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投資理財

基建股可追落后
2017年 07月 26日 00:00    香港商报
 

    投資基建仍是主調

    基建股可追落后

    最近數月,估值較低的中資股成為大行熱捧對象,但這些中資股的表現常受政策影響,令散戶一時難明方向。不過,若有留意內地經濟動向,不難發覺基建行業受惠政策多年,至今仍是內地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相信內地亦不會改變對發展實體經濟的決心,因而心大心細的投資者,不妨還原基本步,考慮以中國交通建設(1800)、中國中鐵(390)和中國龍工(3339)為首的基建相關股。

    香港商報記者 林展鋒

    今年以來,大市表現勢如破竹,恒指迄今累飆逾4700點,升幅超過20%。有分析認為港股正步入「牛三」,因此不少散戶股海尋找落后股份,準備捕捉升市最后一浪,熱捧對象之一,就是較低估值的中資股。但中資股始終常受政策影響,如內地年初出手調控樓價及近日金融機構排查多家大型民企,均令有關股份突然插水。

    政策多變但方針不改

    不過,即使內地政策難以捕捉,但發展實體經濟的方針仍然未變。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內地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含農戶)約6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1%,當中所指的固定資產,除了是住宅外,亦包括鐵路、橋梁、港口等基建設施,未來固定資產投資額亦只會有增無減,今年全國投資增長目標為9%,其中有16個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占去年GDP比重超過100%,主要為西部省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年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今年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繼續加強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可見基建投資仍是內地經濟重要一環。既然政策難測,投資者不妨留意早已遺忘的鐵路基建股,可望穩中求勝。

    中交建先「走出去」

    基建股的特徵就是業務涵蓋範圍廣泛。以中交建為例,單是基建建設業務,就包括國內外港口、道路、橋梁、鐵路、隧道、軌道交通、機場及其他設施的建設。當中以填海和疏浚工程等港口基建為主,這些業務去年為集團貢獻營業額約4300億元,同比增長7.5%。值得留意,基建建設業務新簽合同額則為6124.15億元,同比增長13.5%,由於基建建設由簽約到動工需要數年時間,故未來數年的盈利已見保證。

    細看中交建的基建建設業務,雖然在國內鐵路、道路和碼頭建設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少,但卻在投資PPP項目及海外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去年更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商。集團早前雖宣布向控股股東轉讓上海振華重工29.99%股份,然而美銀美林早前發表報告指,向中交集團轉讓上海振華重工交易造價合理,相信令中交建净負債降低,而對公司的核心盈利及資產净值影響亦有限。

    中國中鐵則是國內兩大鐵路建設企業之一,其海外業務不如中交建亮麗,但近年卻在國內鐵路建設業務有出色表現,去年的訂單總額更超越中國鐵建(1186),成為行內第一。集團上周公布,今年首六個月新簽金額錄得5617億元,按年增長34.5%,主要受惠於近期中標多項重大工程,包括新建鄭州至濟南鐵路鄭州至濮陽段站、新建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站前工程等,消息猶如盈喜,中期業績值得期待。

    中鐵較同業折讓

    野村發表報告指,將中國中鐵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因該行相信內地金融去槓桿將會收窄地方政府的資金渠道,反而增加建築公司的議價能力,有利公司達成高利潤率的交易,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估值吸引。的確,以中鐵昨日收市價6.43元來計算,較A股昨日收市價8.87元折讓近60%,投資者趁低吸納亦無不可。

    另外,「一帶一路」基礎建設項目陸續展開,加上公私營合作項目(PPP)發展蓬勃,刺激市場對基建及工業機器需求。中國龍工正正就是制造及分銷輪式裝載機、壓路機、挖掘機、起重叉車等基建機器,集團上月公布盈喜消息,料今年中期業績會有驚喜。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