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見習記者施美報道:歐洲央行當地時間13日發布聲明稱,已完成規模相當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投資,這是歐洲央行首次對人民幣進行外匯儲備投資。 歐洲對華貿易更重視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被正式納入SDR,比較符合國際性貨幣組織的規範。歐盟可能考慮到歐洲外匯存儲有5種貨幣,減少美元持有人民幣,可以讓歐洲的外匯儲備更合理。另外,中歐的經貿戰略已經確立,所以未來中歐之間會有合作,對人民幣的需求會很大。最后,從風控的角度看,人民幣對於應對美元、應對歐洲來說算一個平衡點,所以歐洲央行會做這樣的選擇。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則認為,歐盟之所以願意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是由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確實有所進步且仍在繼續前進,歐盟想為自己的城市爭取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的地位,故而向中國示好。從歐洲的角度,抬高人民幣的地位有助於壓低美元地位,從而有助於抬高自身的相對地位。
實際上,對於歐洲央行來說,5億金額算不上太多,但對於中國來說,這仍然擁有巨大象徵性意義。
目前,全球央行購買中國貨幣的速度和金額早已遠遠落后於中國的經濟增長。梅新育認為,歐盟這一做法對於中國來說,當然是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助力。在此之前,將人民幣列入外匯儲備的國家和經濟體大部分都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并不是很發達。歐盟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之一,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對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所提供的助力,比新興市場經濟體強太多了。
人幣國際化還需多方努力
但有論者指出,尽管人民幣在尚不具有自由定價和浮動匯率的前提下成為了事實上和法律上的儲備貨幣,但在沒有對中國金融市場、匯率制度以及整體經濟和體制結構進行重大改革的情况下,人民幣要想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要走的路還很長。
譚雅玲認為,人民幣在沒有自由兌換的前提下,國際的信譽度和認可度在增強。所以目前中國更應該加緊國內的市場建設、結構制度建設,尤其是實體經濟的建設,比推行人民幣更重要。
梅新育認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目前購買力已經沒有問題,作為世界上出口最大的國家,制造業第一的大國,用人民幣購買貨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目前,只是人民幣在提供投資方面,還需要比較大的改進和提升,并且穩定性預期還需要有所改進。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梅新育表示,「歐洲央行把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這對於人民幣匯率來說,毫無疑問是利好,至少挽回了一些預期。歐洲是在用行動表明他們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貨幣的未來走勢。」譚雅玲則認為,人民幣的實體經濟比預期更重要,匯率還是靠人民幣實體經濟說話。中國加入SDR后,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人民幣一直是以貶值為主,歐洲只是首次持有人民幣,且量比較小,對匯市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