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美術館20歲
看關山月和他的時代及未來
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迎來20歲生日!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為紀念關山月美術館建館20周年,同時緬懷關山月先生,追憶其一生傳奇而輝煌的藝術歷程,6月27日下午,「關山月和他的時代」關山月美術館建館20周年系列學術展正式拉開帷幕。當日,美術館高朋滿座,收到各方祝福。
學術展呈現了關山月及與其同時期活躍的傳統大家的藝術畫作,帶來一場豐盛而充滿格調的文化大餐。展覽將持續至7月21日。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名家薈萃探發展軌跡
「一個在畫壇上有著重要影響的畫家,一定與其時代相表里。不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關山月的藝術與他所處的二十世紀,就是這麼個互動相生的關系。」這是中國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林木先生對於關山月先生的評價。在關館建館20周年暨關山月誕辰105周年之際,關館特邀美國斯坦福大學坎特視覺藝術中心亞洲主任楊曉能教授策劃「關山月和他的時代--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展」專題展。楊曉能以20世紀「變法--先驅之路」、「爭鳴--時代頌歌」、「殊途回歸藝術」三個時期中有代表性的、風格相异的、途徑不同的、成就突出的山水畫家為範例,以點帶面,從縱向與橫向的角度全方位地探索關山月的山水藝術和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軌跡。
展覽共展出關山月作品36件,齊白石作品8件、黃賓虹作品5件、高劍父作品3件、林風眠作品4件、潘天壽作品2件、傅抱石4件、李可染作品5件、石魯作品3件、吳冠中作品3件、
劉國松作品6件,可謂大師雲集,名家薈萃,其中不乏首次公開展出的藝術家早期代表作,彌足珍貴。
楊曉能亦告訴記者,在山水畫向現代轉化的征途中,關山月既有師長的栽培與扶持,也有同輩和晚輩共同的努力奮斗;大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推動20世紀山水畫的轉型與發展。他表示,「此次展覽將藝術大師關山月放置於歷史之中研究,從他的老師、同輩藝術家以及當時活躍的傳統大家入手,力圖展現出上世紀這些藝術家如何從東西方吸取營養,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亦稱,展覽立足於現代中國文化思想的立場,探討關山月從學畫、形成自己風格到獨樹一幟的藝術人生,同時對20世紀中國山水畫轉型發展的歷程進行梳理,尋找20世紀中國山水畫轉型發展的內在聯繫。
在楊曉能看來,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的杰出代表,關山月的藝術實踐為藝術界研究和探討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現代轉型提供了一份獨特的圖像資源,「透過關老及同時代藝術家作品,我們看到他們的探索、創新與發展,雖有不同途徑亦各有建樹,但始終沒有離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同時感受到中國山水畫在經歷了20世紀前中期激盪的社會變革之后,終於轉向自身對美學問題的關注,回歸到藝術的追求。」
嶺南四家合作誠稀有
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史稱為「嶺南三杰」,而他們的弟子,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亦被譽為「嶺南畫派藝術大師」。其中趙少昂、楊善深定居香港,黎雄才、關山月長住廣州,他們在粵港兩地為嶺南畫派在當代的發展都做出杰出的貢獻。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為分居粵港兩地古稀之年的嶺南畫派傳人帶來藝術交流和合作的契機,30年不曾見面的嶺南畫派的四位大師在香港的第一次聚會上,當即提出要創作一批合作畫作為這次重聚的紀念。
由於當時四位老人年事已高,在粵港兩地交流不便,就由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秘書長楊奇往來於兩地,將各自未曾完成的作品輾轉交換於四人之間。他們心照神交、靈犀相通,既敢當大任,又甘當配角;既苦心經營,又能遷想妙得,以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超的筆墨技巧,最終完成了100餘幅珠聯璧合的佳作。這些作品既凝聚著四位大師的集體智慧,又體現他們和諧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這次合作可以說書寫了粵港兩地藝術交流活動中史無前例的佳話。作品先后在香港、北京、廣州等地巡回展覽,引起極大的反響,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的吳作人先生稱赞道:「嶺南四家,薈萃一堂,叹為觀止。」
此次展覽從100餘幅作品中精選60幅,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及建館20周年之際作為緬懷嶺南畫派先賢的一種方式,為市民奉獻一道重量級藝術大餐,觀眾可從中體味大師間的才思碰撞。
文獻展見證20年發展和成果
1997年,關山月先生將自己813件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品以及一批圖書文獻資料捐獻給深圳,從此播下文化的種子,既促成了這座美術館的建立,也奠定了關山月藝術研究的學術基礎。關山月先生女兒關怡在開幕式上說,關老「希望以這批作品為契機,建立一個有學術高度,面向公眾的專業美術館。」關老還特別強調,該館命名為關山月美術館,「但千萬不能搞成他個人紀念館,他希望以此館為紐帶,推動深圳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交流。」
20年來,關山月美術館在備受關注中不斷成長,2011年被文化部評為9家「首批全國重點美術館」之一,2016年在文化部的重點美術館復評中名列前茅。其成長歷程也見證了深圳城市文化的發展。此次展出的文獻展以時間軸的形式回顧了關山月美術館自建館以來的建設與發展,用圖片的形式展示該館歷年的重要活動與學術實踐,系統全面地展示了關山月以及20世紀中后期中國美術家在各個時期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藝術成果。
陳館長表示,數字美術館的建設是關山月美術館正在積極探索的方向。「我們會把產品文獻都放在資料庫里,透過授權手機終端,讓大家可以查詢,這對於未來的學術發展有很大作用。」開幕當天,關山月美術館知識庫正式上線,知識庫囊括關山月的全部作品、圖片、視頻資料和近200多萬字的文獻,透過互聯網,市民即可共享關山月美術館的學術研究成果。同時,關館亦關注對文化、版權資源的開發與延伸。當日,「改革開放沿海城市美術館友好合作協議」也同時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