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金融維穩成重中之重
2017年 08月 02日 01:55    香港商报
 

  功能監管 配套改革

  金融維穩成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明確下半年將深入紮實整治金融亂象,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定房地產市場;再加上早前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可見維護金融穩定,推進金融改革是今年下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至今,魚龍混雜,暴露出了許多問題,而且傳統金融行業也出現過度脫實向虛的問題,對中國的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故而金融改革對於中國來說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對於目前金融工作會議所提出的改革內容,也有專家表示,此次金融工作會議所作出的決定,毫無疑問是一大進步,但方案並不徹底,金融改革進展還算比較快,但不能單兵突進。

  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施美

    監管側重防風險

  在7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上將金融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稱為「亂象」,是十分少見且嚴厲的措辭,可見中國高層對於近年來金融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治理效果並不滿意。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表示,「金融亂象」不是個新詞,但出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還是比較少見的,這是之前3月份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以及最近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延伸,是強調金融安全、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的一種體現。

  楊濤認為,金融亂象有幾個方面,首先是魚龍混雜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所暴露出的問題,這是導致金融亂象的一個核心點。另外還有傳統金融行業中,銀行、證券、保險的一些金融產品創新過度脫離實體,以及一些金融騙局,違規現象。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金融亂象是由於很多因素導致,比如監管真空、市場不規範、標準不統一,還有很多頂著科技金融的帽子其實是在做很多非法的金融產品。因此,整治金融亂象要從監管下手。

  結合此前金融工作會議的內容,不難發現目前中國政府對於金融監管的思路。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並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還有就是備受關注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來解決監管協調的問題。

  有論者認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重在強調防範金融風險,並在此基礎上創新金融監管體系改革,新設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並強調人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的模式,這是平衡協調監管以及機構改革成本的務實選擇,符合目前混業經營與「大資管」發展的現實背景,並為未來5年金融監管改革指明了方向。

  金改不會單兵突進

  有金融從業者抱怨,近期監管力度的加大已使金融行業遭受陣痛,金融業如今已是如履薄冰。而事實上,專家認為,前段時間金融領域內野蠻式增長根本不可持續,其造成的金融亂象已讓中國經濟受到了巨大的傷害。

  對此,劉勝軍認為,首先,現在銀行體系過度發展的狀況是不可持續的;其次,目前金融攫取了中國經濟利潤的絕大部分,讓中國的實業為金融業打工,這對整個中國經濟的長遠傷害是非常巨大的。金融屬於服務行業,應該為實業打工,未來幾年金融業的日子會非常不好過,包括監管趨嚴以及壞賬增多。經濟下行、企業淘汰,會造成很多企業壞賬,不良資產浮出水面。目前,金融改革進展較快,但是沒有解決深層次的問題。金融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最深層次的難題還是要有賴於國企等體制類的改革。

  盧麒元認為,目前,金融工具對財富進行掠奪的特殊時期結束了。這不是因為監管加強的原因,而是掠奪到了極限。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資產市場(股市、債市和樓市),都已經到了極限。而且,僅用肉眼也看到了,中國居民的負債已經夠高了,其工資除了支付稅收和供樓以外,只能維持生活了,在這個意義上說,金融業的美好時光就應結束了。時間節點是在2016年底宣布外匯管制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近年來金融亂象頻出,實際上這些亂象貌似金融問題,實際是財政問題。中國的金融亂象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監管混亂,其根源是財政收入不足以覆蓋財政支出,被迫採取貨幣超發的方式來解決財政困難,這被技術性地表達為地方財政的土地財政收入。通過貨幣擴張帶來地價上漲,帶來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不正常的財政導致了不適當的貨幣發行政策,再導致的金融混亂。以資金外逃為例,實際上是資產不斷溢價,到超越了國際市場的平均價格之後,溢價獲利的那一方,套利逃離是必然現象。所以,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資金出逃成為了中國一大問題,這對中國的資本積累構成了沉重的打擊。所以,深究金融亂象的根源,是沒有建立真正的稅收制度和財政制度。雖然目前金融改革的進步已經很大了,但要提出問題的根本,還有問題中期、長期的解決策略,並不是改革「一行三會」就能止步的。

  盧麒元表示,中國的金融改革應該是配套改革,改革的基礎就是稅收,沒有稅制改革任何單獨的金融改革都只是「化妝」,不斷地往臉蛋上塗抹。必須進行稅制改革了,否則任何的金融改革都沒有實質意義。這個道理實際上非常簡單,因為人民幣有背對支付基礎,這就是稅收和國有資產;稅收和國有資產保持穩定。如果這兩者不穩了,那麼人民幣出現大規模波動,好像一個尺子一會變短一會變長,資產價格劇烈波動,所有的金融活動或者是金融管理,亦或是金融條款都將變得沒有意義。目前美國、歐洲包括印度的稅制改革,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如果中國沒能做出適應這一變化的行動,未來經濟壓力會變得更大。

