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文博會邂逅香港
2017年 05月 14日 08:30    香港商报
 

    文博會邂逅香港
    衣食住行看港式創意
    在第13屆深圳文博會現場,香港展館的開館給人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設計作品。走進半透明的「臥地大廈」觀眾會看到,一件件既典雅端莊但又不失時尚的香港知性中裝,一間可以和老夫子同框合影的港鐵車廂,一輛滿載港式「百年老字號」食品的模擬美食車……現場瀰漫著濃濃的香港文化創意氣息與人情味。據悉,香港館亦是駐粵辦於今年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所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陳柳燕
    外表「冷酷」的港式溫暖
    今年的香港館是一個以「香港狺生活創意狺衣食住行」為主題的生活體驗館,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實物展品,將香港生活上的創意呈現在大家眼前。
    俗語說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香港館從這四方面,展示香港如何將融合中西的現代文化氣息和創意融入衣、食、住、行等日常環節中;從而以創意提升生活、把創意在生活中體現出來。
    香港館本身就是一件匠心獨運的設計品,十分切合香港的環境和文化。獲獎無數的香港建築師阮文韜,設計出與眾不同的香港館建築,談及設計靈感,阮文韜告訴記者,展館像是一座躺臥在地上的大廈,一共有99塊中空板,寓意99層樓,香港人大部分的生活幾乎都發生在大廈里面,地庫是商場和地鐵站,里面包含著香港人衣食住行的故事,因此在「大廈」底層就是「行」和「食」。
    「香港館的設計從外面看起來很酷,和人卻有一種融合。當人們走在里面,你在外面亦能隱隱若若地看見,這就像香港人,外表很冷酷,但內心卻很溫暖、很有人情味。」阮文韜說。
    香港館內部的精心規劃和平面設計,則是由具豐富內地及國際市場經驗的香港設計師黃競負責,黃競告訴記者,很多香港年輕人對內地了解并不多,希望透過這次文博會的展示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展館外觀給人香港現代化的感覺,內部則展現了中西合璧,人們也可以在此看到『一帶一路』、下一站香港。」黃競說。
    香港館里各種富有中西文化氣息、時尚色彩和創意亮點的日常生活文化產品,也是大眾文化消費方式的體現。
    「更衣記」回顧港式時裝發展
    在「衣」的部分,香港館內陳列著多款具有東方元素的「知性中裝」,并一一展現了香港服裝發展至今的「更衣記」。回顧香港的時裝發展史,從民國開始,與大陸并無二致,精英人士都如徐志摩、胡適一般,中式長衫和裙褂長期是香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及至荷里活文化在香港開花,香港青年學習電影中的主人公,穿起了西裝和西式禮服。當時張愛玲描述剛學習穿西裝的中國人時寫道,「目前中國人的西裝,固然是謹嚴而黯淡,全然遵守西洋紳士的成規,長年在灰色、咖啡色、深青里面打滾,質地與圖案也極單調。」
    直至時代動盪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上海裁縫來到香港闖天下,才為香港精英人士無法舍弃的「量體裁衣」情結找到了可靠的依歸,從此男青年的西裝不僅更合體了,女士們的「香港旗袍」更開創了獨具香港特色的服裝流派。香港回歸后,香港人在充分體驗了西方涌入的時裝潮流之后,目光重新轉回了東方。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對中國文化亦情有獨鍾。有媒體統計,在2015年特區政府授勋儀式上,她分別換了兩套旗袍,早上一襲白色旗袍配黑色高跟鞋,下午換上橙色旗袍,腳踏香檳色高跟鞋,在典禮中非常突出。
    香港的生活節奏非常快,一套休閒、工作兩不誤的服裝,顯得尤其重要。而「知性中裝」恰恰兩者兼顧。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楊棋彬表示,「知性中裝」這些中國特色體現在領口、袖子等細節處,這樣設計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場合,從年輕人開始穿出自己的文化特點,「服裝的意義就是把人的生活變得美,而美有很多標準,含有東方元素的中裝很好地展現了文化身份。」
