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臨
影癡嘉年華 230部影片口味雜陳
對於城中一眾影迷來說,將於4月11日至25日舉行的第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無疑是一年中的嘉年華。雖然,要在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30部電影(當中69部為世界、國際或亞洲首映)中選出自己的心水片,還要留意如何留出足夠時間保證能在11個不同的放映場地之間穿梭就位,更要避免熱門好戲一早爆滿不得其門而入的「慘劇」發生,實在是一件體力活。不過,猛片如雲的電影節,所帶來的多元、開放的電影文化和電影生態,不但進一步鞏固著香港作為國際電影交流先驅的地位,為本地創意產業及城市長遠發展提供良好土壤,更捍衛著港人獨有的生活方式。或許我們應該為電影節期間「手快有手慢没」的搶票熱潮暗暗地喝一聲彩。香港商報記者金敏華
「範式轉移:后九七香港電影」與「十年再見楊德昌」
創辦於1976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亦是把港產片、華語片及亞洲電影推廣至國際的先鋒。多年來,電影節不忘創辦初衷,一方面把本地觀眾不熟悉的、主流電影以外的外國精選佳作引進香港,另一方面把香港、華語地區以至亞洲的電影推廣至世界。電影節相信,電影能夠聯繫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發無窮創造力。憑此信念,電影節持續成為亞洲舉足輕重、最負盛名的電影發布及交流平台。影迷不但可觀看世界級的電影,更可與頂尖電影人直接對話、參觀展覽、出席慶祝派對和其它精彩活動。
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依然稟持這一一貫理念,開幕與閉幕電影兩出重頭戲分別選擇彭浩翔執導的《春嬌救志明》及九把刀導演的新作《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其中,影迷期待已久的《春嬌救志明》將於4月11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世界首映,為一連15天的電影節揭開序幕。
《春嬌救志明》是繼《志明與春嬌》(2010)、《春嬌與志明》(2012)之后的第三部曲,延續港式尖酸幽默和忽然感性的節奏。「最貼地的愛情小品」為彭浩翔打造的這對情路兜轉已七年、為港人熟識的情侶展開一段新旅程,楊千桦與余文樂演繹的情侶今次去到台灣經歷愛情考驗。彭浩翔表示:「很多人都好關心春嬌和志明的發展,他們的愛情故事不單止跨越了七個年頭,更跨越了不同的地區-香港、北京,今次是台灣。我一直認為,好的愛情跨越國界,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台灣作家兼導演九把刀的最新力作《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則繼承《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叛逆青春,摻入惡魔人性與殘酷現實,一新耳目。
今屆電影節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特備節目「範式轉移:后九七香港電影」,精選20部最具代表性的本地影片,反映當代電影與社會的變遷,全部免費入場,個別場次更有導演出席答問會,另有兩場座談分別於4月14及17日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舉行。這20部電影中,重頭戲是最新修復、陳果1997年執導的「九七三部曲」第一擊《香港制造》,以獨立制作精神拍屋恏古惑仔,重溫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另外13部題材多元創新的港產片包括《愈快樂愈墮落》(1998)、《野獸刑警》(1998)、《爆裂刑警》(1999)、《少林足球》(2001)、《無間道》(2002)、《黑社會》(2005)、《投名狀》(2007)等亦將於電影節再現銀幕。其餘6部新晉導演的創新之作,將於8月接力放映。
此外,全新本地猛片包括邱禮濤導演的新作與蔡卓妍再度合作的都市愛情小品《原諒他77次》,以及由黃秋生飾演殺人狂魔的心理驚慄片《失眠》(導演版)的世界首映。
9年前電影節曾主辦《一一重現楊德昌》回顧展,今年為紀念「台灣新電影」旗手楊德昌逝世10周年,電影節又特別呈獻「十年再見楊德昌」,讓影迷一口氣重溫其畢生7部經典作品,包括剛完成修復、首度在香港銀幕曝光的《青梅竹馬》(1985) 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青梅竹馬》延續對現代人際疏離的質問,對台灣社會目前的困境,提出尖銳而悲憫的響應。藉少年情殺案拍成視野恢宏杰作的4小時完全修復版《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重現台灣政治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的共同焦慮,更是焦點所在。
令人驚喜的是,與楊德昌合作無間的編劇小野,將蒞臨香港國際電影節出席大師班,與觀眾分享《牯嶺街》劇本一波三折的創作過程。楊德昌遺孀彭鎧立亦將光臨電影節出席《一一》的映后談,暢談她為該片作曲和配樂的經驗。
猛片「手快有手慢没」遺珠考眼光
一如以往,影迷可在電影節率先觀賞眾多國際得獎佳作,今年的猛片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伊朗式遷居》;基里斯汀穆基奪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畢作虧心事》;威尼斯影展最佳電影金獅獎得主《出獄的女人》、岡查洛夫斯基獲最佳導演獎的《見地獄見天堂》及評審團大獎得主《夜行動物》;柏林影展最佳電影金熊獎得主《夢鹿情緣》、獲艾佛鮑華銀熊獎的《獵肉者鄙》及佐治費德列獲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的《挪威森林的白夜》、獲面面觀單元觀眾票選獎的《我不是黑奴》及最佳剪接銀熊獎的《對倒情深》等。《我不是黑奴》同時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由前海地文化部長拉烏畢克執導,影片以文豪占士保雲未完成的回憶錄為藍本,探討美國種族主義的歷史。
康城最佳導演獎得主奧利維亞阿薩耶斯此次將攜《鬼魅時尚》、《豺狼卡洛斯》兩片於電影節登場,《鬼魅時尚》集靈异、驚慄、懸疑於一身,翻新鬼片類型。片長5個半小時的恐怖分子史詩式傳記《豺狼卡洛斯》,系阿薩耶斯最具氣魄的杰作。兩片放映后,阿薩耶斯更會親自主講兩場大師班。
於慶祝加拿大立國150周年的加拿大電影日,電影節特別選映一部溫馨風趣的加拿大動畫《詩人當自強》,這是一個火柴女孩尋找自我的故事。從小在加拿大華人祖父母的蔭庇下長大,對父母一無所知,她透過寫詩和遠赴神秘的伊朗,更認識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身份。Variety影評稱這部電影是對現今仇外主義的抗衡。加拿大華人導演安瑪莉費蘭明亦會來港於放映后與現場觀眾交流。
說到動畫,另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則是吉卜力人氣動畫《紅海龜》,去年在康城已被高度評價,今年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該片講述男子遇風暴流落孤島,脫困無望卻遇上無名女子,是吉卜力破天荒與荷蘭動畫師Micha?l Dudok de Wit合作,并由高燒田勋監制,融合歐、日畫風,全片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一般來說,電影節上有幾類電影不用推介都有捧場客,譬如大師回顧展(楊德昌、布烈遜)、譬如得獎巨制,甚至有很多暴力血腥色情場面的(《舐血成人禮》、《慾望號妖獸》等),但佳片雲集,一不留神也易走寶,此外,不少版圖上所謂的「偏鄉僻地」、冷門題材更容易被人忽略,故世上有所謂「遺珠電影節」。但其實到電影節不就是要找尋平日難以一遇的片子嗎?!
