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曾被視為台灣民主里程碑的318太陽花學運已過去3年,如果不是當年的「學運領袖們」、如今的第三大黨「時代力量」的立委們,重回立法院抗議,公開大聲批判民進黨沒有落實他們當年的訴求--速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烏雲籠罩下的兩岸同胞,似乎已經把在立法院躺了3年的兩岸監督條例遺忘了,實在不應該。
不過,說來也諷刺,目前兩岸已陷入冷對抗,不僅當年已通過的服貿停擺,貨貿為首的待簽協議也一并延宕,兩岸其他協商談判更因官方渠道中斷而遙遙無期。在此情况下,「大綠」(民進黨)不著急,「小綠」(時代力量)卻急得跳腳,尤其是兩岸烏雲未散,毫無協議可監督之際,將監督條例再次擺上台面。更讓人不解的是,藍綠均甲級動員來對待此次審查,過程卻又是政治口水橫飛,不見具體政策推動,結果還是因綠營各種阻擾而再次「流產」,不免讓人質疑綠營人士這是鬧哪般。
太陽花--綠營高升墊腳石
如今回看這場民運,太陽花更像是大小綠默契配合,成功導演的一出民主鬧劇。「小綠」們的賣力演出,借服貿協議的導火線點燃民怨,民進黨人又是聲援、又是現身力挺,更是明里暗里提供各種幫助。結果就是,民進黨踩著太陽花學運的墊腳石實現再度執政,卻不忘這幫功不可沒的「盟友」,大選中投桃報李禮讓數席立委,將一手培養的「盟友」送入政壇,擠掉老牌深綠政黨台聯,成為立法院第三大政黨。
520之后,大小綠繼續聯袂表演,先是對太陽花成員撤訴,順便將馬英九推動的課綱微調拿下,繼而又是去蔣化、去孔化,企圖將兩岸分裂演繹到極致。
從這個角度看,太陽花不僅不是台灣民主的深化,反而是催生民粹的毒瘤。一場太陽花學運,不單單是扳倒了國民黨,令台灣政治版圖發生逆轉,還令兩岸關系全面停擺,助燃了個別政客鼓動的反中、仇中情緒。太陽花不但毀約服貿、叫停貨貿,還給兩岸的正常交往設置更多所謂的民主監督,只要有不滿就暴力阻撓,直到當局妥協,最后都變成了阻礙兩岸交往的絆腳石。由此一來,只要兩岸監督條例不過,兩岸就不可能簽訂協議。即便是條例過關,個中如此繁多的審查規定,加上「兩國論」的條款,協議也會在冗長的「挑刺」中無限期擱置。
太陽花--台灣民主照妖鏡
因此,小綠們義正嚴辭的抗議,大綠們甲級動員擺出審查姿態,其實都是假的啦。這次監督條例審查,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提出要退回政院聯席審查而「流產」。試問,如果說國民黨執政無法滿足各種訴求,如今民進黨全面執政應該水到渠成。不過,民進黨人還不一樣一次又一次的以各種藉口阻擋,至今甚至未提出自己的版本。如果真要落實太陽花訴求,怎麼還自打嘴巴,退回政院,讓原本不該參與進來的「國安」系統、「外交部」加入審查,唯一的解釋就是言行不一,心里根本就不是想要審查兩岸監督條例。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算是說出了心里話,「兩岸監督條例沒有這麼急切要處理啦。」確實如此,因為根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實,大綠小綠互相幫助、互相攻訐,種種恩怨情仇,一切的「怪象」都源於兩個詞--「選舉」與「選票」。目前兩岸僵局無法解套,蔡英文民調卻斷崖式下降,加之近來一例一休等爭議不斷,此時來檢視兩岸關系,做出一副改善兩岸關系的姿態,對民進黨而言不僅可以轉移焦點,更能收獲印象分。尤其是2018年選舉日益臨近,如果按目前態勢,民進黨失守部分政治版圖的幾率很大,綠營需要開始著手為選舉鋪墊,制造更有利選情的輿論戰,挺過執政后的首次重大選舉。
因此,工商界呼吁也好,台灣需要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審查兩岸監督條例是否對民進黨贏下2018、甚至繼續執政有幫助。由此看來,這場審查大戲遠未到劇終時,此次再度炒作,只不過是再次印證了太陽花只是一面照妖鏡。
原來海水退潮后,沒穿褲子的,不只是民進黨,還有時代力量。原來,時代力量不是進步的力量,而是代表民粹的退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