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華商協進會會長羅台秦
兩岸行善促交流
認識寶源基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國際華商協進會會長羅台秦好多年了,印象中的她開朗大方,活力充沛。在她美麗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顆熾熱的心,那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對出生地台灣發自內心的愛,并視香港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在事業有成后,她總是想着,如何為兩岸四地的經貿文化交流盡一分綿力,并盡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
香港商報記者鄧江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羅台秦的父親是陝西人,母親是江蘇人。在台灣出生、成長。用當下潮語形容,羅台秦當年是「學霸」一名,考試名列前茅,求學之路一帆風順,1977年從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即獲獎學金赴美留學,於1982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物理博士學位。畢業后,她進入當時處於全盛期的柯達工作;於1987年在加州矽谷創業,成立微波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在港找到「家」的感覺
羅台秦的丈夫戴澤良(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是香港人,他們因緣分走在一起。1987年,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見到羅台秦,即邀請她回港參與科大創校工作,為了丈夫、為了孩子,她接受了吳家瑋的邀請,於1990年回港,擔任科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及微電子制造中心主任,為科大創辦了微電子制造中心(Microelectronics Fabri-cation Center),也就是現在的Nanosystem Fab-rication Facility(NFF)。她說在科大履新的第一天,讓她在香港感受到一種「家」的感覺:「那天是1990年7月2日,我須到科大尖沙咀辦公室報到。那天早上,我從住處窗口往下望,見到一群穿著校服的學生正排隊搭巴士,內心一陣激動。雖然我當時聽不懂粵語,但在那一瞬間卻感到自己是『屬於這兒,屬於中國人的地方』。」在美國生活、工作的13年里,雖然也很受尊重,但她卻從來沒有找到這種認同感!熱心教育回饋社會
在科技大學任教的9年期間,羅台秦全身心投入,每天早出晚歸。她說,頭六年真是非常辛苦。當時經常加班到晚上9點多才下班,專程來接她的丈夫戴澤良就一直在車里等她。1993年,戴澤良自行創業,6年后,她也離開大學,和丈夫并肩作戰。2002年,他們收購了由已故「光學儀器大王」黃克競所創辦的寶源基業,以生產相機及望遠鏡等光學儀器聞名,羅台秦擔任公司行政總裁。同時,他們也將公司由傳統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以資產管理為主的集團企業。
在公司步入正軌后,羅台秦也在尋找更好的平台,實現自己「回饋社會」的理念。她從2011年開始擔任仁愛堂總理,她認為該慈善團體的宗旨:服務社會、幫助有需要的人,跟自己的理念一致。今年已經是她服務仁愛堂第六個年頭,并成為仁愛堂第38屆董事局副主席。她很享受在仁愛堂的工作,也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她感觸地說:「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對社會有多少貢獻。」
今年初,科大NFF慶祝創立25周年,羅台秦作為該中心創辦人應邀回校演講,當她看到昔日的學生都學有所成,并記得「羅教授」,感性的她眼泪差點掉下來,「覺得自己當年在科大的奮斗都是值得的!」今年,她與丈夫向科大捐出500萬港元,設立「羅台秦博士教授席」。早於2012年,她已經捐贈330萬元人民幣予江門市第一中學興建體育館,并以90高齡的母親羅任增婉名字命名。她表示,未來如有好的慈善及教育項目,她還會身體力行繼續支持。為兩岸交流出力
2015年,羅台秦榮任國際華商協進會會長。該會以促進全球華商與海峽兩岸之經貿交流與合作,以及舉辦各類兩岸四地經貿、文化活動為己任。她謙虛地說,「可能因為我是台灣人,現在定居香港,前輩陳趙滿菊推薦我接任。」她說,華商會於30年前創立,在上世紀80年代,它是兩岸之間經貿交流一座很重要的橋梁;現在,隨着兩岸關系走向正常化,橋梁角色縱使淡化,但該會與中央駐港機構保持良好關系,也希望能為兩岸未來的和平發展出力。
羅台秦認為擔任該會會長是個很大的挑戰,她在台灣成長、現居香港,其心願自然是為台灣、為香港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在她領導下,協會經常舉辦港台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積極參與兩岸慈善公益事業,以及綠色環保工作等。
從90年代回港參與科大創校工作,與丈夫一起創業,到今天以自己所能回饋社會,羅台秦不無感慨,亦滿懷感恩。她說,自己從來沒有設計好一條人生路線,只是順其自然,但機會出現時,就要好好把握。她覺得,自己當年回港的決定是正確的,香港為她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台;而她台灣人的身份,讓她無形中增添了一份莊嚴的使命。
收購寶源似冥冥中注定
羅台秦感慨地說,世事真奇妙。上世紀80年代,她在美國柯達公司工作時,寶源基業正與柯達合作,生產相機。千禧年后,在數碼相機的冲擊下,寶源虧損得很厲害,并在市場賣盤。她說,丈夫在九十年代創辦家電企業,「寶源創辦人黃克競對香港教育及公益事業有很大的貢獻,丈夫對黃生景仰萬分,因此當他知道寶源基業要賣盤,便立即生出要買下它的念頭。」原來,戴澤良在七十年代后期於美國讀完博士后,受聘到香港大學出任工程學院教授,他的辦公室,正是位於黃克競在港大捐建的大樓之內。羅台秦初時也不同意丈夫的收購決定,但最終還是順他的意思去做,「當時很多人想買,但了解過寶源基業的狀况后都打了退堂鼓,最后我們於2002年收購了寶源基業。」她說,稍為精明的商人都不願接手寶源,他們買入該公司后,頭3年很辛苦,首要任務是重整架構,「當年讀博士所受的嚴格訓練派上用場,能在雜亂中理出頭緒;做事高效率,能化繁為簡。」2003年,寶源收到一張來自英國的大訂單,生產30萬台相機,成為該公司轉虧為盈的轉捩點。在夫妻二人同心下,寶源終能重上正軌。回想20年前首次與寶源結緣,20年后自己與丈夫成為這間公司的主人,羅台秦覺得一切似冥冥中早注定。
夫妻恩愛三十載
在各大小慈善活動中,經常會看到羅台秦與她的丈夫戴澤良出雙入對,十分恩愛。他們的三個孩子均已大學畢業,大女兒已在美國成家立業,兒子正在美國讀博士,小女兒港大畢業后留在香港,好一個幸福大家庭。
說起丈夫,羅台秦臉上綻放溫柔的笑容,「他是好好先生,總是鼓勵我去做有意義的事。是他將我的潜能發掘出來的。」記得幾年前有人邀請她加入仁愛堂,戴生知道后,連聲說好。「正是丈夫的支持,讓我開始嘗試投身慈善事業。」加入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也是受到丈夫影響,現在她還應邀擔任了該會兩岸四地委員會主席。丈夫在背后打氣
羅台秦笑言自己不會煲湯,有時也會有點內疚。「但丈夫會說:『這些事可以讓家傭代勞,妳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在公司,戴生是決策者,她是執行者;在外面,他們各有各精采。「丈夫的心胸寬廣,他從來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我做得好,他也很開心。有需要時更在背后為我打氣。」
雖然是「理科女」,但羅台秦有個懂藝術的父親,她從小就學習彈鋼琴。音樂一直伴隨她成長,喜歡古典音樂、現代音樂,镕來她會在家彈鋼琴。她也喜歡看書,中學時讀了《紅樓夢》、《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還曾是瓊瑤迷。她說,自己有時也寫點東西,靈感來時會立即寫下。其才藝之多,讓記者赞嘆不已。