以《無醫可靠》成名的羅馬尼亞導演基思蒂培吁2016的新作《耐人尋味的追悼晚餐》,同樣是長篇格局,片長近3 小時,但9 成以上的場景都在同一住宅內,場面調度更是出神入化。一家五口道盡國家社會事,既幽默又荒誕。雖與《爸不得你快樂》、《烈女本色》、《柏德遜》一起失意於去年康城影展,卻是影評人公認的不可多得的年度佳作。
電影節這回已是第三次聚焦東歐小國羅馬尼亞的電影,在「羅馬尼亞風繼續吹」環節,除了《耐人尋味的追悼晚餐》外,基里斯汀穆基再奪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新作《畢作虧心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雷杜祖迪的《少年詩人的心疤》,羅迦諾電影節最佳導演艾治安西泰路的《過火新聞線》,以及保羅尼高埃斯古的黑色喜劇《玩死中獎三兄弟》等將讓影迷充分體驗羅馬尼亞電影兼具冷冽的社會諷刺和深邃的人性刻劃的獨特風格。
塞爾維亞大導演庫斯圖里卡,曾橫掃康城、威尼斯及柏林電影節的最高殊榮,是少數贏得影壇「大滿貫」的國寶級人馬。三月剛剛背上電結他,化身「巴爾干搖滾」「無烟大樂隊」的靈魂人物參加過香港藝術節,此番電影節上他闊別9 年再有長片《牛奶佬魔幻戀曲》推出,依然在荒誕嬉鬧中深藏悲情,譜出癲狂又深情的亂世戀曲。
影評人出身的基巴文當加費路,絕對是近年最值得留意的巴西導演,首作《Neighbouring Sounds》已名震南美,第二部作品《不遷不拆水瓶座》去年角逐康城后,已在多地電影節摘取最佳電影及影后獎,對人物、節奏和音樂的處理已有大師風範。故事很貼地,地產商要收樓想盡辦法恐嚇,獨居的女主角克拉不為所動亦不可欺,拍《蜘蛛女之吻》的桑妮亞芭嘉演技精湛,值得一看。
《不遷不拆水瓶座》置身其中的「拉美風情」環節,佳作所在多有。如阿根廷導演G.杜普拉與M.高安的《玩謝大作家》寫諾貝爾獎作家衣錦還鄉的荒誕奇遇,以《無定向喪心病狂》揚名的奧斯卡馬提涅茲更摘下威尼斯影帝殊榮。智利導演柏比路拉林以《第一夫人:積琪蓮甘乃迪》進軍荷里活前,亦早以該國諾獎詩人借題發揮,在《流亡詩人聶魯達》創造斗智斗勇大追捕,獲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此外,菲律賓導演杜夫迪亞茲獲威尼斯影展最佳電影金獅獎的《出獄的女人》,阿富汗首位女導演莎達班奴薩特拍出不一樣山居故事的處女作(即獲康城影展導演雙周藝術電影獎)《克什米爾狼羊傳說》,寫實風格讓你看到旅游風光之外的柬埔寨的當地電影《紙醉金迷鑽石島》或許都頗值一看。
郭熙志新作首次入選
「西班牙大地之詩」詩意洋溢
紀錄片環節,本報推薦被譽為中國新紀錄片運動代表人物的深圳導演郭熙志新作《工廠青年》以及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呈獻之「西班牙大地之詩」。
近來不少優秀的紀錄片來自西班牙,在這一環節電影節將選映三部詩意洋溢的紀錄片,細密糅合大自然與人間烟火,其中曼紐門努利華斯首次執導由莫洛赫斯擔任攝影的《碧海黃沙風之歌》,探索自然保護區黃沙之下的古城遺址,以攝影機發掘感性與詩意。艾萊安西索導演的《山林深處有人家》,由赫斯攝影、利華斯剪接,以非一般的半紀錄片形式拍攝邊界村落的日常作息,融入村民誦讀劇作對白,隱喻傳統生活方式面臨湮滅的危機之餘,尋求終極救贖。三部紀錄片的導演和創作夥伴更將來港出席映后談與觀眾會面,分享創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