得經濟主體無心從事實業生產,并且過快升溫的房地產會催生資產泡沫影響金融安全。管理層也意識到地產泡沫背后的巨大風險,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抑制資產泡沫」,這一政策導向在10月顯現。

    十一黃金周前后20多個城市出台限購限貸政策,一行三會先后出台措施,規範銀行理財、保險投資等資金介入房地產,11月10日開始,上海、深圳、天津、杭州等城市再次加碼調控政策。今年房地產政策頻出,問題凸顯,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并加快研究房地產長效機制。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推動長效機制靠5項改革

    郭萬達表示,中央的提法是要讓住房回歸居住的屬性,全國的房地產宏觀政策方向統一,但實施上要因城因地施策,從具體做法來看,一是想方設法抑制投機,限制信貸流向樓市,二是增加土地和住房供應量,提高住宅的用地比例。

    「預計明年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成交量會有所萎縮,但價格恐怕很難大幅度回落,甚至有進一步上漲的壓力,但應該漲幅不大,不會有暴漲的情况。三、四線城市成交目前有所活躍,價格還會溫和上漲,這有助於去除三、四線城市的庫存。明年各城市會推動平價土地市場,從而引導住宅價格回歸平穩,不要大幅度上漲。」連平說,這次中央的要求比較明確,但長效機制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要通過土地制度改革、稅收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資制度改革、市場價格管理制度改革這5方面來推動長效機制建設。

    4

    國企改革重在重組混改

    在基礎性、關鍵性的改革領域,此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釋放明確信號,提法是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大改革,首次把國企改革置於首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是首先講完國企改革,才開始提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更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這意味著2017年最重要的改革是國資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混合所有制為突破口,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今年以來,中國頻繁出台涉及國企改革的文件,央企重組、混改大手筆不斷。目前央企已減少至102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對本報表示,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在於引進民營資本和員工持股,但爭議比較大,如員工持股是否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讓國有資產落入私人的「口袋」,引入民資也面臨壟斷行業既得利益階層的阻撓,民資也擔心他們入資后是否有話語權、決策權。

    料七大領域混改步伐將加大

    「但混合所有制改革確實是一個方向,如聯通混改引入BAT資本,雙方作為同一鏈條中的上下游產業,產品和業務進行深化合作,如果混改成功,可以讓彼此利益最大化。」余豐慧說,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點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明年的混改步伐肯定會更大,會有實質性的進展,特別是會議中提到的那七個領域。郭萬達認為,會議點名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七個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效,而破壟斷就是混改的目的所在。現在很多企業都不願進行混改,所以要強化激勵措施,過往提出要推進混改但沒有提出進一步具體的要求,這次點出具體的七個領域足以體現明年會有較大的動作。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明年的國企改革,改革的重點有可能側重在體制框架、機制和經濟結構三個方面。框架仍以三層國資管理體系為主,機制主要是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結構則是完善國資布局、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新動能的形成等。

    5

    明年經濟續震盪探底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并未提到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有論者認為,中央目前對經濟下行并不擔心,重點放在改革方面,2017年可能不再定經濟增長區間了,直接定一個最低的增長底線。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中央或對2017年經濟增長下行的容忍度提高,如2016年提出的增長目標為6.5%-7%,2017年或提出不低於6%的目標,但不能認為2017年會放弃經濟增長目標而力推改革。在全球經濟低迷、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外部風險強化,并且日前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0.5%至0.75%的水平,令人民幣匯率進一步承壓,資本外流壓力較大。

    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去產能、去庫存壓力大,結構轉換未完成,新動能還不能挑大梁,改革還需時間和空間。」郭萬達說,明年經濟難說好壞,預計增長為6.5%左右,但經濟增長結構和品質會得到改善,這也將為中國經濟走出底部提供動力。中銀國際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朱啟兵對本報表示,明年中國經濟會處於「L」的一橫位置,但要持續多久還看不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房地產對經濟貢獻不少,隨著房地產政策的收緊,對投資和消費的負面影響會逐漸顯示出來,房地產從銷售到投資有一個傳導時間,預計負面影響到明年一、二季度會顯現,因此明年上半年的經濟估計會受到考驗。余豐慧認為,明年會貫徹新常態,不過分講究速度,追求穩,在薄弱環節中求進。一是明年的出口不會太差,雖然特朗普上台后會采取貿易保護讓中國出口承壓,但美聯儲加息后,美元走強,人民幣貶值,會促進出口,11月出口回暖也有印證,因此明年出口也不至於太悲觀。二是財政支出的較高增長和較大的基建投資規模會支持明年經濟增長。三是改革紅利在慢慢釋放,經濟結構調整得到優化,消費會成為明年經濟的拉動力。

    「想把增速維持在今年的水平必然需要其他產業的拉動,要激活內生動力,包括民營資本投資、企業家信心、消費,還要看供給側改革的力度與進展,明年還會是一個震盪探底的過程,預估明年下半年或后年可以看到改善的跡象。」朱啟兵說。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陈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