  金穩會有助步調統一

    作為近期一項重要的金融改革,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如何運行?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穩會),其核心目的是「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金穩會要讓監管的標準更加一致,並且消除監管的模糊地帶、真空地帶。其次,金融的穩定是首位,金穩會需防範系統性風險。目前的制度安排無法將「三會」轉移到「一行」,在這種情況下,例如保險公司出現系統性風險,通過新設立的金穩會能更好地協調解決問題。這一委員會明確要「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也就是說,人行在「一行三會」的重要性將得到加強。總得來說,金穩會能在目前這個框架下將系統性風險防範降低到最低程度。預計該會主席可能是國務院副總理任一把手,級別在「一行三會」之上,將擁有對「一行三會」爭議進行拍板的權力,避免議而不決。

  幾年前,中國就已經關注到了監管不一致、監管真空等問題。2013年,國務院批覆由人行牽頭成立金融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這一聯席會議制度成效不佳。原因在於此制度是一種非正式的溝通機制,效力有限,且缺乏爭議解決機制,一旦「一行三會」出現分歧,則無人拍板。雖然人行是牽頭部門,但一行與三會是平行的機構,難以強制三會接受一行的觀點,導致議而不決。「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設立,將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上述的局限。

  香港財經評論人盧麒元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金穩會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幾個重要目標,那就是穩住匯率、穩住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必須要穩住居民和企業的正常交易和營收。所以金穩會可以穿越「一行三會」,可以協調財政部和發改委,有利於形成統一的步調和行動。對目前越來越強的金融監管形成更大的助力。

  不過,該會的效能也存在不確定性。劉勝軍認為,與「一行三會」這樣的法定機構相比,金穩會的權力尚缺乏法律基礎,這會導致其決策權的虛置,最終很多事情的決定權仍需回歸到「一行三會」層面來解決;金穩會具體討論哪些事項?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地由「一行三會」提出?這些事項的確定,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劃定「一行三會」的職權範圍;該會的人員配備情況如何?這直接決定金穩會的「軟實力」。畢竟,金融監管是很專業的領域,如果人員配備不足,勢必導致對「一行三會」的依賴,這將直接削弱其作為「爭端裁決者」的客觀性和判斷力。還有金穩會主席的人選問題,在中國現行的監管體制下,監管機構的「主要領導」具有很大的能動空間,其風格、精力和專業能力將直接影響該會的效能。

    應視功能監管為本質

  劉勝軍認為,中國的金融體制過於壓抑。市場有很多的需求,正規的金融體系難以滿足。所以等於需求被迫地趕到了地下,即通常所講的影子銀行。另外,中國的貨幣超發很嚴重。貨幣超發必然會導致脫實向虛,向虛的過程中出現了銀行的資金套利等,例如企業拿到貸款再去放貸。除此以外,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嚴重的滯後於金融創新,或者稱為金融現實與現實脫節十萬八千里。故而中國金融監管改革,其任務要遠遠超出設立「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這一機構本身。不認識到這一點,監管改革就容易迷路。過度關注「一行三會」的整合問題,反而會偏離金融監管改革的靶心。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本質應是從「分業監管+機構監管」轉變為「功能監管」。

  功能監管治本之策

  因為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範圍以及金融機構與市場的邊界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金融監管必須對發揮同一金融功能的不同金融機構開展的類似業務進行大致相同的監管。這就是所謂功能監管。

  劉勝軍認為,功能監管既能消除金融創新帶來的「監管真空」,又能減少監管標準不統一導致的「監管套利」,是治本之策。而實施功能監管的關鍵是修法擴大證券、銀行、保險的定義,以拓寬的法律定義來適應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因為在功能監管中,無論是銀行、證券、保險還是信託發布的產品,只要功能是證券,就應該接受中證會的監管。但是目前的證券法卻讓中證監功能監管無法可依。以此同時,「一行三會」職能要進行必要的整合,減少人為的監管標準不統一;還有轉變理念,從「誰發牌照誰監管」轉變為「按產品的金融功能進行監管」。惟如此,才能實現李克強總理要求的「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

  從這一方面看,劉勝軍認為,雖然目前高層對中國金融現狀的認識是準確的,但是從幾次會議的結果看,解決方案還不徹底。即使是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也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體制。而只要有這個體制就不能真正實現功能監管。當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後,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協調,因為它有更高的權威性。但是,它畢竟只是協調,協調一般是事後的,而且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能協調,有許多專業問題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也不一定能協調成功。正如上所述,改革最根本的意義是修法。但是目前修法的進展並不順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阻力一方面來源於觀念,另一方面來源於部門的利益。比如,有學者提倡擴大證券的定義,這會造成中證券的職能範圍擴大,因而導致中保監和中銀監的激烈反對。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