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生活與人文周刊

共生宣言拒絕七年之癢 「深雙」主場進駐城中村
2017年 03月 26日 00:00    香港商报
 

    「展覽不是解決方案,不是一個有著大團圓結局的制作,而是一個出發點。它是起點、轉折和探險。」3月20日下午,在深圳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辦的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2017深雙總策展人孟岩引用小漢斯的話提醒聽眾,本屆雙年展有意借鑒作為當代城市中另類存在的城中村發展模式,即「既有自上而下非常嚴謹的規劃和策展,同時也有自下而上自我組織。」

    「兩者的共生」正好呼應了本屆「深雙」的主題「城市共生」。孟岩強調,這樣一種策展模式也會對雙年展本身的機制實行一定程度的批判。香港商報記者金敏華

    

    不知不覺間,「深雙」已來到第七屆。本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計劃於今年12月15日開幕。總策展人為眾望所歸的強力組合侯瀚如、劉曉都和孟岩。劉、孟聯合創建的URBANUS都市實踐事務所是世界上不多的以一座城市為主要實踐基地的知名建築師事務所,自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在深圳從事城市與建築相關的設計工作,且對城中村有著持續和深入的研究和介入實踐。侯則是出自廣東、聞於世界的策展人、評論家,現任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和國立建築博物館(MAXXI)藝術總監。已經走過12年發展歷程的深雙幾經波折,最終還是有驚無險地進駐深圳具代表性的城中村南頭古城。深雙組委會副主任、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許重光解畫道,城中村的問題在歷屆深雙都有研究和討論,但這一次把它作為主要內容,「可能是史無前例的」;「作為這一次雙年展主展場,南頭古城與深雙結合后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相信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主展場進駐城中村,將是本屆深雙可能產生的最大張力所在。孟岩描述道:展覽將遍布南頭古城的大街小巷、綠地廣場、住宅和廠房之中,它有時僅僅是輕輕的城市介入,讓展覽植入日常生活,鼓勵漫游式的發現和驚喜,呼應喬治布雷希特所稱的:「最重要的事件正是那些發生在街道上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這樣的場面也會出現在羅湖、鹽田、光明等城中村實踐分展場,在與主展場形成聯動與互補的同時,發揮深雙作為城市問題討論平台的帶動和交流作用。

    

    為城中村現場量身定做

    

    深雙對城中村的關注由來已久。自2005 年首屆深雙就特別組織了城中村單元,之后歷屆對城中村的研究不斷深入,多角度探討城中村在城市與社會結構中的重要角色和積極作用,以及各種改進的可能性。這十幾年來社會對城中村從單一的負面評價諸如「城市毒瘤」以及簡單粗暴的推倒重來,逐步轉向客觀評價和環境整治提升,和深雙在這一領域的不斷探討不無關系。深雙組委會對展場的選擇,從華僑城創意園的舊工業區到市民廣場這樣的公共空間,從蛇口的舊工廠再到南頭古城這樣充滿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多重意味的公共區域,深雙一直堅持展覽對城市的策展作用,不僅旨在激活一座廠房一個區域,而是激發更多公眾討論和社會議題。為什麼今年的深雙選擇城中村作為主展場?孟岩認為,城中村在城市中長期處於「未完成」狀態,持續演進、自我繁殖、自我更新,「既是深圳城市化向內深耕的最新前沿,也是觸及城市平衡發展的最后底線。」他在率領記者踏勘現場過程中,就南頭古城中蕪雜多樣的建築形式赞叹不已,認為「幾乎是全光譜式地展示了從清代到今天不同時期的建築樣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哪個建築是哪個年代的。它的價值不在於審美,而在於完整保存了那個時代的材料、結構,甚至是社會樣本。」孟岩反問,為什麼只有美的才是好的?「城市也應該容忍那些長得醜的建築存在,它們的存在也有其價值,當然你可以不喜歡它。」他特別提及,今天的建築保護,包括城市保護,在理念上已經出現很大變化。「過去只是保護單個建築,現在要保護一個階段的歷史、保護一種生態。這絕對不是通常所說的建築有多漂亮、多獨特、是不是地標,不是這個層面上的意義。我們向城中村可以學到的特別多。」多年來,城中村成為新來者真正的落腳城市。策展團隊對本屆展覽選址城中村感到尤為振奮,「城中村展場環境的特殊性迫使我們必須重新定義、重新思考展覽的結構和體驗。我們希望引發關於城市生存和演變模式的更加多元和開放的認識和想像,并進而批判性地重新考慮城市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這將是一屆為城中村現場量身定做的雙年展,它的主題與內容旨在涵蓋全球視野下的另類城市化經驗和先鋒實驗。本屆深雙將突出展覽內容的在地性,結合城中村的特殊空間類型,以日常生活熟悉的主題為切入點,對城中村進行深入探索和反思。不再把城中村視作需要改造的對象,而是把城中村作為探求新的城市成長模式的出發點,因此展覽將植入城中村并與城中村有機更新同步。參展單元的國際化構成擬將城中村與全球各地極具特色的另類實踐并置於城市、建築、藝術與文化互動過程中加以研究與討論,為公眾呈現一個既充滿未來想像又直面生活現實的展覽現場,并在呈現方式、大眾導覽、公眾教育及村民參與上最大程度地調動公眾對於雙年展、對城市議題的關注與參與。

