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九州評彈

中企海外併購遭遇雙重夾擊
2017年 03月 20日 00:00    香港商报
 

    中國萬達集團去年11月與美國迪克克拉克制片公司達成的一宗10億美元的交易確定終止,前者為此將支付高達5000萬美元的「分手費」。雖然不知萬達終止交易的具體緣由,但外界猜測其難以獲得將資金轉往境外的相關批准是關鍵之一。

    資本管制潑冷水

    實際上,萬達海外進軍遭此狙擊并非是偶然的個案,而是內地企業海外併購遭遇資金難以出海困境的一個縮影。進入2017年以來,受中國政府加強資本管制的影響,2016年風風火火的海外併購熱潮目前已驟然降溫,諸多企業因為無法支付收購所需的款項,最終只能「望洋興叹」。在這些受阻礙的企業里頭,甚至不乏大型國企的身影,規模較小的民企自然也「無法幸免」,一些備受矚目的大型併購交易因此陷入停滯。可以說,自家門前設立的這項加強版監管措施,委實成了企業走出去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中國在過去的十年致力於鼓勵中資企業赴海外收購資產,單2016年規模就高達2200億美元,超過此前一年的兩倍,凸顯出中國在全球的崛起以及中國企業的強大。但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下降,中國政府對外匯進行了更嚴格管制,一些經過艱苦談判贏來的投資項目因無法按期付款履約,最終只能撒手作罷。目前外界還很難對中國外匯管制所產生的影響做一個準確的定論,而這些受到篩選的企業除了暗地里抱怨之外別無他法。本來在這波中企海外併購潮里,也存在著不少因擔憂人民幣匯率貶值而想方設法藉機外逃的資本,中國政府對此進行一定的管理也在情理之中。從中國高層官員近期的發言來看,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并不鼓勵那些非理性、盲目的海外投機行為,因此進行了必要的指導。

    遭安全審查夾擊

    當然,政府加強資本管制手段并非是中企海外併購項目交易停滯的唯一原因,項目所在國加強安全和技術審查也是令中企抓破頭皮的一道門檻。過去兩年,中資公司動輒上百億的大手筆交易震驚全球,自然也就引起了一些歐美國家的注意,這些國家日益擔憂自身的核心技術旁落他人之手。出於安全和技術保護的考量,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投資加大審查力度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最為著名的收購案例或許要數中國化工斥資430億美元收購歐洲種子生產商先正達了,此項交易遲遲未能達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制於歐洲反壟斷機構的長時間審查。美國政府去年年末也阻止了一家中資公司收購德國晶片制造商愛思強的交易。此外,中資公司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的交易同樣也觸動了德國經濟部的神經,他們心這項交易會影響到德國汽車制造業的未來。

    雖說企業發起的跨國併購符合資本市場以大吃小、強強聯合的邏輯,但當涉及到一些不可言說的領域時,所在國豎起壁壘強加攔截似乎也無可厚非。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在內外雙重夾擊的情况下,今年的中資企業海外併購潮恐將大打折扣。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