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生活與人文周刊

千年古絲路,悠悠駝鈴響。琵琶、胡琴、阮;二胡、箜篌、笙,一曲曲律制多變、豔麗動人的組曲,傾訴著悠遠
2017年 04月 02日 00:00    香港商报
 

    重現龜茲樂神韻

    香港中樂團音樂會奏響絲路幻想

    千年古絲路,悠悠駝鈴響。琵琶、胡琴、阮;二胡、箜篌、笙,一曲曲律制多變、豔麗動人的組曲,傾訴著悠遠的絲路密語。3月28日晚,「絲路幻想」香港中樂團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隆重登場。在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的執棒下,身著中式服裝的香港演奏家們,為觀眾獻上周吉《龜茲古韻》組曲、顧家輝電視作品《上海灘》等經典港劇主題曲組曲、趙季平薩克斯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曲》、伍卓賢《唐響》等4部作品。或清脆悠揚,或慷慨激昂的樂音,訴說著古與今繁榮的時代旅程,奏響古絲路上中西文化交融的悅耳華章。香港商報記者林麗青陳柳燕

    中西交匯演繹絲綢古韻《唐響》串起古與今

    鼓點密集的打擊樂合奏、直擊人心的管子獨奏,持管吹奏的青年演奏家在舞台前方緩緩移步,悠悠惆悵的音符一串串灑下。猶見一人,一駝,在絲綢之路的茫茫沙海中緩緩前行。大漠孤烟,長河落日,無盡傷懷……一曲方罷,掌聲雷動。

    香港中樂團音樂會以一曲周吉的《龜茲古韻》組曲拉開序幕。閻惠昌告訴記者,絲綢之路有很多文化交流故事。「古絲綢之路的貫通,既讓中原、印度、波斯乃至希臘、羅馬等地的民族音樂文化傳入龜茲,也令以『龜茲樂』為代表的西域樂舞東漸西移,對中原、日本、北韓和歐洲諸國產生影響。」他說,「《龜茲古韻》組曲獨具西域特色,非常符合此次『一帶一路』音樂季的主題,故被選為本場音樂會的開場曲目。」舞台上,中式樂器編鐘、琵琶、古箏、揚琴、箜篌、嗩吶、鼓、鑼、鈸等,通過多聲部技法的巧妙合奏,共同演繹出濃郁的維吾爾民族音樂風格,再現了古老而動人的西域龜茲樂風采與神韻。

    由趙季平創作的《絲綢之路幻想曲》薩克斯協奏曲也成為了此次音樂會的重頭戲之一。來自法國的薩克斯演奏家克里斯蒂安·華茲與中樂團的演奏家們,一同演繹了「霸柳曲」「古道吟」「涼州樂」「樓蘭夢」「龜茲舞」5個樂章,將觀眾帶進了古絲綢路上的音樂之旅。據閻惠昌介紹,這是其與克里斯蒂安·華茲的第二次合作,「克里斯蒂安·華茲用西方薩克斯演繹絲綢古韻,其吹出來的中國古味深得大家赞賞」。

    而后,一曲由香港作曲家、笙演奏家伍卓賢創作的《唐響》,通過編鐘、編磬等古老的樂器創新演奏,讓古老沉澱與現代活力交融,樂曲以傳說中的唐代古韻為起點,帶領觀眾穿梭於中國古今繁榮盛世,時而置身古代宮廷,時而置身現代都市。

    值得一提的是,《小李飛刀》、《射鵰英雄傳》、《上海灘》等多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顧嘉輝創作的香港經典電視劇主題曲目,將觀眾帶入了滿滿的香港記憶之中。閻惠昌坦言,「這些故事很多發生在絲綢之路上,伴隨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時代印記。」

    創新環保探索民樂新可能

    成立於1977年的香港中樂團,是香港唯一擁有91位專業演奏家編制的大型職業中樂團,享有「民樂翹楚」與「香港文化大使」的美譽。樂團的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藝術影響力輻射全球。當然,除了演奏家們對於拉弦、彈撥、吹管、敲擊等傳統樂器的出色演奏外,香港中樂團改革創新的步伐更是國際聞名。閻惠昌說,「這個創新,表現在我們使用的樂器和別的樂團都不一樣」。

