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研究中國28個行政及經濟中心城市,最新出籠的「機遇之城」報告,顯示出一個有趣現象,北方城市與南方城市差距正在逐漸拉大,中國經濟中心有不斷南移之勢,中國北方城市活力明顯不及南方城方。北京、上海、香港被列入國際板,不在機遇之城研究範圍內,廣州、深圳、杭州、武漢、南京得以躋身前五,無一座北方城市,即便是把觀察範圍擴大,前12的城市中,只有天津和西安兩座北方城市,。再從目前引領中國經濟的三大城市群分布來看,進入前12名的城市中,環渤海城市群中只有一個,天津位居第9。而珠三角城市群中,則有3個,廣州、深圳位居前1、2名,珠海排在第11名。長三角城市群中也有3個,杭州、南京,蘇州排在第10名。不論從排名還是數量來說,三大城市群比拼中,環渤海城市群都落在了最后面。北方的龍頭城市群尚且如此,其他北方中心城市更不容樂觀,在這份名單所列的28個城市中,排名在20名之后,除了處於西部的貴陽以外,清一色的北方城市,哈爾濱處在幾乎墊底的第27名。如果有人說,由普華永道與中國發展基金研究會共同發布的這份機遇之城名單,貶低了北方城市。那麼再來看另一份名單,目前已經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有8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正在爭取進入該陣營的有瀋陽、南京、西安、長沙、杭州、青島、寧波、廈門等多個二線城市。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在南北比較中,北方城市都處於下風。因此,中國經濟中心不斷南移,所言非虛,而且此種趨勢還在不斷擴大之中。不僅經濟中心在南移,教育中心也有南移之勢,北大、清華、中科院這些中國北方一流的高校目前都在深圳建新的本科校區,深圳提出未來將新增十所具分量的大學。北方的高校除了北大、清華以外,對本科就讀的學生來說,其吸引力也整體弱於華中、華南等高校,北方高校之所以在南方布局,也有吸引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優質生源的考慮。多方統計顯示,上海、廣州、深圳等南方經濟發達城市的優秀中學生,更願意降格以求,在本地就讀,他們認為南方城市更有發展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將拉大南北差距
那麼,目前中國正在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會否令到北方城市找到新一輪崛起的機會?筆者以為,從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來看,作為中國經濟區域體量最大(GDP占中國六分之一以上)的粵港澳大灣區,有可能最先脫穎而出。今年「機遇之城」首次將珠海納入研究範圍,正是看重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戰略地位。尽管綜合排名只排在第11位,但是在「交通和城市規劃」這個考量指標中,珠海和深圳攜手并列第一。伴隨今年底港珠澳大橋通車,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地位還會進一步得以提升。而且,現在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到中山的通道,將拉近珠江兩岸城市群的聯繫,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最繁華經濟帶的雛形已現。放眼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多集中於灣區,紐約、三藩市、倫敦、東京灣莫不如此。從中國現有的版圖來看,渤海灣、北部灣都是半開放式,基於戰略安全和地區穩定發展角度來說,它們都明顯不及粵港澳大灣區,因此擁有強大祖國后盾的粵港澳大灣區,最有可能成為中國與世界媲美的國際大灣區,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最好的跳板。從目前進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布局來看,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走在最前面。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反應更快的粵港澳城市群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這無疑將進一步拉大南北城市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