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瓊: 香港優勢未弱化
沒有強大祖國 就沒有國際金融中心
「我常說,香港沒有內地這一層關係,是很難真正做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者劉佩瓊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娓娓道來,「雖然香港自身金融體系具有很強的優勢,但我依然這樣認為沒有日益強大的祖國,就沒有香港今天國際金融中心。」作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她對本港及內地經濟有多年研究。她說,香港是內地聯通國外的絕佳「超級聯繫人」,內地引進外資有70%來自於香港,內地資金投資海外亦有70%通過香港流出。
香港商報記者 鍾穎琳
內地對港政策扶持至關重要
回歸20年來,香港先後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情肆虐、全球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危機,但香港每次都能平穩度過。在劉佩瓊看來,這與香港自身的長處和優點不無關係,但內地堅強後盾的作用亦至關重要。
劉佩瓊憶述,這20年來,香港經濟發展波動但總體向上,GDP增長有一倍以上,符合一個成熟經濟市場的表現。雖然當中發生了幾次大的經濟危機,但香港都能很快復蘇,皆因香港有成熟的經濟體系,有足夠財政儲備。而這是十分難得的。
「另一方面,內地對香港政策上的扶持亦是至關重要、不可否認的!」劉佩瓊強調。她憶起2003年爆發「沙士」疫情,香港經濟面對罕有的長時期調整及通貨收縮,此時此刻,正是中央政府及時推出港澳個人遊及CEPA系列政策,加上大量內地企業在港交所上市,刺激了香港的旅遊、零售及金融業,從而使香港經濟逐漸恢復健康。
「CEPA不僅在當年起到很大作用,至今也在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她期望,今後香港能享用更多自由貿易區的優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與其他經濟體競爭。」
不認同「香港優勢弱化」
近幾年內地經濟迅速起飛,相形之下香港整體經濟及發展潛力則不被看好,外界有種說法稱「香港優勢正逐漸弱化」。對此,劉佩瓊並不同意。
她表示,香港和內地經濟關係需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產業地位變化。1997年香港回歸至今,內地GDP增長了10倍,廣東省增加11倍之多,而香港僅增加了約一倍,相比較而言差距很大。相比內地,香港現在經濟規模確實比以前縮小了。她指,曾幾何時,祖國都是靠香港來發展對外經濟,但經過三十幾年改革開放,香港的作用確實相對變小了。第二,香港經濟結構已完全改變。過去,香港第三產業沒有那麼高的比例,大概只有60%-70%左右;但現在香港服務業佔比已超過90%。
「但亦要看到:現在不是香港不行了,而是內地真的發展了。」她強調,1997年之前,香港GDP約為內地GDP的17%;到2016年,大概只有2.7%。在貿易方面,香港貿易總量曾經是內地貿易總量的121%,也就是說香港外貿曾經高於內地不少,但現在貿易額僅為內地的27%。
「香港只有1000平方公里,700萬人口,怎麼和14億人口的內地比呢?所以,現在並不是說香港變差了,而是國家進步了、發展了,這是好事。」她續說,「國家發展以後,對外聯繫變得多了,只要香港好好利用國家發展,換個方式,香港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了。」
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
國家「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要強化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表示,「這就是香港的機遇!」她表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都帶給香港機遇,香港一定要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
「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的世界發展觀,中國宣導的並不是對抗,而是世界和平發展,共同分享經濟紅利。「香港在這當中能夠發揮什麼優勢?」她說,「一帶一路」倡議是長遠而宏偉的發展藍圖,需要大規模資金投入,除了政府資金外,還有很多民間資金投入,這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集資市場,進行包括銀行借貸、銀團貸款等資金運作,「金融這方面,正是香港所擁有的優勢。」
她表示,香港可以運用自己在全球資本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包括金融基礎設施,也有法律框架,可幫助國家吸納有興趣的金融機構參與進來。
提及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劉佩瓊認為,過去香港通過貿易積累了大量人民幣,香港經濟轉型後,來港資金主要來自投資活動,內地資金則通過香港走向世界各地。如此,香港變成一個中間人角色,成為一個「金融調動」中心,目前70%以上離岸人民幣都在香港。
隨人民幣境外資金池越來越大,產品肯定會越來越多元化,自然在金融系統裏會創造很多機會,會有很多產品出來。劉佩瓊表示:「無論機會,還是產品,香港都是最好的地方。」
話港青——
年輕人,深入學習吧!