    

    「共生」宣言呼喚多元

    

    與世界上其他雙年展不同的是,「深雙不僅是展覽現場,也同時身處二十和二十一世紀最劇烈城市化的現場。從深圳到珠三角,城市本身才是最大的展場。」本屆深雙作為城市介入的手段與古城的有機更新高度吻合,充分銜接。展覽主題「城市共生(Cities,Grow in Difference)」,不啻是一則宣言,倡導文化、社會、空間多層面的共生。當代中國的造城運動在權力和資本裹挾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城市面貌漸趨同質化和單一化。近年來旨在提高生活品質的「城市更新」把層積豐富的歷史街區和多樣雜糅的城市生活進一步清除,代之以全球化、商業化的標配。面對這樣的現實,策展團隊指出,我們需要一種「共生」的城市模式,我們應該自覺地反抗單一和理想化的未來圖景,因為城市本質上就是一個高度复雜的生態系統。「城中村空間的價值正在於其包容性和多元性。」

    「城市共生」是文化、社會、空間多層面的共生。正如深圳是「自上而下」理性規劃與「自下而上」自發生長的共生,城中村是城市與村莊、歷史與現實、混亂與秩序、創造力與流動性的异質合體共生,作為本屆深雙主展場的南頭古城則是歷史古城與當代城中村的异質同體與共生。「城市共生」也是對未來年輕人創新能量與激情的承載,在各種標準、規範之外,自由的心靈、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靈魂需要在城市中尋找新的栖居地。在「城市共生」的主題之下,本屆深雙是尋找新的理論、新的實驗和新的實踐模式的平台,是注重「發現」而非預先設定的交流空間,是一個不斷生長的雙年展。

    

    「藝術造城」激發想象力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探討,在以往「城市/建築」基礎上,本屆深雙首次正式涉足「藝術」領域,分為三個板塊:世界「南方/都市」村莊和藝術造城。總策展人劉曉都介紹,整個結構還處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未來幾個月將不斷豐富。世界帾南方:為展覽主題「城市共生」提供討論的背景、視野和立場,「我們是從一個更大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緯度去探討城中村話題。」即以「南方」的視角來觀察和探討城市發展的各類議題,具體通過「世界聚落:從自然到人工的聚居生長機制圖譜」、「南方/南方:多樣性的現實、實踐與批判」、「嶺南、客家與深圳:差异的現代性」等三個子板塊呈現。都市帾村莊:以「雜糅與共生」作為副標題,全方位為深圳及全中國舊城更新提供知識積累、工具平台及實踐樣板。將設定「城中村檔案館」、「城中村演武場」和「城中村實驗場」三個子板塊,試圖從三個方面向城中村空間學習并嘗試提供一個城中村可能的未來。同時策劃特別活動猁猁城中村群藝館,強調村民參與,將展覽本身通過「群藝館」的方式融入到城中村的日常生活之中,建構起展覽與城中村生活的嵌入式互動關系,激發出城中村的潜在活力。藝術造城:城中村是「人民造城」與「官方造城」模式互相較量與促進的範例。那些被官方城市規劃模式和制度所忽略和排斥的造城方式,其實最能體現生活活力,并提供創新的靈感和資源。深雙首次引進系列「藝術介入城市」計劃,試圖利用當代藝術充滿活力和創造性的表達介入城市生活,它的終極目的是在經典的建築和城市之上,增加一個更有活力、更有創意、更開放的系統。總策展人侯瀚如認為,藝術的存在是普通居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可能經常忽略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的美學感受對於他們生活品質的重要性」。通過藝術的介入,希望把城市生活的豐富性加以強調;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介入使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他們有藝術創造的天分。「藝術的介入和『造城』,不是簡單地制造一個好看的環境,更多的是對人們內心更有想象力的一種啟發。」

    

    追根溯源探索深港未來

    

    南頭古城自晉代以來轄區就包括香港、澳門、東莞、珠海,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香港被從新安縣割去。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在南頭古城舉辦深港雙城雙年展尤顯意味深長。創辦於2005年的深雙自2007年開始與香港雙城聯動,演變成「深港雙城雙年展」,迄今整整十年。深圳展和香港展雖然雙方在機制上各有差异,在展覽內容、人員交流上一直有持續合作和互相學習。深港地理位置唇齒相依,所面臨的城市問題也有共通之處,例如2011深雙就有專門的展項探討深港共同面臨的生態與基礎設施問題;在2013深雙的「城市邊緣」主題之下更有關於深港專題展、價值農場等項目探討深港邊界未來的想象,學習城市經驗,等等。2017在南頭古城這個深港澳之根,深雙將繼續探討深港合作,站在歷史源頭,通過建築與藝術想象未來。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