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深港學子憶國恥 警鐘長鳴中英街
2017年 03月 20日 02:43    香港商报
 

   深港學子憶國恥 警鐘長鳴中英街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一街之興衰,關乎國勢;百年之榮辱,窺於一斑。中英街,一條長不到250米、寬不足4米的小街,卻承載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歷史的悲歡轉換。它既記錄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及香港回歸的成就。3月18日上午,「中英街3.18警示日」活動在深圳沙頭角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場舉行。「當、當、當……」隨著中英街警世鐘第16次敲響,低沉雄厚的18聲鐘聲響徹深港上空,警示后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周年。今年「中英街3.18警示日」活動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主題,數百名深港兩地的小學生及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以詩歌誦讀及大合唱等形式,共同緬懷歷史,展望未來。當天上午,400多名來自深圳和香港的居民、師生代表和東江縱隊老戰士及廣東邊防六支隊官兵等各界人士齊聚中英街。「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在一陣陣鏗鏘有力的誦讀聲中,中英街警示日活動正式開始。60餘名來自香港福德學社的學生與深圳小學生代表齊聲誦讀《滿江紅》和《少年中國說》,用稚嫩的聲音傳達了當代少年的精神面貌。整齊劃一的朗誦聲讓人深切領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激發愛國熱情,堅定「中國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則身著統一服裝,以一段鼓舞士氣的經典詩詞《致侵略者》,深刻緬懷了為新中國解放奉獻出生命和熱血的老一輩革命者氣壯山河的大無畏精神。居住中英街的深港居民方陣合唱《走向復興》,駐守中英街的六支隊「沙頭角模範中隊」官兵在警世鐘前重溫入黨誓詞,并參觀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主題展覽。活動現場,香港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張肖鷹,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第六支隊政委李濤,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深圳市文明辦主任吳定海,鹽田區委書記杜玲,鹽田區委副書記、區長吳德林,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會長沙錦濤等深港嘉賓一起登上中英街1號界碑前的警世鐘亭,共同鳴鐘。低沉雄厚的18聲鐘聲響徹深港上空,警示后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警世鐘第16次敲響

  「1898年的今天,中英雙方根據《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完成了沙頭角的勘界,沙頭角從此被迫一分為二,街內的界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定海在「中英街3.18警示日」活動上表示,「2002年以來,我們每年在這里敲響警示鐘聲,就是為了讓警鐘長鳴不息,警示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記者了解到,深圳市「中英街3.18警示日」系列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6屆。今年是中英街警世鐘第16次敲響。自2002年起,鹽田區將每年的3月18日設為中英街警示日,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2003年,深圳市委宣傳部與鹽田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中英街3.18警示日」系列活動,每年結合重大歷史事件周年紀念、重大節慶活動,精心選定主題,開展系列活動。16年來,深圳市先后舉行大型升旗儀式,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覽、館長論壇、學術研討會、大學生團日、邊防戰士黨日、「孝感鹽田」千人誦讀、中英街回歸10周年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動。藉由系列活動的形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相結合,與現代文明禮儀相結合。16年來,每年的3月18日,都會有數百名深港兩地居民和學生聚集到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場,在鐘聲中銘記歷史,警示著廣大中華兒女「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中英街文化

  內涵躍升

  「中英街3.18警示日」系列活動也受到國家文化部的重視,并將其列入2016年度全國對港澳文化交流重點項目,逐步成為深圳、廣東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愛國主義教育品牌。2015年,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升級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悉,深圳市鹽田區委、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挖掘中英街的歷史文化資源。圍繞「中英街3.18警示日」每年的紀念活動主題,鹽田區委區政府不斷創新活動舉辦形式。從最初的鳴鐘儀式、主題論壇、圖片巡展,到制作大型文獻紀錄片《百年中英街》,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愛國愛家愛校園」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中英街歷史文化之旅、「鳴響警示鐘聲,開啟文化心靈」中華文化校園巡講等,內容由單一變系列,時間由一天延長到全年,地點由中英街擴展到校園、社區,時間跨度越來越長,覆蓋範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通過「中英街3.18警示日」主題活動的舉辦,也使中英街的歷史文化得到不斷挖掘與傳承。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鹽田區加大了對中英街的投入和保護力度,推動歷史文化遺產的融合發展,開發了中英界碑、吳氏宗祠、天后宮以及魚燈舞、客家山歌、天后寶誕等一大批國家級、省市級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英街的文化內涵得到進一步提升。

