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大國責任 促經濟全球化
「一帶一路」宏圖升華
隨著「一帶一路」峰會的漸行漸近以及中國政府堅定推進的決心越發清晰,近期市場對於與此相關的概念股普遍看好,表明投資者對該戰略抱有較高的熱情和期望。日前由民革中央經濟工作委員會主導的調研課題引起高層的重視,深交所共同參與撰寫并發布了該課題的研究報告,本報記者就「一帶一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近期進展、存在問題等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採訪。香港商報記者 齊曉彤 朱輝豪
相關概念股備受青睞
農曆雞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的上揚態勢較為明顯,尤其是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概念股表現搶眼,在多個交易日持續走強,備受市場資金青睞。據同花順數據統計,從1月17日起,「一帶一路」概念股就開始走強,截至2月16日收盤,近一個該板塊上漲12.26%。
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作為產業先行的晴雨表,從近期市場商機的嗅覺和相關主題概念股的布局來看,「一帶一路」概念股受到資金追捧有其內在的邏輯,反映出中國政府在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非常明確,並且目前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階段。他指出,從近期中國政府在和周邊國家的外交和經貿合作以及項目簽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在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不遺餘力,而且經過3年多的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目前已經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結果,已到了進一步升華的拐點上。
「一帶一路」自2013年提出,2014年成為國家三大戰略之一,2015年完成頂層規劃設計。2016年以來,「一帶一路」已經進入全面落實階段。3年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同4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今年5月於北京舉辦,這是中國首次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舉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論壇,也是中國繼G20杭州峰會之後,再次就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努力和中國的貢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此前透露,這將是2017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重頭戲,中國將通過舉辦論壇,擘畫「一帶一路」建設藍圖,深化彼此發展戰略對接,推動更多合作項目落地,為打造開放型經濟格局、提振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上市公司參與熱情高漲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在這3年裏紛紛加快了對沿線國家戰略布局的腳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陸續出台支持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和工程承包的政策,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較好效果。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3個國家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同比下降2%,佔同期總額的8.5%,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對外承包工程方面,2016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8158份,新簽合同額1260.3億美元,佔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同比增長36%;完成營業額759.7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47.7%,同比增長9.7%。
在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深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深市共1870家上市公司,其中約219家上市公司以不同方式參與了「一帶一路」,其中主板123家,創業板36家,中小板60家。該報告指出,深市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的主要方式有在直接在當地設立子公司並開展業務(對外項目投資、對外設立子公司及對子公司增資、對外開展購銷業務、貨物直接銷往當地、直接從當地進口採購、和當地政府簽訂重大協議、和當地企業簽訂重大協議、從當地引進技術等)、收購當地資產等,其中主要的參與方式為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另外,深市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的主要國家分布於東南亞和歐洲地區。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一帶一路」戰略的「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發展理念來看,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多多,從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公路、航空等領域,到貿易暢通領域的電商平台、原材料貿易等,上市公司參與沿線國家的戰略布局均有受益的可能,並且對企業轉型升級也頗有幫助。
輸出基建為主優勢產能
深交所的報告提到,深市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總體表現出以下5個方面的特點:業務分布上,以在當地直接開展業務為主;行業分布上,以產能過剩行業為主;地域分布上,以東部沿海省份為主;參與主體構成上,以國有控股公司為主;融資方式上,以公司自有資金為主。
報告指出,在行業分布上,以產能過剩行業為主;深市主板涉及「一帶一路」的公司,大多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據不完全統計,主板49家業務量較大的涉及「一帶一路」的公司分布在14個行業中,並集中在製造業、房地產、礦業、紡織業、批發業、橡膠和塑料行業這6大行業,合計佔比達到81.63%。
