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習近平17載福建情緣
2017年 01月 16日 08:20    香港商报
 

    習近平17載福建情緣
    回望中國夢開始的地方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新實踐,讓億萬人民看到了他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方略宏圖徐徐展開;同時讓世界見識到他注重抓龍頭、抓大事、抓樞紐、抓關鍵,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各項工作的成竹之態。他在福建17年的執政理念,給福建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現在的治國理政理念,則贏得13億人民的心。
    福建是習近平在地方基層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1985年6月,習近平到廈門任職,2002年10月他辭去福建省省長一職,調往浙江。「我在廈門、寧德、福州和省里工作了17年半,頭尾18個年頭,對八閩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同福建廣大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習近平對福建的父老鄉親作出這樣深情的表達。香港商報記者 許國璽
    1.閩港合作 大有可為
    1985年,習近平從河北正定縣到廈門市任副市長,開啟了他與福建人民同甘共苦、砥礪前行17載的光輝歲月。「當時很踴躍地到廈門,就是想來嘗試對改革的實踐、對開放的實踐。」習近平說。
    習近平談及第一次到福建的感受時表示,當時福建整個形勢比他想像的要欠發達一些,6月份到廈門上任,從福州到廈門一路走了8個小時。他感到福建交通條件比較差,道路比較狹窄,到了廈門以后,感覺出乎他意料。過去說廈門是海上花園,但是他看到的市容市貌,都是顯得比較陳舊,所以廈門的官員與他說,美麗的廈門島好像是一個青春少女,但是穿了一件破衣服。
    2002年6月,時任省長習近平在廈門調研時提出了「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并要求堅持「四個結合」: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相結合、城市轉型和經濟轉型相結合、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相結合、凸顯城市特色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
    如今,廈門特區從1985年的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市1573平方公里。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戰略在廈門不斷推進,使得廈門發展有效突破了空間限制,為特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在閩港合作方面,習近平在擔任福建省長期間曾特別指出,福建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香港居民中,有福建籍鄉親120萬人,占香港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在香港有100多個閩籍社團。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累計實際利用港資近千億美元,約占福建實際利用外資的三分之二,香港是福建最大的外資來源地,福建主要的外貿夥伴之一,福建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福建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的最主要渠道。
    另外,香港擁有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作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集聚地,是福建引進跨國公司的重要渠道;服務業高度發達,是與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商業大都會比肩的世界服務業之都,是福建引進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幫手;香港早已成為閩台經貿往來的重要橋梁和通道,閩港深度合作大有可為。
    2.鐵腕反腐 始於寧德
    1988年,習近平被調往寧德任地委書記。當時習近平即提出「廉政建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如果我們不能承擔起這種歷史使命,我們就會失去民心」。
    上世紀80年代末,寧德地區部分官員違規營建私房現象突出,寧德地委當即進行全面清查。清房工作開始后,有人勸說地委領導,全區建房官員多,相當部分是科處級官員,人際關系复雜,牽涉面廣,難度大,有風險,還是暫時不抓為好。面對非議,習近平不為所動:「我就不信,各級黨委下定決心,放手發動群眾,會有辦不成的事!」
    在地委工作會上,習近平嚴厲批評了部分官員存在的畏難情緒,并表明堅定態度。截至1990年底,寧德全地區共清退公房1982戶,清退面積88411平方米。對退出的公房,實行「兩公開一監督」(公開辦事章程、公開辦事結果、加強群眾監督),再合理分配。全地區共查結違法違紀占地建房官員3782人,給予經濟處罰3446人,收回補罰款198.03萬元。
    除此之外,習近平在寧德鐵腕治吏,查辦了一系列腐敗大案要案,在寧德政壇掀起一股不小的波瀾,同時受到寧德廣大群眾的熱情擁戴。
    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干部要帶領地方擺脫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他要求廣大黨員:一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二是「熊掌和魚肉,不可兼得」,當官就不要想發財;三是「寸心不昧,萬法皆明」;四是「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官的宗旨就是奉獻。官員一要過好自我關,二要過好人情關。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3.馬上就辦 辦就辦好
    習近平到福州后,面對的是福州發展落后於其他城市的現實。當時的內地確定了4個經濟特區及15個計劃單列市,沿海省會只有福州、南寧沒有拿到。1984年,中央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終於把福州也拉了進來,又給了福州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指標,并於1989年建立了台商投資區。然而,相比全國13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搞得最不好,台商投資區更不用說了。「尽管台商有八九成人祖籍來自福建,這些台商對福建頗為了解,福州沒有腹地,沒有上下游生產鏈,而企業生存靠的是市場,沒市場根本難以生存。」
    福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林璧符說。福州的招商引資政策、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思想觀念都落后周邊省份一大截。習近平為此有緊迫感如不抓緊改變這一切,兩年后市場環境變化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1990年4月,習近平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提出了「馬上就辦」精神。「馬上就辦就是歸納了習近平在福州工作六年的一種執政理念,與現在提倡的改革行政效率,提倡服務型政府精神相通的。」林璧符說,習近平當時是想尽快改變福州處於沿海區域「后排就座」的狀况,爭取每3年至5年讓福州上一個新台階。
    在幾番調查研究基礎上,1992年,習近平主導推出了福州市的「3820」工程,即3年一小變,8年一大變,20年時間達到亞洲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水平。據馬尾梅生集團陳梅生董事長回憶,1991年11月,習近平率福州市委、市政府一行走訪看望他的企業時,得知企業創業困難,習近平當即就協調提供10萬元創業貸款,創辦福建梅生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25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福建業界龍頭,進入全國醫療前30強。
