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之初中標的「水城」概念會不會在前海變為現實,兩年之前,有媒體對此提出質疑。筆者當時站在前海主要水廊道上,看著黑臭水體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現在走在前海的道路上,卻再難聞到那股刺鼻的氣味,筆者感覺到水城不再飄渺。
這并非筆者一個人的感受,有關部門數據表明,位於前海的3條主要水廊道---雙界河、桂廟渠、鏟灣渠,較整治前有明顯改善,第三方監測結果表明,3條水廊道非雨天均已達到消除黑臭水體指標。什麼時候把「非雨天」這個帽子摘了,相信前海離水城就越來越近了。
對前海建「水城」更加有信心,不僅在於前海合作區在改善水環境方面的努力,據了解,截至目前,前海合作區共安排21項環境工程,總投資95億多元,更在於粵港澳大灣區水環境改善被提上了日程,如此一來,地處珠江入海口的前海,其水環境治理不再是孤立的了。前海水城也不只是前海的,而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環境整治定是其重點之一,前海治水不需只憑一已之力。
珠三角協作事半功倍
古詩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乾净水流入前海灣,前海水城才能活起來,才有人願意去。從這個角度來說,前海治水要擴展到區域以外,目前深圳已經動起來了,2016年作為深圳市治水提質攻堅戰的「元年」,已令到五大河流中深圳河、茅洲河、觀瀾河、坪山河全河段平均綜合污染指數下降,深圳提出到到2020年,全市黑臭水體全部要治理完畢,這對前海是個大利好。
不僅需要深圳集全市之力,深圳以外,比如毗鄰前海的東莞也要動起來,從目前情况來看,深莞邊界河流,東莞整治還顯滯后。因此前海治水還需要珠三角全流域的協作,只有全流域排污減少了,前海水城的實現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筆者了解到,未來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計劃引水流量80立方米/秒,其中深圳可以分得一半。鄰近前海的深圳公明水庫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主要交水點,現在已經開始蓄水。同時深圳正在重點推進大空港片區、寶安中心區等毗鄰前海的重點區域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相信這些都會對前海水城建設構成直接利好。
前不久召開的廣東省黨代會賦予前海城市新中心的新定位,這對於前海「活力水城」規劃實施來說,是個新起點。目前,深圳集合全市之力,整合各方資源高標準加快推進各項工程,協同完成前海水環境治理。真希望加入前海治水的同盟軍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