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生活與人文周刊

T·PARK[源·區]十景:香港轉廢為能里程碑
2017年 01月 15日 08:01    香港商报
 

    脫胎自煤灰湖 一掃厭惡性設施傳統形象
    T·PARK[源·區]十景:香港轉廢為能里程碑
    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是一種最難處理而又最令人討厭的廢料。位於屯門曾咀稔灣的一家污泥焚化廠自去年5月開幕以來,卻能日均吸引200餘市民到訪,截至1月2日,參觀人數已突破41000人。實在讓人嘖嘖稱奇。
    不僅於此,這座外形看上去似機場或展覽中心多些的香港首個污泥處理綜合設施因其杰出設計、創意及高科技含量屢屢受到專業人士認可,過去一年斬獲多個獎項。
    在2016年「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得主中,它是唯一的「大獎」及「可持續發展大獎」獲得者,評審、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盛赞它「不僅是一個廢物重生的工場,更是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讓人們學習、放松,并享用消镕和教育設施的好去處。」在這之前,這座投資50億港幣的世界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污泥處理廠之一還聯同净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以「香港綜合污水及污泥管理」項目獲全球水獎中的年度污水工程項目卓越級殊榮;卓越結構大獎2016;以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與環保建築專業議會合辦的「環保建築大獎2016」商業樓宇類別優异獎,香港總商會舉辦的「香港工商業獎2016:創意」優异證書。
    記者不久前實地探訪了這一改變當地面貌,集污泥處理設施、環境教育中心及休閒自然生態公園於一身的環保地標,親身體驗了T狺PARK﹝源狺區﹞「十景」,正如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主任溫家玲所言,這座外型獨特、兼顧多項環保功能及社會責任的世界級「轉廢為能」綜合設施,不但以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處理廢物,它的用心良苦之處在於兼備教育和休镕功能,「希望讓市民明白源頭減廢的重要」。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文/圖
    二十年磨一劍
    「改變自己,廢物重生,偉大的工程」「無敵海景」「政府今次做得最有建設性」
    「大開眼界,這個project有意義,好想來這里SPA!」
    「偷得浮生半日镕,第二次來到這里,設計很美」「I LOVE T·PARK」……這是密密麻麻貼在留言板上的參觀者感言,很難想象,被眾口一辭點赞的是一座通常為市民抗拒的污泥焚化廠。
    當然,這是一座全新概念的、香港首個「轉廢為能」環保設施,揉合多種環保建築元素、結合多種先進科技和功能,與其說是工廠,不如說是公園、寓教於樂的環保課堂,甚至還有全港首個公眾水療池。能同時浸泡四五十人的SPA據說并不好約,3個不同溫度(熱水、室溫、凍水)的免費水療池,所有熱能來自焚化污泥,熱水池加入礦物鹽,能促進血液循環,置身池內,眺望后海灣無敵海景,疲勞盡消。「光是聽未必有那麼深刻的印象,只有親身體驗了才會知道,原來焚化爐有這麼多好處,希望市民會(因此)接受多啲。」溫家玲解釋說。
    從構思到落成啟用,T·PARK﹝源·區﹞歷時超過20年。香港每日制造近300萬立方米的污水,11個污水處理廠每日因此產生的污泥達1200公噸,相等於1857架雙層巴士的重量。「過去只能把污泥送往堆填區,這不是一個持續可行的方法,環保署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處理污泥。我們做了一系列研究,發現焚化發電是處理污泥最合適的方法。」溫家玲介紹,污泥焚化爐能把污泥體積減少90%,大幅紓緩堆填區的壓力;在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能除轉化為電力供應設施外,剩餘電力可供4000個家庭使用。