    楊棋彬稱,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接受中式服裝,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中國的文化,而是因為常見的中式服裝上有太刻意的民族元素,這種風格其實是不太適合他們平時的生活狀態的。其實你已經是中國人,不需要再去用那麼多中國元素去強調。此次香港館展出的「知性中裝」就是面向現代中國人設計的服裝猁猁并未刻意張揚傳統元素,而是在現代簡約的著裝風格基礎上,吸收了中國手工文化后沉澱出的細節,兼具了文化與新時尚的元素,不僅僅正式場合適於穿著,也可以成為休镕時光的行頭。
    互聯網時代讓世界失去了國界的界限,班機朝發夕至,跨越半個地球,楊棋彬說:「『知性中裝』沒有明顯的國界限制,在國際場合可以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在國內也是現代人的穿著風格。」
    古今融合透視本地特色
    在「住」的部分,香港居住環境狹窄,香港設計的家私和家具能有效應用空間,亦透視中西文化的元素和香港本地文化特色。香港館內設有一生活空間,展示由數位香港設計師精心設計的特色家私和家具,它們除了功能實用,更展現滲透著東方文化的現代設計。如以中國傳統哲學「天圓地方」為創意,用現代設計來呈現的圓方椅,在保留現代新中式風格的同時,所有的結構固定都由榫卯工藝完成,不用一顆鋼釘。
    展館亦有一把以香港地道飲食「大排檔」文化和中國古家具「交椅」為藍本融合設計而成的「領賢椅」,讓現代人在享受香港代表生活文化之餘,還能體會古代居室的傳統遺韻。設計者黃競認為,「很多人以為新中式就是拿一些老的材料過來改一改,我認為不是這樣,現代好看的設計不一定是老式的,我們的設計就可以讓榫卯結構和軟包結合在一起,也可以很好地把現代與傳統文化融合」。
    在「行」的部分,香港交通工具選擇多,有古老的電車,先進的地鐵,還有小輪、巴士、小巴、輕便鐵路和傳統鐵路。其中,港鐵秉承中國傳統的以客為本,同時追求高效、可靠和創新,業務已邁向國際,在中國、英國、澳洲和瑞典有營運及管理項目。此外,公司的顧問服務已覆蓋至拉丁美洲及「一帶一路」地區如印度、中東及東南亞。香港館中設有一模擬港鐵車廂和真實座椅,介紹港鐵如何利用創意不斷提升優質服務。
    此外,在現場下載一個「老夫子拍照」APP,乘坐港鐵,老夫子就能直接坐在你旁邊,將手機鏡頭對著座位,鏡頭識別到左方牆上的照片,老夫子和大番薯就會走到你身邊坐下,你們就可以合影同框了。
    據介紹,這款拍攝擴容實景的手機程式是專門為文博會設計的,參觀香港館的觀眾下載至自己的手機,就可以與虛擬的香港原創卡通人物「老夫子」,坐在地鐵座椅上拍照留念,給參觀者帶來樂趣的同時,也能切身感受具有香港特色的漫畫和整個空間設計之間的交流。
    黃競表示,希望透過老夫子的漫畫,和觀眾產生一種交流。「老夫子漫畫展現出了香港人每天遇到的事情,貼近生活,出來的效果會更好,會更有生活氣息。」
    港式美食盡顯舌尖上的香港
    基於獨特歷史和地理位置,香港的飲食文化是東、西方食材和口味的奇妙結合。香港的菜式和食品種類繁多、充滿創意及并加入本地元素。有簡單的速食店、地道的茶餐廳到高級的中西食館,香港的食品都反映了香港過去百年的經濟、社會和民生變化,與世界其他城市的食品不一樣。
    在「食」的部分,香港館內設有一輛模擬美食車,擺設了15款充滿東、西方及香港本地特色的美食車食品,這些食品來自15位廚藝高超及創意獨特者創作的菜單。「美食車先導計劃」於2016年在香港推出,為旅客和市民提供多元化、富創意和高質素的美食。15位憑著高超廚藝及獨特創意的入選者,全力以赴設計美食車及創作菜單。他們的美食車已於8個旅游景點營運。
    香港食品委員會舉辦的「百年食品品牌」頒獎典禮,得獎的品牌通過多年努力、品質控制、品牌推廣及產品特色,已進軍全球。美食車上亦有「百年食品品牌」得獎企業的介紹和特色食品。香港館中擺設一些得獎企業的產品,展示它們的創意口味及新穎包裝。香港館內的模擬美食車,亦會派發有關品牌贊助的香港特色食品。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