  深港居民寄望國家更強盛

  儀式結束后,香港小學生代表又參加了「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主題展覽、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展覽和「民族精神代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推廣等主題教育活動。香港福德學社小學今年共有26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參加活動。香港福德學社小學校長梁志文表示,每年都會參加警示日活動,這一主題活動提升了香港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實地參觀讓學生印象深刻。香港福德學社小學四年級學生麥嘉懿說,班上的同學們都很了解3.18的歷史,老師也經常教導他們要銘記這段歷史,不忘國恥,「中國人一定不能忘了這恥辱,中國要變得更強大,我們學生要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報答社會,報效祖國」。

  「我們參加活動學習了更多的歷史知識,對中英街歷史由來有了更深的了解。」來自鹽田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四年級學生李亦浩賢說,3.18警示日讓他們銘記歷史,不忘歷史,「我們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努力讓國家復興,變得更強大。」

  「連續幾年參加活動,感覺人越來越多了,深港兩地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了,我們香港居民經常來沙頭角,對這里的感情特別深,長久以來我們都是一家人。」新界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說,3.18警示日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警示和啟示,國家經過很多磨難才有今天,深港要更加團結,一起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奮斗。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會長沙錦濤則表示,香港回歸20周年,中英街小區的香港人早已比原居民還多3倍,回歸后很多港人都搬到中英街住,人心的回歸才最重要。

  「現在國家比以前富裕了,但是還不夠強大,還要加強建設,我們老了,年輕人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牢記歷史,奮發圖強,年輕一代人進步了,國家也就進步了,國家富強了,就沒人敢欺負了。」東縱老戰士黃冠玉老人每年都參加警示日活動,他說,每年參加鳴鐘儀式,心里都倍感激動。

  「作為一名駐守在中英街的邊防軍人,今天能夠參加『3.18』警示日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中英街記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我們作為一名軍人,肩負著保家衛國的使命,責任重大。」沙頭角十三中隊的指導員鍾思鳴說。

  前世今生話中英街

  3月18日,是深圳沙頭角歷史勘界日。1898年6月9日,中英兩國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依據條約向清政府提出了租賃新界的要求。次年3月16日,中英勘界代表來到沙頭角,按照《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勘定「新界」北部邊界。3月18日,中英勘界代表完成勘界,原新安縣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島嶼及海域劃歸英國,為期99年。從此,「同走一條街,共飲一井水」的沙頭角居民被迫以界碑為線實行「分治」,形成了英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中英街」也由此而來。百餘年來,中英街內的人民經歷了從屈辱走向抗爭、崛起、復興的歷史滄桑。新中國成立后,沙頭角得到解放,廣東省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理,沙頭角成為邊防禁區。80年代初,隨著鄧小平「改革開放」口號的提出,深圳經濟特區誕生了,中英街也迎來了商業興旺發達的春天。憑藉毗鄰香港的特殊位置、免稅街的獨特優勢,以及琳瑯滿目的百貨商品,中英街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游客。中英街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1997年7月1日,隨著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英街也從「一街分治」向「一街兩制」轉變。生活在這里的大陸和香港同胞成為了一家人。2002年,深圳鹽田區委、區政府將3月18日定為「中英街3.18警示日」并舉辦首屆鳴鐘儀式,警示后人勿忘國恥。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