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一帶一路

陳立基談如何充當「超級聯繫人」
2017年 07月 13日 00:00    香港商报
 

    作為香港上市公司凱順能源(8203)主席、東英金融集團創辦合夥人,陳立基立足香港,是「一帶一路」最早的一批探路者之一。在金融界有30年經驗的他眼界開闊,實力也不容小覷,次次出手都是大買賣。當年凱順買入蒙西礦業,之后套現10億,即為公司帶來可觀盈利,一買一賣不過三年。在蒙古買完礦業,凱順能源又瞄準俄羅斯的石油。緊接着2010年,凱順又以逾3900萬美元收購一間於塔吉克斯坦從事煤炭及無烟煤開采及勘探的公司。

    從一開始幫助中資投資,到創立投資公司投資能源,再到從事出口貿易和充當「超級聯繫人」。從陳立基經歷中可以看出,成功走上「一帶一路」這條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道路,雖然有機緣巧合的因素,更多的是不斷積累經驗后練就的銳利眼光,以及踏實做事的務實精神。

    問:請介紹一下您為什s走上「一帶一路」并堅持走下去?

    陳立基(以下簡稱:陳):我是銀行出身,在金融界有超過30年的經驗。開始時,在銀行做中國貸款,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於是抓緊機遇下海經商。當時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創立了東英金融集團,在創業的頭十年,我們主要是幫助中資在香港招商引資。2000年,開始有了一些小改變,累積一些經驗后,聯合一些中資企業向外投資。2003年創立了投資公司,這對提升我們的大局觀和世界觀有很大幫助。這些中資「走出去」,除了來香港外,希望通過香港這個跳板去海外。

    2008年開始進軍內蒙古,通過凱順能源在內蒙古投資一個很大的焦煤礦,由零開始。2011年,大市開始有小下滑,我們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將這個內蒙古投資賣了。然后,因為機緣際遇,英國的煤礦公司在中亞有個投資,缺乏資金,就來香港找我們。做可行性研究的時候,我們考慮香港有背靠中國內地的優勢,而中國是個生產強國,需要很大量資源,在中亞投資這樣的資產很有用,趁着低價的時候就進入。在哈薩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投資之后,我們賣一些資源產品、制成品到中國內地市場。

    過了幾年,當地鐵路網絡已經形成規模,我們開始進入了中亞,去到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在這些地方進行一些小投資。此外,我們在塔吉克斯坦也有投資。最近我們在阿富汗投標一個電站,如果成功,會轉手給中國大型國企和工程公司。因為國企和工程公司更具這方面的經驗和實力。但是我們對當地情况比較熟悉,知道怎麼去做投標。這就是香港人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除了「一帶一路」之中的一帶,我們也進軍海上絲綢之路。越南是第一站。我們在越南之前也曾經嘗試過很多國家。在越南,也是發揮了「超級聯繫人」的作用。在當地我們發現了一些鋁土礦、鋯礦,也看到了很多企業需要這樣的資源。其中很重要的客戶是日本公司Daiichi Kigenso Kagaku Kogyo Co. Ltd.,全球最大的鋯生產商。我們很幸運和他們聯繫上了,并為他們做品質調查、提供物流運輸服務。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為什麼我們會去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呢?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很多香港人都沒太留意國家的這個宏觀策略。其實中國內地很早期就有這樣的戰略。上個世紀50年代,在亞、非、拉的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已經有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支持當地建設。最著名的就是坦贊鐵路。到上世紀80年代,中資建築公司在中東地區做了很多修橋鋪路的基建項目。1979年以后,中國漸漸富裕起來,也繼續援助這些地區的發展。2003年后,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真正地「走出去」。到2011年,已取得很大成效。至2013年,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開了新路程。

    跨境做生意文化是關鍵

    中國現在「一帶一路」的經營重心之一是中亞,現已成功開辟經過哈薩克斯坦的「跨歐亞鐵路」。經哈薩克斯坦到俄羅斯,再到白俄羅斯,最后到波蘭,這路線不僅在現實中是唯一可行的,在理論上也是最具優勢的,而香港人對中亞卻并不很熟悉。談到這點,陳立基分享了他的觀點和經歷,認為很大部分是教育原因,讓香港人忽視了對國情以及周邊國家的認識。他表示,進軍中亞雖然有過挫折和困難,但中亞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危險或者陌生。

    問:香港人對中亞很陌生,是宗教原因還是什麼別的原因?

