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父女鑄粵劇經典
素心不染 琴韻妙腔
粵劇曲藝既是世界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是香港的傳統文化藝術。《素心琴韻曲藝情》近日在香港大學舉行新書發布會,該書記述粵樂大師梁以忠及粵曲表演藝術家梁素琴的藝術成就,深入淺出剖析粵曲唱腔的精妙。著名演員汪明荃在本書序言中寫道,梁氏父女在本地粵樂史的貢獻舉足輕重,我和琴姐的情誼早已跨越師徒之情,她是我最敬重和珍愛的長輩。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粵樂界大師創立「解心腔」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致力於中學推廣粵劇文化,由吳鳳平博士的研究團隊推行「梁以忠、梁素琴唱腔藝術出版計劃」,編纂出版《素心琴韻曲藝情》,本書以文字分析梁以忠、梁素琴粵曲唱腔藝術的心法和技巧,再附以示範唱段與曲目,讓這門珍貴的藝術得以保存和傳承。《素心琴韻曲藝情》既是粵劇曲藝的珍貴文獻,亦是粵劇教育參考價值的教學材料和讀物。
梁以忠(1905-1974),作為粵樂界一位大師級人物,無論對撰曲、作譜、演唱、管樂、弦樂、敲擊樂等都無所不能,亦無所不精。梁以忠出生於廣州,幼年師從某宿儒,過目成誦,養成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基。少年時代曾跟隨一位甘師爺學音樂,不久技藝已甚可觀,年方十五,已能操多種樂器。十八歲時,曾在香港與不少音樂名家切磋。
梁以忠與太太張玉京一起灌唱的《明日又天涯》(又名《斷腸明日又天涯》),於1937年6月面世以來,便成為梁氏的代表作。這首粵曲充分地展現了梁氏粵曲藝術的優點與特色。曲詞和唱腔都是梁以忠一手包辦的,他把自己精研的粵謳唱法腔口,融進粵曲的梆黃之中,由於粵曲中有一首《解心事》,又名《解心》,后人便稱梁氏這種腔調為「解心腔」。
古腔,離不開八大曲。八大曲分別是《黛玉葬花》、《辨才釋妖》、《附薦何文秀》、《百里奚會妻》、《李忠賣武》、《齊楚歸漢》、《六郎罪子》和《雪中賢》,來自粵劇「大排場十八本」中的精彩唱段,包含了古腔粵曲樂理的最高水平。上世紀60年代,香港商業電台邀請梁以忠整理錄制古腔八大曲,全用古腔演唱,成為八大曲的經典版本。
「梨園才女」發展獨特「琴腔」
梁以忠女兒梁素琴女士有「梨園才女」之稱,天生美妙歌喉,運腔婉轉,露字清脆,唱詞充滿感情,抑揚頓挫,唱功自成一派。梁素琴天資聰穎,六歲已隨父親到電台直播節目中演唱,高歌一曲《罵玉郎》。其后拜師於薛覺先及其夫人唐雪卿門下習藝,更見進步,日后更發展成獨具一格的「琴腔」。1938年「武狀元」陳錦棠自資組成「錦添花劇團」時代,梁素琴已拜他為師傅,學習花旦台步及武打技能。從銀幕處女作《孟麗君》(1949年)至息影作《四鳳求凰》(1969年),參演約60出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曾以「梁素琴的電影世界」為題,放映過多部她有份參演的粵語電影。
梁素琴曾與父親梁以忠合灌過一首《唐宮綺夢》,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經典名曲,被認為是集「解心腔」與「琴腔」的精華。
五年前,吳鳳平跟隨梁素琴學習粵曲,叹服「琴腔」之精湛,當即決定出版一部記載梁以忠、梁素琴父女倆生平和唱腔心法的書籍。吳鳳平表示:「不同於其他人物傳記,這本書不僅展現梁素琴人生經歷及粵曲唱腔藝術的心法和技巧,更稱得上是一本教科書,全書后半部分更附有梁以忠、梁素琴、梁之潔(梁以忠小女兒)粵曲名段《唐宮綺夢》、《孔雀東南飛》工尺譜,以導賞形式令讀者和學習者更容易明白此流派唱腔特色。」此外,隨書還夾附兩張鐳射唱片,錄有梁素琴三十首示範曲中抽取的五十七節板腔選段,以印證書中所述「琴腔」唱法韻味精研。
汪明荃:琴姐是我敬佩的長輩
著名演員、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在本書序言中寫道,在追尋粵劇藝術的路途上,我一直非常幸運,得到很多良師益友的教導和扶持,而其中一份最大的福氣就是獲得「藝壇才女」梁素琴(琴姐)超過三十年循循善誘的教導。……我可以大膽地說:我是跟隨琴姐學藝時間最長、學習內容最廣的學生。……琴姐不單在粵劇和電影均有出色的成就,自成一家的「琴腔」更是本地曲藝史上一項重要的成就,而她在書法、國畫方面的造詣亦不凡。我不單敬佩琴姐的藝術修養,她對曲藝事業的虔誠和嚴謹的態度,也讓我深深折服。
此外,琴姐恬靜自得、不隨俗的高潔性格,也是她的獨有氣質。琴姐不輕易收徒,對徒弟要求嚴格,但對羅家英和我卻愛護有加。羅家英十分喜歡梁以忠的唱腔,又不時陪伴我上琴姐的課。琴姐與我們特別投緣,我倆亦十分珍惜這段情誼,時常登門造訪,與琴姐共敘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