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第八大貿易體這樣煉成
2017年 06月 26日 00:50    香港商报
 

     第八大貿易體這樣煉成

     貿易物流興旺 廿年GDP飆升81%

    回歸20年來,背靠祖國的香港經濟蓬勃,當中貿易及物業產業貢獻良多,按2015年貿易總值計算,香港是全球第八大貿易實體,排名比10年前上升3位。本地生產總值(簡稱GDP)總額由1997年的13730億港元增長至2016年的24910億港元,大幅增加81.4%;同期人均GDP由2.71萬美元增長至4.35萬美元,升幅達60.5%。香港商報記者莊海源

    廿年來香港作為國際貿易、航運中心表現突出,2016年香港的商品貿易總額達75966億港元(9787億美元),約為同年本地生產總值的305%,較1997年香港商品總額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25%大幅上升。其中,進口商品總值達40084億港元(5164億美元),約為該年本地生產總值的161%;出口商品總值則達35882億港元(4623億美元),約為該年本地生產總值的144%。

    貿易及物流、金融服務、旅游、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四大支柱產業,在2015年貢獻近六成本地生產總值和本港約一半的就業機會,對香港經濟有舉足輕重。其中,貿易及物流是香港商業的重要命脈,在2015年為香港帶來5174億元的增加價值,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2.3%,較2014年5157億元的增加價值上升0.3%。就業人數方面,貿易及物流服務業在2015年户用74.83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19.8%。去年香港對外商品貿易總值約76000億港元,相比10年前,升幅達50%。

    全球設辦事處促進經貿

    香港特區政府為提升與貿易夥伴的良好關系,并促進雙邊經貿合作,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國際都會香港都設立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并積極完善經貿辦網絡,正展開在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南非以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設立經貿辦的前期工作,目標是將總數由11個增加至18個。政府亦擴大駐內地辦事處的網絡和提升職能。現時在內地的東、南、西、北、中各設一個辦事處,并在過去5年先后於遼寧、山東、湖南和河南開設聯絡處。今年年中前,計劃在天津、浙江、廣西及陜西開設聯絡處,將聯絡處總數增加至11個。

    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船東、貨主和貿易商雲集,航運服務業亦發展蓬勃。香港的海運歷史悠久,有獨特的制度優勢,目前共有800多間與海運相關的公司,提供各種優質海事服務,包括船舶管理、船舶經紀及租賃、海事保險、船舶融資及海事法律和仲裁等,發展蓬勃。特區政府於2016年4月成立新的香港海運港口局,與業界合作,共同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業和港口的長遠發展。香港海運港口局的其中一個工作重點是致力擴展在海外及內地的海運業推介工作,引進知名的海運企業,以進一步加強香港海運業群,并鼓勵他們利用香港的商貿和高增值海運服務,締造香港成為區內的主要海運服務中心。未來五年,投資推廣署會加強向海外及內地宣傳,重點發展香港成為區內的海運服務樞紐,建立香港為聯繫國家與世界海運業的服務平台。

    貨櫃碼頭吞吐量不斷提升

    現時香港有9個貨櫃碼頭,共有24個泊位,位於葵涌及青衣島。這些碼頭由數個私人財團經營。他們不斷采取措施提高貨櫃碼頭生產力,每年貨櫃處理能力合計約2000萬TEU。就碼頭的發展,港府已公布「香港港口發展策略2030研究」及「青衣西南部十號貨櫃碼頭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結果,預計香港貨運量在未來仍有增長。

    香港是主要的國際和地區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客運機場之一。全球超過100家航空公司都有客運或貨運航班由香港飛往全球大約195個航點,當中48個位於中國內地。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建造工程已於2016年展開,整項建造工程將於2024年完成,而新跑道則預期於2022年啟用。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7月啟用以來,超過50次在不同調查中獲推選為全球最佳機場。香港國際機場的交通量於2016年持續增長,三項航空交通量均刷新年度紀錄。年內,機場共接待旅客705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達41萬1530架次,分別按年增長2.9%及1.4%,貨運量亦同比上升3.2%達至452萬公噸。

    香港國際機場蜚聲國際

    近年跨境電子商貿發展蓬勃,為航空貨運業帶來新的機遇。機管局正多管齊下把握機遇,包括在南貨運區預留陸側和空側土地,以支持轉運、跨境電子商貿及高增值空運貨物的發展,并與香港郵政探討方案,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空郵中心的郵件處理量和運作安排。機管局與業界現正從硬件及軟件兩方面積極提升香港國際機場處理高價值溫控貨物(例如藥品)的能力,吸引更多高價值的溫控貨物經香港轉運往世界各地。政府亦會與機管局積極研究各項促進本港空對空轉運的便利措施,提升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競爭力。

    在過去10年,高增值的第三方物流業發展迅速。為推動這方面的發展,政府一直物色合適的土地,以提升香港物流業的優勢。政府在青衣提供三幅共占地約6.9公頃的土地,并已於2010、2012及2013年透過公開招標出售,合共提供約28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

    基本法保障香港自由貿易

    香港回歸祖國后,《基本法》確保香港在1997年后仍然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保證香港的資本主義經濟及貿易制度得以延續,貨物及資金繼續自由流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保留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更可享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取得或達成的關稅優惠及其他類似安排。《基本法》亦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有關國際組織和國際貿易協定。

    香港一直是全球最自由及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系,2017年2月,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第23年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16年,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亦持續把香港的經濟自由度評為全球第1。此外,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把香港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根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發表的《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5年的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保持全球第2位,達1750億美元,較2014年的1140億美元上升53.5%;僅次於美國的3800億美元,并超越中國內地的1360億美元。

    香港更作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創始會員,一直堅守開放和自由的貿易政策,亦是世貿框架下多邊貿易制度的堅定支持者。特區政府透過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促進貿易自由化,并與貿易夥伴攜手消除貿易壁壘,促進有利及可持續發展的營商環境,以及保障香港的商貿利益。香港以單獨關稅區的身份與不同經濟體簽訂貿易協定,持續擴大香港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與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網絡。

    CEPA助港進軍內地市場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是香港簽訂的首份自貿協定,也是內地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相關協定,乃中央為經歷沙士疫情后的香港經濟注入強心針,貢獻極其巨大。CEPA最先於2003年6月簽署,其后雙方多次增加和充實CEPA的內容,於2004年至2013年間,共簽署十份補充協議,擴大市場開放及進一步便利貿易和投資,以促進兩地經貿合作。在CEPA下,除少數違禁物品外,目前所有原產香港的貨物可按零關稅進入內地;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多個服務領域可享有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兩地亦已簽署了多項專業資格互認的協議或安排。

    港貨免關稅進入內地

    CEPA自2004年1月1日實施以來,大大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連繫。在這項自由貿易協定之下,符合《安排》內有關原產地標準的香港貨品獲免關稅進入內地,而香港服務提供者亦可在大部分服務領域,享有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更優於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所作的承諾。

    在CEPA框架下最新的《服務貿易協議》在2015年11月27日簽署,并由2016年6月1日起實施,令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讓內地對香港服務業全面或部分開放153個服務貿易部門,占全部服務貿易分部門的95.6%,使兩地多年來在CEPA下持續開放服務貿易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特區政府正與中央政府商討,進一步擴大和優化CEPA。

    除了CEPA外,香港分別與新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由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組成)和智利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亦分別與東盟國家、澳門、格魯吉亞和馬爾代夫正談判締結自由貿易協定。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