    4.飲水思源 勿忘老區
    習近平在福建期間,始終情繫老區人民。他多次表示:「忘記老區,就是忘本,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17年里,習近平走遍了八閩紅土地,在老區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寧德,習近平「三進下黨」與「三上毛家坪」的故事,至今仍為百姓津津樂道。
    1988年7月25日,習近平輕車簡從,直奔柏洋村指導發展。當時的柏洋村是一個人均年收入600元、村財政負債43萬元的落后小漁村。在習近平的親自指引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柏洋村已蛻變為人均純收入1.8萬元、村財政收入600萬元的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
    柏洋村黨支部書記王周齊介紹,近年來,柏洋村廣大干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2010年在柏洋村視察時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圍繞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光榮任務,圍繞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朝著建設「人口居住集中化、居住環境園林化、生產發展合作化、勞力轉移市場化、三險一金公益化、農民素質知識化、村務管理民主化、城鄉社會一體化」的幸福大柏洋奮力邁進。
    創福建最大生態保護工程
    2001 年,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同時擔任福建省生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福建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生態保護工程,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2002年,習近平正式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目標。當年8月,經原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福建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之一。此后,福建的生態省建設構想迅速推進,森林覆蓋率連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
    習近平曾對福建長汀水土保持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并五下長汀,走山村,訪農戶,摸實情,謀對策,大力支持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經過十餘年艱辛努力,長汀人民將過去的「火燄山」陸續變為「花果山」,實現了歷史性轉變。
    5.冀企業家「帶著夢想闖世界」
    德化陶瓷現已天下聞名,這與習近平當年的大力推動密切相關。在兩次赴德化調研期間,習近平指出,德化的發展最大優勢、最大希望在於陶瓷,德化經濟發展要緊緊抓住陶瓷這一支柱產業,結構調整要圍繞特色來優化,要充分發揮德化當地的資源和產業優勢,大力實施扶優、扶大、扶強戰略,在企業改制、企業管理、工藝創新、技術改造、市場開拓、人才培養和產業鏈建設等方面狠下功夫,并不斷向工藝縣發展。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優化人才的使用,要不斷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引導企業進行工藝創新、市場開拓,德化要敢於帶著夢想闖世界。
    在習近平的鼓勵和指引下,德化陶瓷業發展既快又穩,連續多年實現超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在全國陶瓷出口萎縮情况下,德化陶瓷出口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3年逆勢增長。
    2002年,習近平來到晉江,調研當地民營經濟的發展情况,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研究借鑒晉江經驗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將「晉江經驗」總結為市場導向、頑強拼搏、服務型政府等5條啟示。「晉江經驗」從此成為促進泉州乃至福建全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如今,晉江已連續領跑福建縣域經濟20年,這個坐擁100多個馳名商標、擁有最多上市企業的縣級市,成為福建經濟發展的最傳奇和最標準的「樣板」。
    2014年5月18日,福建30位企業家致信習近平主席,建言加快企業改革發展。習近平給企業家們回信,希望廣大企業家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6.「信息化管理」領銜全國
    「福建在全國率先確立了省長親自挂帥的信息化管理體系。」現任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院士回憶道,當年剛回國不久的他向習近平遞交了《「數字福建」項目建議書》。他根本沒想到建議會受到時任省長習近平的高度重視,更沒想到他會親自擔任『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王欽敏表示,習近平當即對建議書作出長篇批示。批示重點強調:建設「數字福建」意義重大,省政府應全力支持。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必須搶占科技制高點。建設「數字福建」,就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點之一。要選準抓住這個科技制高點,集中力量,奮力攻克。
    為推動「數字福建」的順利發展,習近平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第一年,財政就撥付2億元資金,啟動「數字福建」。十幾年來,福建在全國率先建成互聯互通的全省政務網絡體系,僅全省政務視頻會議就節約行政成本2.2億元;實現省直部門行政許可事項網上申報和辦理及省市聯動審批,2010年,福建是全國唯一一個實現全省醫院就診「一卡通」的省份。
    官員要堅持「德才兼備」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強調甄選官員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冲破狹隘的地域觀念,堅持「五湖四海」。在《擺脫貧困》一書中,他剖析「芝麻官千鈞擔」「為官四要」,忠告青年官員要特別注意「四忌」:一忌急於求成,二忌自以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他倡導「功成不必在我」,深刻揭示了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全局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對解決部分官員存在的急功近利傾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991年9月13日,他在福建日報發表《念好新時期的「人才經」》,用「知、舉、用、待、育」5個字,概括該如何識別人才、薦納人才、量才授任、尊重人才、培養人才。
    十八大以后,圍繞如何培養、甄選好官員,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他明確了新時期的好干部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同時對官員提出「三嚴三實」的要求。他強調用干部要用當其時、用其所長,打破論資排輩,改進考核方法。「好干部成長起來了,培養出來了,關鍵還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終等於還是沒有好干部」。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