    據閻惠昌介紹,2004年香港中樂團開始進行樂器改革。「樂團胡琴類樂器很多,傳統是用蟒蛇皮制成,但蛇皮對溫度、濕度很敏感,音色不穩定。我們研發了用塑膠制成的環保皮替蛇皮,不僅在音質、音色、音量上帶來質的飛躍,還保護了野生動物,在世界不同氣候地區的演出都經受了考驗。如今樂團拉弦聲部全部使用環保胡琴系列。」

    香港中樂團還擅於在音樂會上與觀眾進行互動。按閻惠昌的話講,「音樂的樂趣不僅在欣賞,也在參與。中樂團的理念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正如此次音樂會現場,當演奏至《射鵰英雄傳》主題曲時,閻惠昌便通過指揮觀眾互動,讓「嚇」「哈」之聲響徹全場,氣氛熱烈。

    民樂指揮后繼乏人指揮大師班培養人才

    相比起「民樂」「民樂團」,閻惠昌更願意用「中樂」「中樂團」的稱謂,因為「它們就代表中國音樂」。他說,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內地各城市的民樂團雖然數量上遠不及西方交響樂團,但發展腳步越來越快,光在北京,職業的民樂團就有4個。閻惠昌坦言,「世界各地很多民族樂團的指揮都由交響樂指揮或團長兼任,有時甚至是作曲家、演奏家客串,專業的民樂指揮人才嚴重缺乏。」閻惠昌以自身經歷為例,「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音樂學院率先在民樂系開設『民族樂隊指導』專業,我成了首屆唯一的學生,受教於夏飛雲老師。沒想到入學半年后,這個專業取消了,我被迫改學交響樂指揮。直到大三下學期專業恢復,我立即提交了跨系申請,回來學民樂指揮。」因在其眼里,中國學交響樂指揮的太多了,「但民樂指揮卻只有我一個,這塊天地我可以發揮得更好。」剛畢業,閻惠昌就被中央民族樂團聘為首席指揮,34歲評為國家一級指揮,「因為民樂指揮人才實在太缺乏了」。而后,閻惠昌曾受聘於新加坡、台灣等地區的中樂團。他發現,數十年來,民樂指揮的匱乏并不是內地特有的現象。「在世界上,優秀的中樂指揮都是缺乏的。除了上海音樂學院、香港演藝學院等有相關課程,中國鮮有高等學院專門設立民樂指揮系。」他說,如今華語地區涌現了大量的優秀民樂作曲家,各大音樂院校也培養了許多民樂演奏家,民樂指揮人才卻一直非常匱乏。他指出,民樂指揮和交響樂指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民樂指揮必須對每一種中國樂器都相當熟悉,要表達出中國音樂特有的神韻和意境,要充分調動身體動作、面部表情來表現不同樂器的特定語言和韻味。」在他眼里「指揮人才就是帶兵的將軍,惟有好的將軍,才能帶出好的軍隊,讓中國的音樂呈現出一個更廣闊的天地。」為此,培養優秀民樂指揮人才,閻惠昌決意以中樂團牽頭培養民樂指揮人才。在他的帶領下,香港中樂團中樂指揮大師班至今已舉辦十屆,其首創的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也吸引了國外的交響樂指揮參與其中。香港中樂團帶動了中樂指揮人才的培養大潮,閻惠昌感到非常欣慰,「如今新加坡、台灣、內地中央民族樂團也已開始在做大師班,已經開始遍地開花」。此外,記者獲悉,今年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也是閻惠昌到香港中樂團20周年。據其介紹,為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今年中樂團將舉辦多場音樂會,包括有「魚躍香江」「千水情」「濟癲斗八仙」「鼓王會群英」等大型演出。此外,香港中樂團亦將於6月,在天津、北京、瀋陽、上海、武漢、成都舉行6場巡回演出,演出曲目以樂團經典曲目為主。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