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李穎實習記者施美報道:近日,由興業銀行和波士頓諮詢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報告顯示,中國已形成規模達126萬億元人民幣的個人財富管理市場,躍升為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50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為私人銀行創機遇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測算,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的規模,約為當年中國GDP的1.7倍,為財富管理市場形成了百萬億級的蓄水池。預計到2021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將穩步增長至22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將持續令全球矚目。
報告亦指出,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中國高净值家庭數量到2016年已經超過210萬,預計5年后將形成一個規模達110萬億的高净值財富管理市場,其所擁有的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量占中國總體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量的43%,為中國的私人銀行創造巨大的發展機遇。
過去10年中國市場獨特的宏觀環境和經濟形勢造就了中國高净值人群「自主性強、追逐高收益」的共性特徵。在年齡結構及財富來源上,多為創辦企業或投資收益所得,年齡集中度高,多為上個世紀50-60年代出生;投資偏好方面,大多處於財富快速積累期,加之優質投資機會涌現,因此對投資收益普遍擁有較高的要求;財富打理方式上,受到企業家創富精神引領,自主性較強,在投資及資產配置建議上對專業金融機構的依賴性較弱。
高净值財富管理需求提升
此外,中國高净值用戶結構正在不斷發生變化,超高净值人群逐步崛起。據BCG全球財富管理模型顯示,到2016年,中國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在3000萬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已超過30萬戶,資產占比上升至近24%,對於財富管理機構而言,超高净值用戶在財富管理需求上的复雜度遠高於普通私行用戶,通常需要為其提供更專業化的人才、產品和服務。
客群結構變化的同時,高净值人士在財富管理目標、風險偏好、財富打理方式與產品服務需求等方面也產生了新的變化。隨著存量財富的不斷積累和個人年齡的增長,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已經走過了家庭財富的高速積累期,開始將財富安全和財富保障作為財富管理的首要目標。高净值用戶日漸分化、复雜成熟的財富管理需求,對中資私人銀行等財富管理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或對美開放資產管理
據此前媒體報道,為縮小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性。中國有望對美放寬金融市場。而據消息人士透露,未來中國最有可能率先對美放開的領域就是資本管理,包括個人財富管理。屆時,將會有一批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財富管理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包括私人銀行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競爭。
在全球排名前50大資產管理公司中,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中國公司上榜。而資產管理在美國是非常成熟的產業,現時美國個人財富管理有50萬億美元(約合350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就是美國的貝萊德,中國原來是不允許他們到中國開展業務的,這次習近平主席答應他們進入中國。」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國現在很多人的家庭財產是需要人來管理的,而未來中國有可能將更多的資產交由美國的公司來打理。隨著金融市場的放開,中資私人銀行等財富管理機構可能將直面美國等外資老牌私行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