「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要是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為主,比如路橋工程、港口碼頭等這些中國在過去20多年發展當中已具備戰略優勢和實力的領域。」劉國宏說,中國在路橋工程、高鐵、建築等領域的施工技術和經驗遙遙領先全球其他國家,這些經驗和技術的輸出已經具備大時代戰略的支撐要點,能夠很好地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這方面的需求。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領域有兩個,一是簽署雙邊和多邊政府合作協議;二是產能合作。深交所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央層面已經不再使用「富餘產能」或者「過剩產能」的表述,使用的是「優勢產能」,一方面前述表述方式容易引發對方國家和地區的質疑,另一方面中國對外輸出的確實有相當比例是中國國內具有一定技術和市場優勢的行業。
劉國宏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的不僅是中國過剩的產能和過去成熟的產業發展經驗,也需要中國成熟的高端裝備和優秀的企業管理經驗。他指出,在戰略布局上,未來中國輸出更多的將是高端製造業、高端裝備、信息技術、工程施工技術等優勢產業。
國企搭台 民企唱戲
在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中,央企、國企以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資源優勢,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主力軍,這些國資背景的企業以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在一定程度上為民企走出去創造完備的路線、交通、資源、產業園區等基礎條件。而民營企業緊跟隨後,不斷地加快戰略布局,探索其中蘊藏的機遇,因此,中企走出去逐漸形成了「國企搭台,民企唱戲」的格局。
深交所在報告中也提到,「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對其經濟形成制約。深市水利、電力、工程承包等行業上市公司積極開拓基建市場,海外訂單大幅增長。圍繞「一帶一路」布局國際基建市場的公司中,大型央企是主力。除央企外,很多民營企業也通過多種方式踐行「一帶一路」戰略。報告顯示,參與主體構成上,國資佔絕對主導地位。目前主板市場共有281家國有控股企業,佔主板公司的比例為58.79%。從涉及「一帶一路」戰略的49家公司來看,30家實際控制人為央企或地方國資,佔比為61.22%;83單業務中有58單為國企上市公司主導參與,佔比69.88%。這充分反映出國企是響應「一帶一路」戰略的主力軍,參與更為深入、活躍度更高、積極性更強。
涂永紅認為,在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中,央企、國企這些有國資背景的往往參與的是規模較大、投資回報較長的項目,因為民企在這方面的資金和資源實力不夠。「因此,像基建類這些投入時間較長、回報慢的項目由央企國企來參與比較好,而加工貿易和消費品貿易這些領域比較契合民企的產品,企業應該找準定位。」
劉國宏指出,央企作為牽頭或者作為骨幹,引導和帶動民企把更多項目落到實處,可以幫助優秀的民企在國際戰略機遇上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像華為、中興這些優秀民企在通訊領域非常具有優勢,其他方面可供民企參與的非常多,比如在相關施工配套、園林綠化等領域中,民企參與其中都大有可為。」
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在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融資層面,一方面中國成立了包括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多方參與的金融機構,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政策性和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支持。儘管如此,企業融資問題仍被認為是目前「一帶一路」最大的制約因素,融資成本較高,企業在境外獲得國內資金較為困難,並且國內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配套服務要落後於其他國家競爭對手。深交所報告提到,以中國和日本競標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為例,日本企業競標集合體提供的配套資金支持非常有吸引力,長期貸款的資金成本只有不到1%,相比之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在內的國內金融機構無法提供如此低廉便捷的融資手段,雖然中國企業競標體最終拿下該項目,但付出的代價是該高鐵項目並不需要印方提供政府主權擔保,這不但與國際通行慣例不一致,給中方企業帶來非常巨大的風險,並且也使得中國企業在參與隨後的其他項目競標時也面臨著其他國家提出相似的要求。
深交所報告認為,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離開金融業的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船將會因「貧血」而無力遠航。但在目前,中國金融業「走出去」的步伐總體上顯著滯後,資本市場的作用更是亟待加強。
「上市公司介入『一帶一路』有天然的優勢,比非上市公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劉國宏說,借入資本市場的優勢和信用,上市公司在融資渠道包括信貸支持上都有它的優勢,並且一旦企業走出去,還有可能獲得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持。
至於中國加強資本管制和收緊再融資政策對「一帶一路」企業走出的影響,劉國宏認為影響不大。他指出,因為「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不會因資本管制而限制企業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投資,企業反而會在這方面獲得國內和國外的資金支持。
海外挑戰與機遇並存
隨著「一帶一路」峰會的臨近,相關概念股在短期內依然炙手可熱,表明市場對「一帶一路」戰略抱有較高的期望。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其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制度和文化上的差異、項目收益不及預期等不確定性因素有可能令走出去的企業蒙受損失。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一帶一路」在歐洲的一個標誌性高鐵項目——匈塞鐵路正遭歐盟委員會調查。調查將評估該鐵路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及是否違反歐盟有關法律。這是中國鐵路在歐盟的首個項目,調查或使歐盟與中國出現矛盾。
涂永紅認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現實中不乏企業失敗的案例,畢竟企業要面對國內外在文化、法律、勞工和制度等方面上存在的差異,以及沿線國家的貪污腐敗等問題,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保護還是需要加強的。
「從中國政府過去3年在『一帶一路』的推介實施和部署戰略層面來看,中國目前已經具備在『一帶一路』繼續發力而且進一步深化的戰略基礎。」劉國宏說,預計未來中國政府在深化和細化「一帶一路」項目落地,以及進一步強化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力度上還會加大。可以明確的是,中國政府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實現戰略目標的決心不僅不會改變,而且還會進一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