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樓興起緣由
近年發展商「落重藥」興建「納米樓」,單位面積雖然愈趨狹窄,但仍被市場瘋搶,過去數年該類物業樓價錄得的升幅,跑贏了豪宅等類別物業,為何「納米樓」如此盛行?
發展商將呎就價
「納米樓」來源,必須由樓市的發展過程談起。樓市過去數十年節節上升,本已昂貴的樓價仍無間斷地爬升,並進一步脫離市場購買力。而「納米樓」的出現,正正是因發展商為量度出適合市民承擔能力的單位面積,於是乎諸多面積愈來愈細的單位應運而生,目的對應因呎價上升對總售價的影響,從中捕捉每個購買力,同時亦可把總樓價能控制在較低水平,讓置業者「享受」繳付較少印花稅的優惠,成「納米樓」大行其道成因之一。
其二,政府去年推出的第七輪逆周期措施,未有壓抑樓價,反過來催谷了「納米樓」湧現。有關措施進一步收緊住宅按揭措施,令可承造九成按揭的住宅樓價由上限600萬元降至400萬元,換言之,只有400萬元樓可獲得高成數貸款,變相增加了財力有限的市民對細單位、尤其納米盤的需求,同時提高了發展商興建細單位的誘因,以應付首期有限的買家上車,從中增加項目的銷售速度。
細應付按揭需要
上述措施的影響於納米樓設計上可見一斑,以九龍建業(034)旗下紅磡「環海.東岸」為例,項目屬遠期樓花,發展商刻意把舊式洋樓的發展模式重新包裝,打造出每層多達36伙,逾九成為蚊型單位的設計,「滿足」市場需要。
至於早前才創全港新盤面積新低的屯門「菁雋」,雖然發展商至今仍未開價,但憑項目住宅部分樓高13層、全盤356伙計,平均每層多達27伙,「伙數多面積自然較細」,變相能壓低入場費,方便承造按揭,盡顯發展商繞過新按揭限制的功架。
諷刺的是,往屆政府早年提出了「限呎樓」,以防發展商為追逐利潤,而集中興建豪宅物業,如今豪宅供應氾濫情況不再,卻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納米樓」,樓市問題猶如空氣污染一樣,要解決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