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香港流行文化
M+展亭首展「曖昧」
由M+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彭綺雲、M+香港視覺文化助理策展人周麗珊和流動影像策展助理羅海珊擔任策展團隊,并由本地作詞人、作家,離散、性別、多元文化主義等多領域研究者周耀輝及流行文化研究者吳俊雄出任策展顧問的「曖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別演繹」展將於3月17日至5月21日在M+展亭展出。M+行政總監華安雅表示:「『曖昧』的策展團隊以全新視角詮釋香港電影及流行文化歷史中備受青睞的年代。M+致力促進本地及海外觀眾對當代視覺文化的了解,我相信『曖昧』將對此帶來深遠的影響。」
這是M+展亭舉辦的第三個展覽,也是香港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呈獻的首個探索流行文化的展覽。作為香港西九文化區的一個永久設施,M+展亭在M+博物館大樓於2019年底開幕前,將作為M+舉辦展覽的固定場地。
「曖昧」將展出逾90件橫跨1960年代至2016年的作品,并重新檢視被視為香港流行文化黃金時期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為流行的實驗與創意如何對現今的視覺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重點探討流行文化如何展現中性以至流動的性別形象,并開啟視覺藝術、設計和流動影像等領域之間的互動對話。曾任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藝術)及其藝術系名譽副教授的彭綺雲認為:「本地演藝圈跨界別的特質可謂是行業先驅,集結藝術、設計、時裝、音樂、戲劇、電影及廣告多方面的人才,并自然而然地從粵劇至前衛藝術當中吸取養分。這種創意活力令香港流行文化及電影業取得區域性及國際性的成就。「曖昧」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令市民透過當代的性別概念,重新認識耳熟能詳的作品,同時向香港以外的觀眾介紹本地優秀的藝人及演員。」
「曖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別演繹」中的展品不僅來自M+收藏,亦包括本地機構、私人藏家和藝術家的藏品。展品凸顯流行文化如何作為一個大膽且多元的試驗平台,挑戰主流的男女性別觀,闡釋中性的美學和性別模糊的形象。
據介紹,整個展覽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粵語流行音樂的傳奇羅文及梅豔芳的經典演唱會服飾為開篇,這些由本地時裝設計師劉培基和陳仲輝等設計的服裝,以及香港一代巨星張國榮的影片和錄像,彰顯了舞台上種種對性別流動的演繹、變裝和華麗等元素。這些今天看來是顛覆或小眾的元素,在1980年代卻被廣泛認可;第二部分展出一系列於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代創作的電影片段,其中包括關錦鵬的經典作品《胭脂扣》(1988)及王家衛的《重慶森林》(1994),呈現這一時期香港電影敘事手法的多樣性,并探索電影如何運用敘事和戲劇修辭來詮釋社會大眾對現代生活中男女角色的態度;第三部分探討流行文化與平面設計的關聯,展出由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夏永康、張叔平和又一山人的多媒介創作,包括唱片封套設計、《號外》雜誌封面和攝影作品,展現美術指導與平面設計師之間創意互補的本質,并探討如何透過設計展示對性別的思考;最后一部分則展出精選的M+藏品,藉此檢視流行文化如何成為藝術家及設計師的創作素材。石家豪創作的香港摩天大廈景觀,對香港標誌性建築物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讀;而何倩彤和黃漢明(Ming Wong)則以藝術作品向電影致敬。日本波普藝術家田名網敬一以拼貼創作探索大眾傳播時代中「意義」一概念的不穩定性;而新加坡設計師陳益(Theseus Chan)則在他的雜誌設計中向多種風格借鑒。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