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風景涵蓋香港百年
搭地鐵 去森林
今年香港書展的主題是「旅游」,《四分之三的香港》一書作者劉克襄把被人遺忘的綠色香港展現到人們面前。7月24日,著名作家劉克襄與知名媒體人歐陽應霽現身香港書展,與書迷朋友們分享「搭地鐵,去森林」,一同探索「城鄉共生」的生態美學。劉克襄稱赞香港的生態保育,「出地鐵十分鐘左右,即可走到森林呼吸新鮮空氣,感受自然。」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一個城市是地鐵在主控」
去年,劉克襄的《四分之三的香港》簡體中文版上市,受到廣大讀者的熱捧,很多人將其視為香港郊游的指南書。為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打造的精裝紀念版《四分之三的香港》於6月全新推出。
2006年秋天,劉克襄借著在香港教書講學的機會,開始在香港行山,繼而體悟廣達四分之三的郊野才是香港本色。憑藉著長年走訪山野和自然觀察的經驗,他摸索出獨到的行程:在獅子山上一覽九龍全景,訪大浪灣徑……一路收獲的美景讓他驚喜不已:「因為行山穿村,我幸運地邂逅了隱藏版的香港,一個比購物和美食更獨特、更有魅力的香港。」他且行且記,花費數年時間寫成《四分之三的香港》。在這本書中,劉克襄道出香港的南方生態美學,跟隨著他的目光和筆端,很多香港人才第一次發現「香港綠得好經典!」
說起劉克襄,他的身份真的很多很复雜,他是作家、詩人,也自詡為「自然觀察解說員」,并有著「鳥人」、「山人」的綽號。從事自然寫作、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近三十年,他以詩人之心,畫手之筆,觀鳥獸花木,記山水蔬果,文風細膩吐蘊,涵容關於環境、歷史、人文的思索,在自然寫作領域關注面向廣泛,是華語自然文學和提倡生態保護的代表性人物。
劉克襄在講座中笑稱,三個月前想到書展演講題目時,自己還是每天「搭地鐵,去森林」,而最近則變成「搭地鐵,去寫字樓」的生活狀態。劉克襄稱,「一個城市不是上帝在主控,而是地鐵在主控」,而自己最近正在讀的書是法國學者馬克歐杰寫的《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地鐵路線仿佛攤開的手掌,每一條相互錯綜交疊的折痕分別代表了家庭線、工作線、感情線,這些關於地鐵的個人回憶交織出一個城市的前世今生。
「住在森林附近很幸福」
歐陽應霽表示,港鐵中的機場快線可以說是香港的一座歷史博物館,「從機場到中環,雖然只有20多分鐘,但沿路的風景卻是香港100多年的發展史,從小漁村到工業區,再經過廉租屋、公屋等等,望向地鐵窗外,香港100多年的歷史在地鐵行進過程中徐徐展開,這是感受香港很好的一個方式。」歐陽應霽說。
劉克襄稱,并不是每一個大都會的地鐵均通往森林,香港地鐵有十幾站譬如
則魚魚涌、黃大仙等一出站台并不是商業區而是森林,這些都是香港最美好的風景。借用在柏林的所見所聞,劉克襄也建議香港政府可以在山野徑中,規劃一些無障礙空間給行走不便的老人家,方便輪椅之類器具的使用,讓老人家也可以感受自然,「搭地鐵,去森林」。家住愉景灣的歐陽應霽表示,自家中出發十分鐘左右就可去爬山,歐陽應霽稱,「只要有空我都會早起去爬山,站在山頂可以看到不同光線下的香港全景,住在森林附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這些經驗都會成為我創作的一部分。」歐陽應霽還在講座中分享,有一次自己搭乘台北地鐵,到中途某一站下車后,周圍到處都是東南亞風情的景色和美食,當時有種錯覺以為自己來到緬甸,「地鐵可以載你去到你不熟悉的地方,仿佛穿越到另外一個時空,這就是地鐵的魅力。」劉克襄,出生於1957年1月8日,台灣台中縣人,本名劉自愧,台灣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劉克襄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十餘年。至今出版詩、散文、長篇小說、繪本和攝影作品二十餘部。其作品包括《野狗之丘》、《風鳥皮諾查》、《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永遠的信天翁》、《11元的鐵道旅行》等。劉克襄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十餘年。至今出版詩、散文、長篇小說、繪本和攝影作品二十餘部。歐陽應霽,美食家、漫畫家和文字創作者,香港理工大學設計榮譽學士及哲學碩士,曾創作有《我的天》、《三七廿一》等知名漫畫系列,圖文旅游書《尋常放蕩》,美食書籍《半飽》、《天生是飯人》,散文《一日一日》,家居品味書《兩個人住》等多部著作等。很難用一個身份來界定他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相信旅行,鍾情漫畫,關注設計,沉迷雜誌,狂戀音樂,愛恨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