    2000年5月,T·PARK﹝源區﹞展開項目初步工程計劃可行性研究及初期規劃。之后進行環評研究及公眾諮詢,最后決定尋址屯門。「要視乎對附近居民、環境、交通的影響,這個地點相關影響是最小的。」溫家玲回憶道,項目「當時最大困難,是要得到市民支持。申請立法會撥款,當時情况比現在好猁猁現在你知道更加難去拿撥款啦。但即便在7年前,也就是2009年要去拿撥款,都要做足地區諮詢,最緊要要得到區議會的支持,當時市民都有反對的,畢竟他們覺得這個項目怎麼都是環保設施,但是慢慢都接受了。」
    T·PARK﹝源區﹞終在2009年6月通過立法會項目建築撥款。2010年10月開始施工,2015年4月獲發完工證書并開始初期運作。
    T·PARK﹝源區﹞取名別具深意,「T」代表「TRANSFORMATION」,是轉「煥」的意思,「煥」即煥然一新或煥發生機,正如污泥經轉化成為電能。「源·區」則取自三個核心元素「能源」「轉煥」「小區」中的「能源」與「小區」,將「轉廢為能」理念背后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再生思維與香港社會緊密結合。
    溫家玲承認,政府「專門請了一家品牌顧問公司改了這個名」,她認為,T·PARK﹝源區﹞跟其它的廢物處理設施「最大不同就是我們用了品牌的概念,讓它變成游客中心這樣的地方,市民會覺得這里好像跟普通的政府設施有些不同,通常政府設施未必會用到這一類型的手法,但這個項目需要去同社區發生聯繫,所以我們做了一系列品牌行為,使得市民可以更加容易接受或者說更加容易認識展館。我們找了一些本地的年輕設計師,幫我們做了影片、視頻、官網,你會發現它的官網跟普通的政府部門官網不同的,給人比較年輕的感覺,很漂亮,就是希望市民對這個設施有一個不同的印象,(這一類新穎的設計)使得他們明白,環保和藝術并不相斥,出來后的效果也印證了這一點。跟著他們就會想進來看看。」
    [源·區]十景盡現設計魅力
    舉例來說,T·PARK﹝源·區﹞的logo下方是一條波浪形的曲線,呼應已故法國建築師Claude Vasconi設計的流線型建築外觀,也反映出設施所象徵的蛻變與活力。
    「一般這樣的污泥焚化廠,給人印象黑髒,但這里跟傳統這類企業完全不同。」溫家玲介紹,T·PARK「參考過其它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歐洲國家的類似項目,當地有將污泥焚化廠變作滑雪場,也有里面設了教育中心、游水池的,世界各地的大趨勢就是這樣,當然我們(功能)更加多。有個SPA啦,有很多園景,七成地方是綠化面積,也設立了保育區等等。」
    占地7公頃T·PARK﹝源·區﹞於地下、1樓及天台營造了「源·館」、「源·景」及「源·廳」等十大景點對市民開放,除了作為園區亮點設施之一的水療池「源·泉」外,其它各大景點都各有异趣。
    漫步「源·林」令人心曠神怡,9800平方米的戶外綠化園區,包括不同主題的花園噴泉花園、悠閒花園、禪園、濕地花園和一個室外溫水足浴池;
    「源·湖」重建被樹林包圍的雀鳥栖息地,你可以看到小白鷺、翠鳥、白頭鵯、池鷺等在一片青蔥間出沒,感受大自然的恬靜和諧;
    「源·景」是整座設施的瞭望台,不少觀眾離開設施前就是在這里留下自己的觀感和環保願景。在這個園區的最高點,可以眺望后海灣及附近山巒的優美景致。這里也是一系列升級再造設計項目的展示廳,木一番主設計師黃明慧、項目經理鄧慧玲將所有回收的物料融入可行的設計,比如重型電纜卷軸升級為大型木工作台、二手牛仔褲改造作特色坐椅、舊車胎變身為繽紛旋轉椅、家居木地板再造為木家具。展示除了木之外,其它剩餘物料也可以被活用的種種可能性。木雕藝術家王添仁和實現室建築師事務所合作的舊灣仔碼頭防撞木舊物再用項目的部分成品碼頭木長
櫈等也出現在這里。溫家玲強調,希望通過這個部分的展示讓下一代更加了解「變廢為財的理念,其實在生活中,你可以做得更多。不要動不動就將舊物扔進垃圾桶,在扔的時候想一想,這件東西能不能變成為有用的東西?」
    輕食餐廳「源·茶」既可遠眺遠處海面的蠔排、深圳灣大橋、蛇口港乃至對岸深圳城際線,更是清新溫馨休憩地。同樣以升級循環再造為主題,這里所采用的主要家具均由舊物料,如舊灣仔碼頭防撞木及學校舊桌椅再造而成,而在生產過程中因有瑕疵而報廢的杯子亦被轉化為餐廳內充滿特色的餐具。最有意思的是餐廳的自助服務,食客用餐后須把托盤帶到清洗處,清潔餐具后將它放回碗碟架,牆上指引則指導客人如何實踐「乾净回收」。
    至於「源·館」、「源·廊」等處則以互動模型和短片介紹轉廢為能、污泥焚化、發電和污水處理等概念,加深訪客對廢物處理的了解。
    在溫家玲的計劃里,「下一步我們會擴展這個地方,『源·茶』后面有一個位置,現在還沒裝修,遲一點會把它改成活動室,配合升級再造項目做一些講座、工作坊,會請設計師來這里介紹項目的設計理念或者教小朋友動手,希望他們用這些廢物做完手工后,更加了解廢物管理、循環再用、升級再造、轉廢為能等等理念的內涵,我們也會跟不同的機構合作,希望搞一些跨界活動,讓更多人知道T·PARK。最終想將這一項目打造成一個品牌。」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