說到香港年輕人問題,「我覺得知識還是最基本。」劉佩瓊表示,現在港青政治意識變強,但看待問題還是相對表面,「他們要有自省的過程,年輕人的思想和想法是不斷變化的。只有不斷吸納新的知識才能夠達到自省,而不是將自身的想法想當然地當作真理」。
在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劉佩瓊看來,當今真的喜歡看書的學生並不多。她認為,還是要多看書才能深入學習,但香港年輕人多數沒有這個耐心。她稱,「他們很多人拿?PPT就來上課了,下課了也不會再進一步深入學習。」
她認為,只有深入學習,才能好好地理解世界歷史,才能好好地理解國家,才會知道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興衰成敗都經歷了什麼,也才能好好理解「一國兩制」。
赴內地發展創業是不錯選擇
多年以來,劉佩瓊對於推動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交流也充滿了熱忱。「香港年輕人要願意走出香港,到內地發展。這也可以有效地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懷。」她表示現在國家對台灣年輕人設立的優惠政策比港澳多,「要是國家能對港澳年輕人採取『國民待遇』,相信會有更多的港青投身到國家建設當中去」。
對於青年人創業,劉佩瓊認為這是很好的風氣。她表示,香港營商環境很好,比如資訊流通通暢、管理精準高效,這都是香港的優勢所在。此外,香港科技領域發展其實也不差,只是香港沒有做好規模經濟,因此一定要加強與內地融合,要是青年人願意與內地融合,將來就能更好地發揮出香港的獨特優勢。
劉佩瓊強調:「香港年輕人,一定要諗得通。」
話新政府——
林鄭是香港最適合的人
新任特首林鄭月娥今天履新,她是香港特區第五任特首,亦是回歸以來的第一任女特首。作為選舉委員會一員,劉佩瓊說之前的特首選舉她投了林鄭月娥一票。在她看來,林鄭最得中央支持,一直以來也做過政府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所以對香港情況、特別是民情比較了解。她表示:「林鄭月娥是香港最適合的人。」
香港社會需要「大和解」
對於香港現狀,劉佩瓊認為亦存在不少隱憂。她說,「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領導人至少都能做滿兩屆政府,但我們香港特區現在沒有一個領導人能做滿兩屆;即便是同一個特首,政策也不停地出現反覆。這不是哪一個領導人的問題,這是決策機構出了問題,同時也體現香港社會有太多的阻擾。」
她直言,在目前架構下,不能期望特首能完成一個穩定又長遠的計劃。她稱,「能夠把短期計劃做好,這已經很好,一切還要見步行步。」
她認為現在香港社會需要「大和解」,「不僅要教育年輕人,公務員都一樣,要讓他們加入到愛國愛港的陣營來。目前,本港反對派都是非理性對抗,特別是有些年輕人,他們只看到所謂『民主』的表面,目光並不長遠」。她說,只要反對派不惡意阻撓,香港是能夠順利推進一些工作的。
房屋問題需打破限制
當前,港人最關心的是房屋問題。劉佩瓊認為,大家都只是想要安居樂業。香港特區幾屆政府其實在公屋方面已做了很多功夫,但由於發展限制太多,往往事與願違。既然都想到要保持供應量,她認為特區政府需要打破限制,比如對未開發土地要有估算,比如盤活棕地和農用地,一定要改變產權僵化的現狀,對改建用途等都要有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