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生活與人文周刊

佛教在香港
2017年 07月 09日 08:39    香港商报
 

    佛教於2000年前傳入中國內地,而佛教傳入香港,則可追溯至南北朝時劉宋元嘉五年(428年)。據歷史記載,有一位高僧杯渡禪師(380年-458年)由中原取道香港,等候船隻回國。禪師駐錫香港期間,在屯門灣畔結廬暫居,隨緣弘法,度化迷津,信奉者絡繹不絕。后人為紀念杯渡禪師,於屯門青山之上興建杯渡庵(今青山禪院),於元朗廈村建靈渡寺。
    香港佛教歷史雖可追溯到南北朝,但有據可考的佛寺,則是建於明朝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位於新界錦田觀音山的凌雲寺。杯渡寺、靈渡寺和凌雲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是香港佛教發展的根源標誌。這一時期是佛教在香港的「啟蒙時期」。
    早期的香港佛教道場,大多建於新界元朗、屯門、粉嶺、荃灣及離島大嶼山的崇山峻嶺之間。清末民初,國內僧侶因香港環境相對自由安定,紛紛南來香港定居弘法。他們於山林之間相繼建起一個個「小茅蓬」、「小靜室」,過著隱跡叢林、簡樸清淡的農禪生活。
    二戰以后,香港社會百廢待興。一方面各佛教道場積極致力恢弘佛法,安定人心,并展開各項賑濟慈善,佛教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由於國內政局持續動盪,國內不少僧侶避亂來港,無形中為香港佛教注入人才和活力,為香港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香港佛教從此進入蓬勃的「發展時期」。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於1945年,由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佛教四眾共同組成,在70年的成長歷程中,得蒙四眾弟子鼎力護持,已發展成為香港最具領導地位、最有代表性及最大規模的佛教團體。本會致力倡弘佛教,推動慈善事業,福利大眾,目前開辦有中西醫療、學校、安老院、長者中心、青少年中心、活動中心、墳場等四十多個會屬單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香港一眾法師接收日僧津木二秀法師於港島灣仔的整幢物業,眾緣和合下,正式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
    戰后香港經濟蕭條,社會困頓,流浪孤兒遍布街頭,有待教化;於是香港佛教聯合會興教辦學,設立中華佛教義學,扶貧濟困,培育人才。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之初,因缺乏經費,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在歷屆董事會的艱辛奮斗和各方護法的鼎力支持下,會務迅速發展,佛法日漸深入民間,奠定弘法基礎,會眾人數愈來愈多。及至1967年,於灣仔駱克道建立永久會址至今。
    近年來,佛教廣為大眾接納,信眾急劇增加,將佛誕列為公眾假期的民間訴求,愈加殷切;香港佛教聯合會與香港佛教界不畏艱辛曲折,從港英政府至特區政府,經過數十年不懈努力爭取,特區政府於1999年正式宣布佛誕為法定公眾假期,確立了佛教在香港社會的地位。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