    陳:我覺得這是香港教育的問題,香港的教育不太重視歷史。其實這些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聯繫密切,比如漢、唐朝,中國已出使西域。只不過香港的教育比較注重應用而輕歷史,讀金融、法律、會計的占大多數。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對中國歷史認識不足是因為我們沒讀夠書,或者說讀書範圍較窄。

    此外,最痛苦的是香港沒有「一帶一路」方面的人才。大部分年輕人認為中亞危險,但我們去過的親身體驗,感覺就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港商回到內地,由於兩地語言不通、文化背景不一樣,都覺得有點擔心。因為不了解,所以覺得危險。

    問:作為先行者,貴集團在「一帶一路」上投資情况如何,當中有何難忘經歷?

    陳:難忘的是我們做生意遇到了問題要打官司。因為當地國家相對貧困,很需要現金,他們用很多方式希望我們快點付錢,但我們作為上市公司,有很多規則要遵守,要走程序。因為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就與他們打官司,每次

    都作最壞打算,預料到官司都會輸,但我們仍不放弃,聘請了對方能接受的俄羅斯律師,盡力保衛自己的資產,同時,慶幸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我們向當地大使館報告事情后,大使館都很支持幫助我們。

    問:現時港商投資「一帶一路」投資情况怎樣,有什麼商機和前景,要克服什麼困難?

    陳:我們以陸上絲綢之路為傳統,但是如果以人口的結構和經濟前景來說,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要好得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這些國家人口都超過1億。這些地方商機大一些,資金也多,有中資、美資、英聯邦、日本、韓國等投資者。而陸上絲綢之路,眼下主要靠中資。陸上絲綢之路方興未艾,亟待資金,金融業發展空間很大。海上絲綢之路金融圈都很大,如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各方面都很成熟,資金池不小。

    業務要走在時代前端

    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把中國的過剩產能輸出,而且是與鄰近國家共同走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為了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陳立基認為公司目前的業務需要與時并進,并從集團里面挑選了一批年輕富有活力的員工來負責這方面工作。他分析了目前的市場趨勢,談了談對公司新業務的看法。

    問:貴公司最近有意發展一些新經濟業務,比如公共關系、電子競技等,可否談談想法以及和傳統業務的關系?

    陳:傳統業務是重資產,過去十年我們花的資金都在重資產上,可是配套不足,都是以股本作為投資基礎,雖然金融風暴來了不受影響,但發展受限制,一元錢只能做一元錢的生意。若是貸款經營,就可能一元本金貸款兩元,那投資的價值可能就是三元了。這個槓桿對我們發展有利。我們看好海上絲綢之路人口眾多,如果投資新經濟,比方說電競,參與的人會很多,超過70%是年輕人。這個市場非常龐大,我們希望走在前端,在輕資產這個板塊往前走,嘗試在「一帶一路」環境下通過新經濟往外跑。

    問:如何評價港府目前的「一帶一路」政策,你有何建議?

    陳:「一帶一路」是未來至少50年的大趨勢。沿途60多個國家,40億人口,這個估計不是三五年可以消化的。最重要的是香港在「一帶一路」擔當什麼角色,政府怎麼支持,民間怎麼參與,配套人才,各方面的培訓和培養等等,都要跟上。目前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有大方向,支持或引導年輕人往「一帶一路」發展。現在多數是企業和民間的行動,但是企業行為基本是短線的,培養人才要制訂50、100年計劃。香港的「一帶一路」人才缺乏。其實,香港有很多少數民族:菲律賓人、越南華僑、印度尼西亞人、南亞族裔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人,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也懂中文。但我們沒有充分利用好,他們其實可以代表香港在「一帶一路」發揮很大作用。

    香港的年輕人一定要冲出香港。我們經常開玩笑說,現在有的年輕人活動範圍到了元朗之外的地方就沒有想法;選擇專業上,讀書除了財會、法律、金融之外就不選其他。在一些人心目中,什麼都是以香港為中心點,可是香港目前可能已經不是中心點了。這種狀况要改變,要冲出香港,走向世界,爭取更大發展空間。

    (作者:林子捷 陳嘉敏)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